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鸦片战争的原因 > 第57部分(第3页)

第57部分(第3页)

“怎么就弄成这个样子呀?是遭到了大规模的海盗袭击吗?”

连船长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也是有原因的。这只船并不是巴基尼亚号,而且不是英国船。它是在马尼拉航线上航行的西班牙的贸易船,名字叫毕尔巴罗号。它遭到了从未经历过的袭击。

最先是沿海渔民听到这只船的名字,认为它就是巴基尼亚号,报告了官吏;接着是兵船上唯一的一个能辨认一点洋文的家伙也认为如此。毕尔巴罗和巴基尼亚两字相差虽然很大,但发音有点相似。这给它带来了厄运。

黄琮活捉了两名未来得及逃跑的水手,洋洋得意地凯旋而归,向上级报告他进攻并烧毁了鸦片走私船巴基尼亚号。

林则徐在九月十八日的奏折中当然也写进了这一“辉煌的战果”。

关于这次“巴基尼亚号事件”,第二年二月,马尼拉政厅派遣了使节哈尔贡去澳门,与清国当局进行了谈判,好容易才得到解决。大概由于没有闹出人命,仅是赔偿问题,所以比较顺利地达成了协议。

另外,九月十二日拂晓急忙离开毕尔巴罗号划走的小艇,并不是鸦片走私船,而是来出售生鲜食品的小船。

部署(1)

穆彰阿集团借此机会,按自己的意图,一举发起了人事调动活动。林则徐被取消了两江总督的任命,改任为两广总督。两广与两江相比,级别就降低了一等。

关键的两江总督一职一度曾任命邓廷桢担任,但担心他受过林则徐的巨大影响,立即改变主意,派他当云贵总督,接着又发生变化,最后让他当闽浙(福建、浙江)总督。两江总督决定由云贵总督伊里布担任。他是穆彰阿打了三个圆圈的人物。

1

外国船与中国船连气味也不一样。附着在甲板、船具上的气味、食品与调料,以及外国人的体臭,人们称之为夷臭或魔臭。它给人们带来的那种不协调的、不舒服的感觉,近似于迷信深的人对待魔性事物所怀有的那种原始的畏惧感。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把未知的世界看作是另外一个世界。

当时很少人对另外的世界感到憧憬和向往,一般人都怀着一种蔑视而又恐惧的心理。对于未知的事物,像对无底的深渊那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从未接触过夷人和夷船的人,并没有这种可怕的恐惧感,只是在概念上把它们当作应当憎恶的异物。对夷人或夷船,广东人也认为是来自另一世界的异物,但有着立体的、实际的感受;而北京方面只从平面来考虑,并无立体感,所以往往认为可以简单地把他们收拾掉。

“这些带进鸦片的不逞之徒,把他们赶走!”

对深居在紫禁城里的道光皇帝来说,一提起夷人,不过是向中国输入鸦片、削弱民力、流出财货、使清王室贫困、像狐狸般狡猾的商人集团。他知道他们有军舰,但那是保护商业的可鄙的武装;这种军事力量并不是为了正义和统治,而是为了赚钱。——他们口头上大谈正义时,一定是掺杂着商业利益。过去来朝见的夷人,如马戛尔尼、阿美士德、律劳卑,都是为了商业谈判而来的。

道光皇帝只往来于北京和避暑地热河之间,对其他世界一无所知。乾隆皇帝多次游江南,道光皇帝认为祖父大规模“南巡”浪费了大量经费,是清王室财富减少的一大原因,至今他还为祖父的亏空擦屁股。所以他从未想过要外出巡游。

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奏折送到他的面前。他可以从文章中了解全国的情况。但那只是通过文字而获得的知识。这些文字是写在纸上的,这些知识也像纸一样平板而单调。他不知道使奏折内容充实的方法,不能够掌握有血有肉的真实情况。可是,正是由他来决定一切。

对于广州九月十八日上报九龙事件、巴基尼亚号事件等的奏折,道光皇帝作了这样的朱批:“……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

“孟浪”是草率从事、胡作非为的意思。这个朱批的意思是:“我不担心你们胡作非为,只是警诫你们不要害怕。”就是说,出一点差错没有关系,关于鸦片和夷人的问题,你们不要害怕,要大胆放手地干。这实际上带有挑唆的意思。

林则徐认为准备不足,因而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冲突。在道光十九年的秋天,北京的皇帝比广州当局要过激得多。

来自各地的奏折,为了避免皇帝的斥责,都是巧妙地作过一番粉饰的。拿九龙事件来说,就奏报什么敌人掩埋了十七具尸体,尸体在海上漂淌。其实英方实际负伤的,包括道格拉斯在内仅有四人。有的报告上还写道:“由于我方的炮击,义律的帽带被打断了。”仅看这些奏折的表面文章,当然会感到英国人不足为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部署(2)

穆彰阿这些人一直在捏着一把汗。同样是在北京,他们能从广州的密探那儿接到事实真相的报告,比皇帝知道的事情更多,所以提心吊胆。而且皇帝的“发情期”似乎还没有过去。

跟往常一样,穆彰阿与来京的直隶总督琦善在家中密谈。

“皇上什么也不知道,却大发雷霆,说什么过火一点也没关系,要大胆放手地干。真要这么干的话,可要出大乱子啊!”军机大臣抱着胳膊说。

“予厚庵那边情况怎么样?”直隶总督担心地问道。

“根据广州的报告,据说林则徐警诫部下不要轻举妄动,看来厚庵还比较顺利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