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爱北京100个理由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行的“颁诏”仪式。如今只要有机会,你随时可以登上这座非凡的城楼,在这个最能唤起爱国热情的地方把目光投射出去: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耸立于南部,在人民大会堂、中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东西呼应的中央,是当今世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天安门广场,这个南北长八百八十米,东西宽五百米,面积达四十四万平方米的地方,可容纳一百万人举行盛大###。一百万人呵,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人口的数量。广场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泱泱大国,自然有其气魄和度量来铸造其宏大之处。站在那里,会不由自主被人类的智慧征服——让各种具政治功能的建筑,围合起来的公共空间,把民众的身心都纳入了其中。而这个围合的形式,像极了传统建筑四合院的形式,只是让它更有气势,更具精神意义。它的伟大之处还在于用现代建筑把古代建筑联系在一起,在不破坏其原有风范的前提下赋予其新意。人们在这里了解这个国家的重大史实,瞻仰伟人的面容,观随日升而升、随日落而落的升降旗仪式,举行重大的活动。

数不清的中国家庭的相册里,都摆放着不同成员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与这个建筑群落的合影,人们与国家的血脉相连,在这里作了最近距离的沟通。那些顶风冒雪或者风清云淡的清晨中,被肃穆的升旗仪式感染了的人们,珍藏下了有关个人和国家的珍贵记忆。那些不太寒冷的时日,这里还是不成文的风筝竞技场:风格各异、大小不一的风筝在这里同时升空,不管放飞的是刚从小贩手里接过来的最普通的蝴蝶风筝,还是自制的需好些人同时操作的巨型奇形怪状的风筝,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扛着不同相机的人们会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汇聚在这里,捕捉他们各自心里的那一刻感人瞬间。

人们来到这里不是由于奔波,而是为了感受、体验、参与和融合。我们的生活尽管不同,却都是运行在国家命运里的流动细胞和微量元素,即使微尘一样的人物,也因为有了国家这样的容器,思想有了依托。十三亿人,杰出的历史、文化遗产,无数藏龙卧虎之地,让流连在这个巨大空旷场所却不会寂寞的人心潮澎湃,让国家与个人的意义,交织在一起。

何经泰摄影

何经泰摄影

24红楼新文化的摇篮

Red Mansion:The Cradle of the New Culture

文李海鹏

图何经泰

如果需要向那些外地来的计程车司机提供具体位置,你可以告诉他你要去的那栋楼在五四大街二十九号。实际上,当汽车拐到故宫的东北角、被称作沙滩的地方时,你差不多会“自动”地发现哪个是它。在古典和现代建筑混合而成的大片街区中,只有这一栋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工”字形长条建筑闪烁出西洋式的砖红色。它矗立在北京很少的以历史事件命名的街道上,会在第一瞬间把你带回历史事件。

在它大门右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写着由“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和“北京大学学生会”题署的说明:“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之一。李大钊、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

李大钊是1918年底来到这栋楼的。当时它是北大校址,而他则是前来北大任图书馆主任。曾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建时十四名成员之一的张申府回忆道:“1918年夏,沙滩的红楼建成,图书馆也搬了进去,占了红楼的第一层楼。李大钊的主任室就设在红楼东南角上的两间房子里。”他的房号是119。

不到一年前发生在俄国的十月革命正在北京知识界产生影响,而红楼119办公室的主人做出了最快的反应。1918年11月,他发表《庶民的胜利》,次年5月,又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在这间办公室里,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还在这里召集过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开会,北大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

张申府回忆道:“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图书馆成了北大校内一个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许多激进的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和大钊讨论各种新的思潮,听他介绍新的思想。大家也常常在此聚会,探讨中国的出路,寻求救国拯民的方法。”

1918年8月,与李维汉等二十四人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而来北京的毛泽东第一次走进红楼,他留了下来,经人介绍结识了李大钊,并在图书馆当上了一名助理员。

很难说是那些创造时代的人促使红楼成为非凡的建筑,还是红楼的文化中心的地位塑造了他们。鲁迅、胡适等人当年都曾在其能容纳约六十人的大教室里讲过课。中国最冲动、最聪明和最有野念的青年们像被恒星之光吸引一般聚拢进来,他们崇拜他们的教授,对西方有着复杂难解的爱恨,对其文化却有着最彻底的服膺。这种服膺演化为红楼最伟大的制品,也就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918年的红楼是北京最时髦的建筑,它的思想也是如此时髦,以至于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足够激进,尽管在八十多年后的北京大雪中看过去,那红色有点旧了。

25清华园和燕园

The Tsinghua Gardens and the Yan Gardens

文徐晋如

图廖伟棠

海淀区最有名的两所学校,也是共产主义中国最有名的两所学校清华与北大只有一路之隔。今天的北大校园与清华校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形成鼎峙之势,占据了海淀地图上好大的一块面积。清华校园的主体部分清华园曾是皇家园林,是咸丰皇帝未登基前的私人花园;北大校园的主体燕园则是乾隆时的重臣和的花园。清华与北大校园里往来的都已非当年的乌衣子弟,只有圆明园还用它的断壁颓垣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在国立清华大学时期,清华校园的主体是由前清皇家园林清华园和近春园组成。清华园景点包括现为清华党委、校长办公室所在地的工字厅和其周边的一些景致。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工字厅后的“水木清华”。谢浑诗云:“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此即“水木清华”得名的由来,“水木清华”区正门所悬匾额笔致清逸,据说是康熙帝所书。

工字厅正门的“清华园”三字是咸丰皇帝的亲笔,园名“清华”,盖出自《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它与现为北大老教授公寓区的朗润园当建于同一时期。近春园原址在今荷塘的荒岛,原来也是咸丰皇帝的私人产业,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的时候,也顺带着把近春园给烧了。这里后来因朱自清先生的名文《荷塘月色》而闻名于世。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清华农学院学术力量很强,当时政府有意把圆明园划归清华农学院,后来因故未能实行。不过清华校内现有许多断柱残碑都是由圆明园搬过来的。清华依托这样一个环境,照说应该相当守旧才对,然而并不,清华的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它始终是中国最具有英美自由主义教育风格的学校。它的早期建筑如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体育馆都是美国大学的建筑风格,这些西洋风格的建筑与中式的皇家建筑融会无间,正体现了清华先进而不趋时,沉稳而不保守的学校精神。在清华二教旁边的小树林里有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这块碑由陈寅恪撰写碑文,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著名口号,它本身就是文化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最好的宁馨儿,就是清华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在1952年以前,清华人从来不曾瞧得起北大人。他们觉得北大人只会搞学生运动,不肯用功学习。朱自清回忆他在上北大的时候曾参加一次英语演讲比赛,最后是清华的学生拿了冠军,当时他就觉得清华人一个个都高傲得很。当时的清华人可能只看得起燕京大学的。1952年以前的北大校园是在沙滩今国家文物局所在的红楼校区,后来又有汉园等附近的几个园子。今天北大的校园是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大是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清华和燕大是同一种教育体制下的产物,因此燕大和清华的学生互相不服气,经常干仗。现在燕园的南北阁,据说就是司徒雷登和他的女儿居住的地方。而今天几乎成为北大象征的未名湖和博雅塔,原来也都是燕大的产业,所以北大人在湖边塔下很难生发思古之幽情,只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流浪者去糟践了。

1952年院系调整让北大迁到燕园,应该说是一件意味深长的行动。首先,作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象征的燕京大学从此消失了,中国人终于开始自力更生地搞教育。其次,燕园原是和的花园,那么,在新社会里,北大就要学会像和那样听话。

院系调整以后的清华大学变成了一所纯工科的院校。毛泽东说过,我看大学还是要办的,但是首先是理工科的大学。因此他欣然命笔,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听说在为北大题写校名的时候他很费了一番踌躇。

26 协和医院人类亲密联系的明证

The Union Hospital

Testimony to Good Relations among Peoples

文李海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