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千年吴城史话 > 第42部分(第1页)

第42部分(第1页)

后来,查哈回到小亚细亚,他对阿历克塞抢了尼基弗鲁斯三世的宝座怀恨在心,又对君士坦丁堡的富庶垂涎三尺,从此与拜占庭为敌。

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查哈的能力那是没的说,他先后攻占包括重镇士麦拿(Smyma)在内的小亚细亚沿海城市,建立自己的国家。

要攻占君士坦丁堡,没有海军是绝对不行的,查哈又筹建一支舰队,包括33艘帆船和17艘桨船,规模不大,却是土耳其在小亚细亚的第一支海上力量。

这支舰队为查哈带来无数胜利,查哈相继占领莱斯博斯岛、希俄斯岛(Chios;希腊群岛中的第五大岛,靠近小亚细亚)。在希俄斯岛附近击败增援的拜占庭海军以后,萨摩斯岛(Samos;希腊群岛中的一座,靠近小亚细亚)和罗得岛(Rhodes; 希腊群岛中的一座,位于今土耳其西南18公里处)也落入查哈手中。

查哈的势力在地中海东岸海域形成岛链,他的目标是切断君士坦丁堡同拜占庭其他各行省的联系,分而治之。他企图越过海峡,与在西面作战的同族佩切涅格人来个胜利大会师。他派人秘密联络佩切涅格人,请他们来年春天攻占加里波利半岛,这样两家就可以直接联络,还可以统一作战行动。

1091年,拜占庭再度落入久违的四面楚歌,不过没关系,君士坦丁堡的金库再次派上用场,阿历克塞故技重施,花大把金币收买与佩切涅格人合作的波罗人。这个住在第聂伯河、顿河下游的游牧民族与拜占庭结成同盟,给佩切涅格人致命一击。幸存的佩切涅格人被安置在上马其顿,这个不安分数百年的民族终于安分地过日子去也。

查哈痛失一臂,但是他对拜占庭的狂热迷恋战胜了他的理智,查哈自封 “东方皇帝”,还穿上皇帝的长袍。可惜他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更别说像皇帝了。没过多久,查哈的舰队就被拜占庭击败,领土也丢了不少。

【塞尔柱帝国解体】

1092年,马立克肖一世死后,王室诸子争位,内讧不断,大塞尔柱帝国解体,废墟上陡然出现一些小的塞尔柱王朝。注意,这并不标志大塞尔柱帝国灭亡,只是在其境内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而已。(实际上,大塞尔柱帝国坚挺到1194年才灭亡,领土被埃及阿尤布王朝和花剌子模帝国等瓜分,仅剩生命力顽强的罗姆苏丹国一个塞尔柱国家存在)

马立克肖一世这么一死,国家大乱,可乐坏两个人:

一个是阿历克塞,混水摸鱼是这位老哥的看家本领,落井下石是这位老哥的风格(没这种风格拜占庭早完蛋了),他使出凭生所学,施展各种计谋火上浇油,令土耳其人的内部矛盾更加激化。

另一个就是阿斯兰,他趁机带领人马进入故都尼西亚,撵跑堂(表)大爷任命的总督,重新掌握罗姆苏丹国政权。

阿斯兰和老爹苏黎曼不同,他视拜占庭为死敌。为了对付拜占庭的海上力量,阿斯兰看上查哈的舰队,便当了“东方皇帝”的东床快婿。

大塞尔柱帝国解体,林林总总的小王朝各自为政,阿历克塞本可以高兴地听听音乐跳跳舞啥的,罗姆苏丹国和“东方皇帝”联手却给阿历克塞当头一棒。

《君主论》中说:“作为君主,应当同时具备最勇敢的狮子和最狡猾的狐狸的素质”,阿历克塞显然具备这两种素质,他把狐狸的狡猾完全用到阿斯兰身上,偷偷给阿斯兰写信“警告”说,你要注意你的老丈人啊,他看上你的尼西亚啦。

阿斯兰越看老丈人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乎,他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手再说,无论如何,弄死老丈人、吞并他的土地和舰队总是没错的,这也是他娶查哈之女的初衷嘛。

阿斯兰带着人马前往士麦拿,在自己的大帐里排摆酒宴,请老丈人喝酒。查哈不知是计,欣然应允。酒席宴上,查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听着*风格的乐曲,醉眼朦胧地看着婀娜多姿的舞姬,不多时就酩酊大醉,人事不省。阿斯兰笑了,“见真主去吧。”这位以智勇多谋著称的“东方皇帝”被驸马爷送去极乐。

“东方皇帝”的死非但没让阿历克塞高兴,反而令他大失所望。阿历克塞报着看电影的心情,本来想看一部战争片,血淋淋的那种,结果演的是阴谋片,毫无打斗场面。他的反间计适得其反,实力大增的罗姆苏丹国成为拜占庭的劲敌,失算啊。

以拜占庭目前的军事力量,根本无法与控制小亚细亚大部分领土的罗姆苏丹国抗衡。怎么办呢?阿历克塞把目光投向西方,由此引发浩浩荡荡的十字军东征(crusade)。

【十字军东征】

说到十字军东征,就不得不提“乌尔班”这个名字。

乌尔班这个名字似乎与拜占庭五行相克,历史上有两个叫乌尔班的人让拜占庭百受蹂躏。两个人既不是英勇善战的骑士,也不是统领一方的领主,更可能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俩的威力却抵得上一万名骑士。

一个是教皇乌尔班二世(Pope Urban II),十字军东征的始作俑者。自他做了一场精彩的宣讲以后,拜占庭算是惨啦,还差点亡国。

另一个乌尔班是匈牙利火炮专家,由他设计的乌尔班大炮给君士坦丁堡城墙致命打击,帮助奥斯曼帝国最终灭亡了拜占庭。

咱来说说乌尔班二世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吧,至于它的起因,和耶路撒冷有着密切关系。

能够成为基督教、*教、犹太教三教圣地,是耶路撒冷的荣耀,可是乱世之中,荣耀不再是荣耀,而是撒旦的诅咒,这种诅咒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话说636年,*帝国控制耶路撒冷,哈里发们仍然允许基督徒来此朝圣,三百七十年间相安无事。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1010年)以后,当地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惨遭摧毁,法蒂玛王朝还封锁朝圣的道路,残酷*基督徒。

除宗教以外,经济利益也是驱使十字军东征的重要因素。11世纪时期,西欧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与东方的贸易地位开始逆转,从被动变为主动,不仅向东方输出原材料,还输出劳动产品。商队一波又一波抵达东方,骑士和商人们亲眼目睹了东方的繁荣富庶,知道了什么叫高科技,什么叫高文化。然而,土耳其人的出现阻碍了东西的正常贸易,商队不仅被课以重税,还屡遭抢劫。

自1096至1291年,罗马教会数次下达收复圣地的命令,在教皇们准许下,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打着宗教旗号先后发动九次东征。

每次东征时,都有布道、宣誓以及授予十字架、任命每个参加者为教会将士的仪式。士兵们身着绘有十字架的战袍,装备画有十字架的盾牌和旗帜,“十字军”(crusader)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十字军东征被形象地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弯月”,这场声势浩大的东征运动,先后动员近两百多万人。不过,与其说它是运动,不如说是浩劫,不论是对掠夺者,还是被掠夺者,都是如此。

一开始,东征还是以捍卫宗教、光复圣地为目的,到后来却变了味儿,演变成一场对亚洲西部、地中海东部的侵略和劫掠,甚至在第四次东征时,十字军惨绝人寰地血洗了宗教兄弟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参加东征的集团势力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打算:

教皇们想,上帝肯定不愿看到分裂,趁这个机会把东正教会合并过来,扩大天主教的势力范围,还可以把那些对教会不满的愤青引到东方,真是一举两得;封建领主们想,没有土地叫哪门子封建领主啊,趁这个机会到富庶的东方洗劫一番,弄些田产;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地的商人们想,趁这个机会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商业贸易,发点战争财;不堪赋税压迫和天灾的穷苦农奴和流民们想,没法活了,趁这个机会到东方寻找生路和乐土吧;还有些人想,我杀过人,我放过火,哎呀,我还偷过邻居家的老母鸡,能下蛋的那种,我要是死了还不下地狱啊,趁这个机会杀点异教徒,借以洗脱罪孽,有希望升入天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