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厚黑学作者是谁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吴起决不是一个通人情、重感情的人,他为了谋取功名,背井离乡,母亲死了,他也不还乡安葬;他本来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为了能当上鲁国统帅,竟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消除鲁国国君的怀疑。所以史书说他是个残忍之人。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对士兵却关怀备至,像吸脓吮血的事,父子之间都很难做到,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干,难道他真的是独独钟情于士兵,视兵如子吗?自然不是,他这么做的惟一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这倒真应了那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恩威并济,收买人心

蒋介石在用人统御方面,很有政治家的手腕,很会拢络部属。

蒋介石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国民党师以上官长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凡是少将以上的官长,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每次都是四菜一汤,简朴之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采用这种不请别人陪客的家宴方式使得对方备感亲近。同时,简单的饭菜给他的部下留下了清廉的印象。

蒋介石请部属吃饭后,总要合一张影。他与孙中山有一张合影相片,孙中山先生坐着,他站在孙先生背后。他与部属合影也摆这个姿式,其中的用意不讲自明。他常对部属说:“叫我校长吧!你们都是我的学生。”

如果不是黄埔学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下期登记吧!”这样就提高了部属的身价,起到了收买拉拢的作用。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可以说他很懂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对其父母的生日也用心记得很准。有时,他与某将领谈话时,提起某将领父母的生日,使该将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深为委员长的关切所震撼。

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

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激动得声调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

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成了蒋介石的心腹。

当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为杜母祝寿的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为杜母送去10万元金圆券的寿礼,并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这不仅是因为蒋总统记得其母的生日并亲自派人祝寿,而且因为陈诚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元金圆券。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让杜聿明为他拼命死战。

注重感情投资,收异乎寻常之效

感情投资,最常见于上下级之间。作为上级,只有和下级搞好关系,赢得下级的拥戴,才能调动起下级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工作。俗话说:“将心比心”,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只有先付出爱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注重感情投资的人,他曾说过:“最失败的领导,就是那种员工一看见你,就像鱼一样没命地逃开的领导。”他每次看见辛勤工作的员工,都要亲自上前为其沏上一杯茶,并充满感激地说:“太感谢了,你辛苦了,请喝杯茶吧!”正因为在这些小事上,松下幸之助都不忘记表达出对下级的爱和关怀,所以他获得了员工们一致的拥戴,他们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

公元742年,唐玄宗连下三道诏书,征召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入京。李白这一年43岁,他毕生都向往着建功立业,以为这一回总可以大展鸿图了,于是,意气风发地来到了长安。唐玄宗在大明宫召见了他。

封建时代,皇帝召见大臣,气势是十分威严的。皇帝端坐御座之上,居高临下,而臣下则要一路小跑至他的膝下,行三跪九叩大礼,俯首称臣。而唐玄宗这一次召见李白,这一切森严的礼仪全部免除了,他亲自坐着步辇(一种由人抬的代步工具)前来迎接。当李白到来时,他从步辇上下来,大步迎了上去;迎入大殿之后,又以镶嵌着各种名贵宝石的食案盛了各种珍贵佳肴来招待李白,大约是怕所上的一道汤太热,会烫着李白,唐玄宗竟然御手亲自以汤匙调羹,赐给李白,并对他说:“卿是一个普通读书人,可你的大名居然传到我的耳中,若不是你有着超凡的诗才,怎么能做到这一点?”接着又赐他一匹天马驹,宫中的宴会,骑马巡游,都让李白陪侍左右。

一个普通的诗人,无官无职,能够得到皇帝的召见、赐宴,已是非常的礼遇了,而降辇步迎、御手调羹,更是旷古的隆恩。虽然李白这一次来长安,在仕途上并没有多大发展,最后还被客客气气地赶出了长安,但唐玄宗的这一次接见,却在李白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使他终身引以为豪,至死都念念不忘。

民国年间,身为一世枭雄的“北洋之父”袁世凯在统御部下方面也很注重感情投资。

早在小站练兵时期,他就从天津武备学堂物色了一批军事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人: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后来这三个人都成了北洋系统中叱咤风云的人物。袁世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供其利用,可谓煞费苦心。

袁世凯在创办新军时,相继成立了三个协(旅)。在选任协统时,他宣布采用考试的办法,每次只取一人。

第一次,王士珍考取。

第二次,冯国璋考取。

从柏林深造回国的段祺瑞,自认为学问不凡,却连续两次没有考取,对段祺瑞来说,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第三次考试前,他十分紧张,担心再考不上,就要屈居人下,心中十分不快。

第三次考试前一天的晚上,正当段祺瑞闷闷不乐地坐着发呆时,忽然传令官来找他,说是袁大人叫他去。段祺瑞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帅府,晋见袁世凯。袁世凯令他坐下,东拉西扯,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临走,袁世凯塞给段祺瑞一张纸条,段祺瑞心中纳闷,这纸条是什么呢?又不敢当面拆开看。急忙回到家中,打开一看,不觉大喜,原来是这次考试的试题。

段祺瑞连夜准备,第二天考试时,胸有成竹,考试结果一出来,果然高中第一名,当了第三协的协统。

段祺瑞深感袁世凯是个伯乐,对于自己有知遇之恩,决心终身相报。

后来,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成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要人。段祺瑞谈起当年袁世凯帮他渡过难关的事,仍感恩不尽,谁知冯国璋、王士珍听了,不觉大笑,原来王、冯二人考试时也得到过袁世凯给的这样的纸条。

袁世凯这种办法,可谓妙不可言,既可以使提拔的将士报恩,又能使没升官的将士心服口服,便于统率,还给被提拔者创造了很高的声誉。由此可见,袁世凯在耍弄权术上是个高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