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是非之地?
兼容不等于藏污讷垢。明祸福之道,离是非之地,也是一种兼容。自古以来就是为人臣子所应懂得的道理。在这方面,战国时期的范蠡可谓是最有心得的人。?
灭吴之后,越王勾践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当此之时,越军横行于江、淮,诸侯毕贺,号称霸王,成为春秋战国之交争雄于天下的佼佼者。范蠡也因谋划,官封上将军。?
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他想:越王勾践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臣下。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现已与越王深谋二十余年,既然功成事遂,不如趁此激流勇退,想到这里,他毅然向勾践告辞,请求隐退。?
勾践面对此请,不由得浮想翩翩,迟迟说道:“先生若留在我身边,我将与您共分越国,倘若不遵我言,则将身死名裂,妻子为戮!”政治头脑十分清醒的范蠡,对于世态炎凉,品味得格外透彻,明知“共分越国”纯系虚语,不敢对此心存奢望。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
事后,范蠡不辞而别,带领家属与家奴,驾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范蠡一身跳出了是非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见书,如梦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复上朝理政。不料,樊笼业已备下,再不容他展翅起飞。不久,有人乘机诬告文种图谋作乱。勾践不问青红皂白,赐予文种一剑,说道:“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就已灭吴,其四深藏先生胸中。先生请去追随先王,试行余法吧!”要他去向埋入荒家的先王试法,分明就是赐死。再看越王所赐之剑,就是当年吴王命伍子胥自杀的“属镂”剑。文种至此,一腔孤愤难以言表,无可奈何,只得引剑自刭。?
《越绝书》卷六评曰:“(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又云:“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伸。”观文种、范蠡二人不同结局,可知此言不诬。?
范蠡的智慧不仅在从政方面,也表现在对时局大势的判断方面,在他看来,从政和务农、经商,事虽殊途,其理却有相通之处。范蠡的聪明才智在于他把握其中的奥秘,使其同归于一,从而能左右逢源,立于经久不败之地。?
齐人见范蠡贤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却喟然长叹说:“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久受尊名,终为不样。”于是,他散其家财,分予亲友乡邻,然后怀带重宝,悄然出走。范蠡辗转来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再次变易姓名,自称为朱公。他认为陶居天下中心,四通八达,便于交易,遂以经商为业,每日买贱卖贵,与时逐利,十九年间,三致千金。时人凡论天下豪富,无不首推陶朱公。?
虹桥书吧。
第31节:施威不忘施恩(1)
第十章 中庸:施威不忘施恩
要人信服,必须遵循恩威并济的用权规则。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人治之术最有心计的,莫过于思威并施、刚柔相加的政策,也就是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而许多帝王都懂恩威并举的道理,也多次运用于自己的统治之中。做皇帝是这样,做一般人也应该是这样。因为皇帝也是人。?
施威不忘善后?
领导在工作中,不免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发怒,足以显示领导的威严和权势,对下属构成一种令人敬畏的风度和形象。应该说,对那种“吃硬不吃软”的下属,适时发火施威,常常胜于苦口婆心。?
上下级之间的感情交流,不怕波浪起伏,最忌平淡无味。有经验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既敢于发火震怒,又有善后的本领;既能狂风暴雨,又能和风细雨。?
在平时工作中,适度适时的发火是必要的,特别是原则问题或在公开场合碰了钉子时,或对有过错的人帮助教育无效时,必须以发火压住对方。当领导人确实是为下属着想,而下属又固执不从时,领导发多大火,下属也会理解的。?
但是,发火不宜把话说过头,不能把事做绝,那样的话就起不到说服的目的了,而应注意留下感情补偿的余地。领导人话一出口,一言九鼎,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一旦把话说过头则事后骑虎难下,难以收场。所以,发火不应当当众揭短,伤人之心,导致事后费许多力也难挽回。?
发火应当虚实相间。对当众说服不了或不便当众劝导的人,不妨对他大动肝火,这既能防止和制止其错误行为,又能显示出领导人具有威慑性的力量。但对有些人则不宜真动肝火,而应以半开玩笑、半训斥的方式去进行,使对方不能翻脸又不敢轻视,内心有所顾虑——假如上司认真起来怎么办??
另外,发火时要注意树立一种被人理解的“热心”形象,要大事认真,小事随和,轻易不发火,发火就叫人服气,长此以往,领导者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起令人敬畏的形象。日常观察可见,令人服气的发火总是和热诚的关心帮助联系在一起的,领导应在下属中形成“自己虽然脾气不好但心肠热”的形象。?
日常发火,不论多么高明总是要伤人的,只是伤人有轻有重而已,因此,发火伤人后,需要做及时的善后处理,即进行感情补偿,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论地位尊卑,人格都是平等的。妥当地善后要选时机,看火候,过早了对方火气正旺,效果不佳;过晚则对方积愤已久不好解决。因此,以选择对方略为消气,情绪开始恢复的时候为佳。?
正确的善后,要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是个粗人,领导发火他也不会放在心里,故善后工作只需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决问题。有的人心细明理,领导发火他能理解,也不需花大功夫去善后。而有的人则死要面子,对领导向他发火会耿耿于怀,甚至刻骨铭心,此时则需要善后工作细致而诚恳,对这种人要好言安抚,并在以后寻机通过表扬等方式予以弥补。还有人量小气盛,则不妨使善后拖延进行,以天长日久见人心的功夫去逐渐感化他。?
己之所欲,要施于人?
人有困难我就周济他,人有危难我就解救他,人有所想我就随他所想。?
我们处世为人,之所以提倡虚,就是要求谨慎持守道德。舍己为人,亏己利人,薄己厚人,损己益人,把持着这四项基本观念,人们就会心悦诚服。?
老子说:“尽力照顾别人,我自己也就更加充实;尽力给予别人,我自己反而更加丰富。”这就需要至诚,以最完美的德来辅佐这个最崇高的诚,使它感人至深。他人有恩德于我,虽是一碗饭的施舍,也不能忘记;我有恩德于他人,虽是救死之恩也不能企望报答,也不能向他人提及,也不希望回报,这也就是古代圣人所说的“施恩德于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