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我从台北到北京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喔,天哪,这是什么意思#&*&%%#?我无奈地再问:“那我是该办什么样的手续、或是找什么人、或是我到底怎样能够采访咧?”

这时对方终于说出他真正的答案:“主要是我们这里不曾有过台湾媒体采访,所以我得问问领导。”

吼,早说嘛,害我猜了这么久!

总而言之,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我总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状况下听到这句话,每回当我好不容易为这句话的含义找到一种解释后,又往往在下一次遇到另一种状况而产生另一种解释,所以前阵子我跟从台湾来的唐圣瀚大哥说:“您来大陆做生意,一定会遇到这句‘那可不好说’,这句话直到现在我这个翻译还翻不准,是我对大陆进一步了解的障碍。”唐大哥用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我说:“连你都不懂,这句话很高很深呀!”可不是!更有意思的是,我还曾经问过我大陆的朋友们,什么叫做“那可不好说”,他们的回答竟然是“那可不好说”!

北京是个农村城市(3)

过年时我回到台湾,一位朋友的妻子也跟我说,先前陪着老公去北京演讲,她就跟老公说:“为什么这里的人说话要这么含糊,不把话说清楚?让我无所适从。”听完我的分析,这位太太也终于知道这是一种生活上惯用的表达了。

虽然我理解,这是北京人一种比较温情、委婉的表达方式,但这种模棱两可就是一种农村思维,肯定会给别人带来困扰。我真不知道老外用英文要怎么翻译这句话,我只期望,看过本书的朋友们,以后遇见胡同台妹乃至其他台湾人,请一定一定要贴心地把情况说清楚,千万不要再“那可不好说”了!

除了这句话,其他像是:大约有个两三站地吧、三五百米吧、大概就是几十斤吧、大概三五天一星期能好吧、那人是我哥们(其实这句话充其量只能说明那人是个男的)……

这里我再说一个小故事。

有回我在上海驻点,临时被调来北京支持,到北京时是下午三点,我身上没有人民币仅有美金,但我又没吃饭,于是要求采访车李师傅载我去吃饭。到了餐馆,一摸口袋空空如也,我又不好意思跟师傅说,于是托词上洗手间,问了服务员这附近是否有可换汇的银行,服务员是这么跟我说的:“很近,就在一出店门右转。”于是我很安心地照着他的指示去找。过程的曲折且不缀述,总而言之这一来一回大约花了30分钟,等我回到餐馆,李师傅很忧心地跟我说:“我以为你在厕所出了什么意外。”

我必须承认这种概述的用语听来很帅气、很爷儿们,但我也必须强调,常用语汇就可反映这个城市的人是否够商业、够精准、够职业,曾经有份报告,是以亚洲各大城市人走路的速度来衡量一个城市的进步程度,我记得那年报告中显示,走路最快的是日本东京!走路速度跟城市发展有何关联呢?当然,当每个人都把时间当作金钱时,走路就必须快,而这也会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步调,以此类推,精准的用语带动的就是精准的思维,而这个思维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个特征,用句北京话来说,就是套近乎!什么都喜欢拉关系,就如同平常拉客的小商家都喜欢用“姐”,而这个特征不但农村,更反映了这是个关系为王的社会状态!

也因此,从这种套近乎的逻辑,又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不规范思维!例如,有了关系所以可以不用排队、不用守规矩、不用承担责任,因为“我有人,不用担这些心”、“放心好了,我有办法,我可以搞定”。

说起规范,我忽然想起来,北京人不爱签合同,不愿意按照合同办事。因为有了合同,在深层心态来说,那表示我跟你之间没有“关系”,所以只能靠合同来维系。又譬如说,在北京,你找别人帮忙,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放心吧,那人是我哥们儿。”

我只能说这大概是“那可不好说”之后我第二害怕听到的话!每次我只要听到这句话,后面的话我会自动屏蔽,然后一阵晕眩,想着,完了,事情大调了!其实这句话仔细分析,也是够农村了。农村里,大家自小在一起,谁都认识谁,靠的就是关系的亲疏远近,在那个环境里,哥们儿是靠谱的,台湾说法就是很可靠的好兄弟,但到了这个大城市里,谁都有几个哥们儿,哥们儿还有哥们儿,谁又能天天自己事不干,帮哥们儿办事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北京是个农村城市(4)

类似的一句话还有:“咱俩谁跟谁啊!”这是一句大陆普遍用来表达亲切的说法,透过我这个翻译,台湾人会怎么说这句话呢?台湾人会这么说:就凭我俩的关系,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先不要觉得台湾人说话怎么这么复杂,抛却价值的判断,这两句话除了字数的长短不同外,其实还有在文字运用上的直接与否。我必须承认,台湾人说话比较繁复,但这不是坏事,可以把意思表达明白;然而大陆的说法也没什么问题,这样多爷们儿嘛!如果认知到这一点,也就不难解释,何以台湾人会觉得大陆人说话没有礼貌,好直接;也可以解释大陆人总觉得台湾人娘、啰嗦!这中间我用的都是负面的形容词,对照我先前的说法,其实换个角度想,并且理解这中间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动机,这样说来,其实只要彼此理解,那么我们就不会为了某些用语的不同而产生误解了!

当然,现在我非常清楚“咱俩谁跟谁”是为了套近乎,有阵子对这句话我可是极其反感的。如果彼此真是老相识、好朋友,这么讲绝对没问题,不过如果是个陌生人猛然这么说,我心里所产生的图像就是,你肯定有什么意图才要跟我装熟!

我曾经碰过这样的事,有一个报纸业务员来拜访我,希望我能下广告预算给他!我跟他之间是第一次见面,对方滔滔不绝地谈着他们的媒体优势、价格有多优惠等等,然后他忽然这么说:

“姐,我看您的样子也是很有经验的,对我们媒体的状况肯定也是很了解,这样,我给您一个很棒的折扣,另外再加送您一周,您看这样如何?”

我问:“这样你不是吃亏了吗?价格这么低!”

他:“嗨,咱俩谁跟谁,您就是我姐,给您个好价格也是应该的嘛!”

%&*#%@&

我沉默了许久,当时我心里想的是,这个人做生意不老实,我跟他第一次见面,我就成了他姐,他的价格肯定还能再降,况且这么拉广告肯定不专业,价格一下子就降这么低,可见媒体的效果有问题!说真的,我没去真正研究那个媒体到底是不是效果有问题,当时我只觉得反感,很希望把这个人给送走,我不喜欢一个业务员把死的说成活的,然后还能开花!

回头看看我整个心路历程,其实我的反应很正常,就一个台湾人而言;他这样的说词也不奇怪,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或许他在开头真是报了高价,透过很大的折扣,丢出的其实是合理的价格,这样的操作或许是他的领导、他的前辈告诉他的,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理所当然的心理预期,不过,我没有!

懂了吧,一句话就算说开来,也因为彼此的理解状态的不同,而造成这笔生意根本失去了可实行性,从一句话衍生出来的所有一连串的假设就是这样产生的,于是在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不禁想,两岸之间是不是有太多太多状况就是来自于这样的理解落差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文化差异无处不在(1)

在大陆生活的几年,透过各种各样的磨合,我非常深刻体认到,两岸人民实际上是存在着极大文化差异的,这并不是因为海峡的隔离,更不单单是因为政治体制造成,而是在两个完全不接触的社会环境下,对语言系统乃至背后逻辑各自发展所造成,这不是刻意的人为,而是自然而然的演变!这本书出版社要我用我习惯的写法书写,要我不要刻意去贴近大陆用语,如果你会感觉有些字句你无法一下子看懂,我可以跟各位说,阅读大陆的报纸、杂志、书籍对我有着相同的困难,我现在可以很流利地阅读简体字,对于横排竖排也不是很在意,但我还是无法一下子就看懂大陆的文章,因为,我需要一个字一个字来看,然后理解、然后转化到我熟悉的台湾系统里,这样的过程就会比较漫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