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任怨心里才一清二楚:其实像三鞭道人这种六亲不认、狠绝人寰的人物,才不会为了纪念朋情友义,让自己亲自训练的弟子名为“夏侯”那是因为这组织里的成员,不住牺牲,不断更换,决非长久累积名望的组合,所以,他取一个大家都以为他仍纪念友情大仁大义的名称,其实,反正是不长久的东西他也不重视,只要能替他铲除敌人,就完成任务了。
要真是能成为三鞭亲兵,光大门楣,这“夏侯四十一”早就易名为“至宝三鞭”、“近花亲卫”或类似这种名字了!
这是任怨看透三鞭的地方。
也是他欣赏三鞭道人之处。
任怨虽然年轻,但性子聪悟,也有自度分寸之能,他觉得在这一点上,他与三鞭臭味相投,心有戚戚焉。
可是,两人不同的关键在:
任怨知三鞭。
他知道三鞭除了“至宝三鞭”,还有一项极重要的“法宝”:
山字经!
这“山字经”肯定仍在三鞭手里,只不过,三鞭可能学不了、学不完、学不齐罢了!
他加入“夏侯”组织,就是为了这个!
连元十三限这样的高手都志所必得的“宝典”,他哪能不觊觎。
他一直等。
他一直忍。
忍耐和等待,是任何行大事者都不得不经过的历炼。
忍忍忍忍忍。
等等等等等!
他虽年少,但他能忍能等。
他沉得住气
就是因为他仍年少,所以分外能等能忍。
很多年轻人都犯上不能忍、不能等的毛病,所以难有大成,甚至是小不忍则乱了大谋。
任怨刚好不是。
一个少年人看他日后能不能成大事,在这一关节上是否能守得住,是不是狂放嚣张跋扈沉不住气,大抵可看出个七成来。
三鞭却不知任怨。
至少不知任怨有这种沉潜的本领。
所以任怨在伺伏他,而他只是在考验任怨。
所谓“考验”,只不过要任怨去达成一些任务、杀掉一些强敌、试试他的功夫和应变。
对任怨而言,要通过这些考验,自不算难。
任怨一直在等。
等什么?
他在等三鞭终于有一天“临危授命”。
他一直都在忍。
忍个啥?
他在忍三鞭道人终于完全信重他。
三鞭是个江湖人,是江湖人就难免要涉险,他就算一直不肯把他自己的绝学教于他人,可是,当他自度临危,或生怕万一出事之时,总会把自己身边的重要事物,交托人保管、看守。
任怨加入三鞭的“夏侯”,终于等到三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