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二哥有着和大嫂同样的想法,现在见大嫂愿意打头阵,他也就不急了。
朱二嫂看了大嫂一眼,她没有大嫂这么厚的脸皮,人家才刚嫁过来几天呢,就开这样的口,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朱旺和朱盛兄弟是既期待又不好意思,他们也觉得母亲的做法有点急了,而且问的对象应该是满叔而不是满婶。
这些说来话长,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邓允珍虽然觉得大嫂提出的要求有点突兀,但她刚嫁过来几天,对于朱大嫂的性格与为人并不了解,反正到目前为止,朱大嫂在她面前表现得还是挺热情的。
所以,邓允珍闻言也没有多想,回答道:“大嫂,给侄子侄女们安排一份工作,对于我来说确实不难,但我其实不建议他们到县城工作,因为县城的工作工资都不高,一个月也就二三十块钱。
与其到县城工作,还不如到广东那边打工呢,那边随便进一家工厂一个月都能拿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现在已经进入八十年代后期了,博白县去广东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虽然没有夸张到每条村都有人去广东打工,但每个乡镇都有人去广东打工那是肯定的。
不过,由于不少去广东打工的人,对于收入都“藏着掖着”,没有公布出来,因此这个年代也不是谁都知道去广东打工的工资会有这么高。
一直到九十年代后,广东那边的高工资才在博白传扬开来,然后引发了大规模去广东打工的潮流。
可以这么说,九十年代的博白农村,只要不读书了,又还没结婚的,不管男女,有没有满18岁,百分之九十九都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到广东打工了。
甚至就是已经结婚了的,只要没有孩子的拖累,也都会去广东打工。
现在距离大规模前往广东打工还有几年时间,而山心村这边很显然就不知道去广东打工会这么赚钱。
因此,听到邓允珍这么一说,朱大哥朱大嫂、朱二哥朱二嫂以及朱家的一众小辈,都是大吃一惊。
朱大嫂满脸惊讶的问道:“阿珍,你说的是真的?去广东打工,随便进一家工厂,一个月都有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邓允珍微笑道:“这当然是真的,我们那耶邓氏在县城成立了一家客运公司,有几十辆大客车跑广东,对于广东那边的发展情况我们都是知道的,现在去广东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因为那边给的工资确实够高。“
朱二哥接话道:“那边的工厂工资高,但想进厂工作也很难吧?如果进不了厂,那工资再高也没用啊!”
邓允珍道:“现在广东那边每天都有不知道多少家新工厂成立,都是要招工的,只要有这个心,进厂应该不是难事,不过那边龙蛇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安全不一定有保障。”
朱大嫂听得满脸纠结,原本她只是想着让邓允珍这个妯娌帮忙把她的儿女安排到县城工作,哪怕只是在饭店当个服务员,那也是有工资拿的人,当然比在家耕田种地强。
可没想到这个妯娌竟然给她带来了一个大消息,去广东那边的工厂打工,工资竟然这么高,真是让她心动不已,毕竟有机会赚一百多块钱一个月,谁愿意去做一个月二三十块钱的工作啊?
然而,就在她心动的时候,这妯娌又说那边龙蛇混杂,安全没有保障,一下子就让她左右为难了。
邓允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不管是在县城工作,还是去广东打工,都只是拿死工资而已,想要发家致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还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等做出经验了再慢慢扩大,以后说不定有机会当个大老板,这可比打工要有出息多了。”
朱俊杰见自家老婆轻轻松松的就化解了大嫂这个有些“强人所难”的要求,嘴角不禁微微翘起。
见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大哥也抛开顾虑,问道:“阿珍,说到做生意,咱家没人比得上你,你觉得他们几个适合做什么小生意?”
这话,朱家其他人都表示认可。
论做生意,别说是他们朱家了,就是整个松旺乡,恐怕都找不出做生意比邓允珍娘家厉害的。
邓允珍倒也不谦虚,她微微一笑,说道:“我这里还真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小生意,不仅投资小,而且见效快,保守估计一个月赚个两三百块钱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这话一出,朱家人都是心中一震,就连朱俊杰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此时朱大嫂的眼睛如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不断的放射着光芒,她迫不及待的问道:“阿珍,你说的是什么生意啊?一个月真能赚到这么多钱?”
其他人也都以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眼光看着邓允珍。
在后世,哪怕是处于最低层的农民工,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那一天赚个两三百块钱都不是难事,但在如今这个年代,一个月能赚两三百块钱,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是真正的大生意了。
邓允珍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我说的这门生意,就是炸虾公籺卖。”
朱家人听得面面相觑,朱旺出声问道:“满婶,这虾公籺是什么东西啊?”
虾公籺,在后世只要是博白人,就没有不知道的,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的圩市都有卖,这玩意可以说是很多80后和90后年少时吃得最多的一种小吃,是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永远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