二、阿明死后,麦蒙的孩子可以继承哈里发的位置,麦蒙的孩子死后,由阿明的后代接任,兄弟俩的后代交替出任哈里发。
哥俩很不情愿地签字画押,这份传位诏书被放在麦加保存起来。
哈伦认为白纸黑字,又是当着真主安拉的“面儿”起的誓,哥俩不敢违约,事实证明了哥俩都是不怕神的主儿。
哈伦的想法是好的,实行起来就很不合理了,这就像在国内设立了一个有实力的藩王,中国有很多朝代都因为削藩闹得国无宁日,汉景帝的七国之乱、康熙定三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既然让阿明当最高领导,就别再把权力分给麦蒙了,这样搞岂不是让麦蒙有资本和阿明叫板嘛,麦蒙就像阿明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都会“轰隆”。
哈伦死后,给儿子留下一个金币堆积如山的国库,可是这并没能阻止阿拔斯王朝衰落的脚步。
【祸起萧墙】
阿明(Al…Amin;809—813年在位)在巴格达出任阿拔斯王朝的第六任哈里发。麦蒙一步三回头地到呼罗珊首府木鹿(Marv)当土皇帝。
哥俩都憋着一股劲,就像当年查理曼和他弟弟那样。
身边的近臣纷纷怂恿他俩,阿明的宰相鼓动阿明把帝国东部的权力收回中央,麦蒙的宰相则吹风让麦蒙篡夺哈里发之位。
哥俩对着干并不意味着战争马上就会爆发,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所谓“上战伐谋”,在武斗之前都会有文斗做铺垫。
首先施展谋略的是阿明的智囊团,他们挑拨麦蒙的财政大臣,忽悠他反对麦蒙。这位财政大臣也很听忽悠,点头同意了。
紧接着,他们又给阿明支招,阿明下达了一道诏令,命麦蒙放弃哈里发继承权,改由阿明的儿子做“皇太子”。
麦蒙火冒三丈,同时他又发现阿明的势力竟然伸到自己身边,财政大臣都被他们策反了。一怒之下,麦蒙更换财政大臣,把阿明的诏令扔到一边。
发现文斗不行,一些大臣便怂恿阿明武斗,起兵*麦蒙。
阿明其实也想哥哥早日从地球上蒸发掉,可是他有顾虑——就是那份传位诏书,有了它,就没有出兵的理由。
智囊团就是智囊团,有人出主意了,其实很好办嘛,把它拿过来烧了不就完了吗?
阿明一想,是这么个理儿哈。他迫不及待地派人从麦加把传位诏书拿到巴格达,一把火烧成飞灰。
阿明认为这样做就死无对证,可是他错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知道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
在出兵之前,阿明的手下派了很多间谍,想混入呼罗珊,挑唆当地人造反。麦蒙的边关将领相当精干,发现这些从西部来的人不地道,没让他们入境。
没办法了,只有直接出兵。
“阿拔斯内战”拉开序幕。
阿明派将领阿里率军进攻呼罗珊,矛头直指赖伊(Rayy,今伊朗的腊季)。
赖伊位于扎格罗斯山脉(Zagros)和厄尔布尔士山脉(Elburz)之间,是防守呼罗珊的关键要塞。
麦蒙派波斯贵族出身的塔希尔(Tahir)指挥军队,抵挡入侵者。
阿里的军队足有五万,而且装备精良;塔希尔只有一万人马,装备相对落后。但是塔希尔也有优势,那就是他麾下绝大部分都是骑兵,而阿里的军队以步兵为主。
塔希尔率先一步抵*伊,他担心固守城池会使被围困的居民产生骚乱,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率军沿大路往巴格达方向前进,与敌军迎面而行。
阿里派使者和塔希尔谈判,让他识相点,别玩儿火。塔希尔不卑不亢,提醒阿里说,是阿明先发飙烧毁了传位诏书。
阿里原来是呼罗珊总督,很不情愿地把位置让给麦蒙,他一直对呼罗珊不死心,所以谈判破裂。
811年5月1日,“赖伊战役”打响。
七百人的小型攻击被弓箭手击退后,塔希尔集中兵力攻击阿里的中央部队。
这一招很有效,骑兵闪电般冲到阿里近前,弓骑兵一轮狂射,阿里成了刺猬。这一仗打得干脆又利索。
不论是马上长矛兵还是弓骑兵,少量骑兵可以击败大规模步兵,这标志着穆斯林大规模步兵作战时代的结束。赖伊战役是这一时期穆斯林军事战术的转折点。
——研究穆斯林历史的著名学者休&;#8226;肯尼迪(Hugh N。 Kennedy)博士
【攻陷巴格达】
塔希尔认识到自己虽然兵少,但是完全可以抑制敌人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