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通天塔阿水杀丈夫在第几集 > 第27部分(第2页)

第27部分(第2页)

“李老板吗?”陈义明接起电话问。

“是我呀。我想……”

李老板话没说完,就听陈义明说:“请等一下……”

李老板就听电话里陈义明在对什么人嚷:“赵头,这几单货,你赶快拿去备货!对不起,李老板,有什么可以帮你的?”

“我想明天去你那儿看看。”

“是吗?那好呀。不过你能不能下午来?上午已经约了好几个客人。你知道,都是新客人,第一次拿货,挺费时间的。下午的话,现在还有空。”

“你上次给我的价钱,还算数吗?”

“当然算数。”

“能不能再便宜些?”

“看你多少货吧,只要你拿得多,没问题。”

第二天,李老板开着卡车来了。一进“新盛”的停车场,就见仓库的门口停着两辆卡车,几个工人正在装车。李老板心里嘀咕着:“生意还真的不错。”

进了办公室,正要和朴先生打招呼,朴先生扬了扬手上的定单说:“实在抱歉,李老板,这张单子急着送。你先坐,我们老板可以帮你写单子。”

“你忙,你忙。”李老板客气地说。

其实,这些都是陈义明导演的:看到有客户来,工人就开始装车,客户走了再卸下来。有电话找朴先生,都说在忙。客人进了公司,朴先生就往仓库跑。总而言之,要让客人看到他们忙得不得了。

看着李老板拉着货,满意地走了,朴先生对陈义明竖起大拇指说:“欲擒故纵。好办法!”

“下面煽风点火还要靠你呀。”陈义明也高兴地说。

没过几天,市场上纷纷传说,“新盛”的货不错,价钱又好,整天门庭若市,热闹得不行。听了这个消息,不少人上门来看究竟,“新盛”真的门庭若市了。

三个搭档 二十(2)

曹竞辉从内地回来了。

接了曹竞辉,陈义明先载他去“小陆子清粥”吃饭。每次下了飞机,喝碗清粥是曹竞辉的第一件事。

“‘阳光’的支票过了,洛杉矶的客户也来了一大半。这一关算是过来了。”陈义明报捷说。

“现在香港那边出货的钱还差得多呢。”这是曹竞辉从石原那里学来的经验:要让身边的人时刻感受到压力。

陈义明轻松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是呀,按现在的价钱,我们卖得越多,亏的越多。内地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恐怕还没有那么快。”

“什么?那怎么办?”

“内地的国营企业,做法很死,没有信用证是不可能做的。可民营企业,一是规模小,对国际市场的设计要求啊,质量啊,一点概念也没有。二是很难向银行贷款。可行的方案是找外贸代理公司,他们对付银行,而我们直接下单给工厂。这样一来,我们先要解决一个资信问题,而且,原物料采购和质量控制都得我们自己搞。这是个巨大的工程。听说台湾很快要开放台商去内地,我在想,要不要等那些台资厂进了内地,我们向他们买,也许风险会小一点。”

本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曹竞辉,变得如此犹豫,陈义明感到很意外。仔细想想,曹竞辉是个习惯做大决断的人,跟对手谈条件是他的强项。可是要跟内地做生意,要面对的是一大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但公司眼前的局面,让陈义明或是楚冰和他做配合是不现实的。所以他对这一步怎么迈踌躇再三。

“那进口这一块,你打算怎么走?”陈义明担心地问。

平时曹竞辉喝粥的胃口总是很好。可今天,喝了半碗就不喝了。他看着陈义明说:“还是两条腿走路。我会再飞香港,想办法把价格再压一点下来。同时,看看有没有在香港开个贸易公司统筹内地产品生产的可能性。你在这边,要做好资信准备,这对去内地拿出口信贷至关重要。”

“内地要看什么资信?银行额度?销售业绩?”

“那是一方面,还得看舆论,看宣传。要是小规模地做,你把我们几个公司的仓库、产品、客户拍一批照片就行。但我们要做就做大的,那就得下些功夫,最好有什么名人或是新闻界给我们说说话。只要我们在这边一上报,到了国内就成了‘国际知名企业’,那就很管用了。”

“是这样?那我恐怕错过了一个机会。这段时间,我们在客户中间有了点名气,有位姓鲍的记者要来采访我,说是要为《亚洲周刊》写篇关于内地人来美创业的文章。我说要写就写公司,但他说他们只报道个人。我又建议他写你,可他等不及你回来。这事就过去了。”

“真是个书呆子!《亚洲周刊》,多好的机会!能有这么一篇文章,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曹竞辉真想砸陈义明一拳。

“那我再和他联系一下,看看还有没有机会。”陈义明也很懊悔。

“上电视比上周刊怎么样?”隔了一天,陈义明问曹竞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