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千年吴城史话 > 第54部分(第1页)

第54部分(第1页)

另一个典故是,康熙大帝临死前,病榻边只有隆科多,这位爷模仿皇上笔迹,篡改遗诏让雍正当了新皇帝,当然隆科多最后也没落个好下场。

历史是相似滴,故事是相近滴,真相是无从知晓滴。

努尔哈赤和康熙大帝的典故里只涉及皇子争位,反正都是皇上的后代,有资格继位的哪个水平也不差,这就让我们真假难辨了。

而康拉德三世遗言这件事我们却可以深入探讨一番。巴巴罗萨再有本事、再受信任也只是国王的侄子,和王子比起来毕竟是外人。在我查阅的众多资料里,并没有提到康拉德三世有什么遗诏,也许他认为硕果仅存的儿子当继承人是理所应当的,没必要写什么遗诏,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遗诏被人销毁。总之,传位给巴巴罗萨只是二位陪伴国王最后旅程的人口头说的,并无真凭实据。

因此,如果我得出的结论是巴巴罗萨和亲王主教串通一气假传遗诏,相信不会有人摔板砖吧。

六岁大的孩子能干什么,巴巴罗萨自然大权独揽。国王死后没多久,他就如风似火地在法兰克福登基加冕。

巴巴罗萨的本名叫腓特烈,因此他成为德国历史上著名的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1152—1190年在位),而可怜的小王子只能屈居公爵的位置。

【巴巴罗萨的努力】

康拉德三世之前的两位先君统治期间,国王空有名号。国王由亲王们推选,而被推选出的国王除了自己的领地外,并无半点权威。国王称号像排球一样,从一个家族转手到另一个家族。德国处在有组织无纪律的状态,各地爵爷视国王如草芥,国王视爵爷们为肘腋之患。

巴巴罗萨登基以后,这一现象似乎有望得到改观,因为他父母所属的两大家族——霍亨斯陶芬家族(Hohenstaufens)和韦尔夫家族(Welfs)都是德国首屈一指的强势集团。

可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德国的藩镇势力高达一千六百个,像巴伐利亚、萨克森这样的都是大型藩镇,更多的则是小得没法在地图上标记的芝麻绿豆。每个藩镇都可以看作一个小型国家,局势比东周列国还要乱。

巴巴罗萨雄心壮志,力图统一德国诸豪,要做查理曼第二,至少也得像奥托大帝那样。

巴巴罗萨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提高国王的地位,首先必须和教会搞好关系。他和教皇签署条约,保证不与教皇国的死对头: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以及其他敌对国家结盟,并保证在教皇遭受攻击的时候出兵保护罗马城。

巴巴罗萨还和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进行高端对话,想娶拜占庭公主为妻,而对方的态度呢?

曼努埃尔一世对德国人相当有看法,第二次东征的时候,他就让康拉德三世热脸贴冷臀部,巴巴罗萨还曾经带头袭击过边防军。

另外,曼努埃尔一世和爷爷、爸爸不同,他骨子里对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异乎寻常的关心,对关乎拜占庭性命的小亚细亚却兴趣不大。巴巴罗萨和教皇结盟,这无疑触及了曼努埃尔一世的利益。

基于上面两点,巴巴罗萨的求婚当然被曼努埃尔一世拒之门外。

【五进意大利】

求婚的红玫瑰被拜占庭扔进垃圾箱,这倒不影响巴巴罗萨干大事业。巴巴罗萨又出新招,获得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是提高国王地位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意大利成为巴巴罗萨最感兴趣的地方。

意大利这个教皇居住之地,本来应该因为受到上帝的垂青而感到骄傲,可是在中世纪,除教皇国、诺曼人以外,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纷纷自治,意大利处在四分五裂之中。

12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人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他们将会看到一个满下巴泛红光的络腮胡子带着德军一连五次征讨他们的国家。

1155年,修道士阿诺德(Arnold)带头反对教皇,并率众占领罗马城。

这是巴巴罗萨苦苦等待的机会,他迫不及待地出兵意大利,帮着教皇夺回罗马城。阿诺德被以叛国罪活活烧死,骨灰洒到河里喂了忍者神龟。

感恩戴德的教皇加冕巴巴罗萨为神圣罗马皇帝,巴巴罗萨如愿异常地得到那顶梦寐以求的帽子。

三年后,巴巴罗萨强行把伦巴第地区划归自己任命的官员统治之下,这引起当地人不满,米兰发生爆动。

米兰起义只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随之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意大利反对巴巴罗萨入侵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教皇不愿看到意大利的土地被德国霸占,也加入其中,和巴巴罗萨反目成仇。

巴巴罗萨恼羞成怒,第二次攻入意大利,一举捣毁著名的米兰城。

1167年,米兰、威尼斯等十几个城市以及不少领主组成“伦巴第联盟”(Lombard League);大家组成民族统一战线,联合一致对付巴巴罗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