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老师,似风似星辰。学会感恩,感谢微风飘过,留下怡人芳香;学会感恩,感谢星辰照耀,带来宝贵光明。大学里的老师亦师亦友,指点你的求知探索,帮助你的人生进退,是你一辈子的宝藏。
二、“师”
韩愈《师说》里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里的老师也不例外。有所不同的是,大学里的老师不会填鸭式地一遍一遍重复每一课的关键内容,而更多地是给学生指明大方向,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方法。在大学里,要充分而有效地从老师身上取经,吸取知识的养分,必须积极主动,讲究方法。
(一)坚定学习取决于自己的理念
许多大学生习惯了中学时老师全方位的教学习惯,往往把老师看得极为重要,因此出现了很看重老师的态度,并经常对老师察言观色,思虑老师的言行并于自己对号入座。这实际上是对老师的过分依赖,说明自己缺乏独立自主性和自立自强性。
在大学里,学习的成败主要在于自己。大学老师只不过是“引导”者和“伴奏”者,他们仅仅是给我们指出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以及思路,更重要的还需我们自己涉猎。所以,除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外,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以及查阅资料,自我总结、推导、拓展、贮存就显得更加重要。
请记住,大学教育培养的是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仅仅是一个外在条件。所以,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清楚:你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寻找导师
一位愿意在大学里,在生涯规划上,帮助指导你的导师,将是你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导师会是丰富的资料来源,并能给予你指引、建议及援助,对大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为人处事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那么如何在大学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师情(2)
现在多数大学都有某种形式的导师制,不仅针对研究生,对本科生也会安排一两位导师,或是负责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或是负责学习规划上的建议援助。如果你所在的大学并没有安排导师,那么你可以自己主动去寻找一位能够满足你需求的老师。导师可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学业上、实务上、人际关系上,要先确定你想寻找的是何种类型的导师。
你可以请师兄师姐们或是其他同学推荐一些好老师给你。但是请注意,别把所有你听到的事,当作绝对的事实。每个人的性格偏好不同,你可能会听到对同一位教授褒贬不一的看法。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及经验,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
确定目标之后,就应该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去接触你心目中理想的这位老师。自我介绍并且让老师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如果你对自己想从事哪方面的研究有一个很好的规划,那么给老师一份研究计划,请他们给予评论。问老师是否有助教职位,或者他们是否有正在进行的课题,如果有的话尽量申请参与课题。阅读他们的论文以及他们的学生的成果,在阅读他们的文章时应该多加思考而不是仅仅是被动吸收。参加他们的研究团队的讨论会议,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并且互相发表意见。
记住,大学里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积极主动的态度。假如你诚恳地想了解你的老师,那他注意你的机会也将会大为增加,同时也会对你更感兴趣。
(三)与导师建立高效的交流方式
与导师建立关系需要时间。在大学里,老师们不仅要授课,还要搞学术研究。他们参与广泛的专业性活动,也会持续不断地进修。授课之余,还要在家里花上很多时间,准备上课的资料以及批阅学生的作业论文。因此,许多大学生发现,很难将与导师的沟通交流排入他们忙碌的日程表中。这就需要和导师建立高效的交流方式。
要和导师设定会谈的次数。一开始,计划一个月至少面谈一次。然后视实际情况,建立规则的会面。要在你的记事本上,写下约谈的时间,这样才不会忘记。
要建立交流时的良好气氛,可以选在用餐时,在咖啡厅等见面,促使交流更加轻松活跃。
在和老师会面前,自己要多花时间准备。必须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概念,要说什么,怎么说,根据对导师的认识和自己的准备工作判断老师可能会问什么问题,自己大概要怎么回答。
和老师交谈时,要集中精神。让老师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了解自己的长期需要和短期需要。最好每次会面时都作记录,如果有需要应经常回顾。
和导师谈论你的学业情况时,需诚实以告。和导师的交流建立在相互的尊重和信任上。别等到状况恶化时,才向导师告急。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和导师交流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交流的高效率。
(四)集百家之所长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大学里,不同的老师所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造诣也会有所不同。在大学这个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应该尽可能地向多个老师讨教,吸取百家之所长。
有些大学生认为只有自己本专业,自己导师的课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老师的课只要最后成绩合格就好,平时也不认真听讲,不花心思学习。其实,现代社会重视综合性的人才。将来工作,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一定是自己和导师研究的领域。因此,在大学里,应该虚心多学。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建树,通过他们可以很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作学术研究,撰写毕业论文时,可以在导师同意的前提下,向多个指导老师请教。这些指导老师可以学院里或者跨院跨系甚至跨校的其他老师。同时有多个指导老师,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这对你的学习和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同样要面临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如果你能够尽早多认识些老师,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那对你读研,读博是很有帮助的。或许这些老师们自己就是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又或许他们能够为你引荐你所要报考的导师。在他们的帮助下,你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关于师情(3)
大学里的老师和你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积极主动,学习沟通,从老师身上,你会收益良多。
三、“友”
大学里的老师不仅是“师”,也可以是“友”。从下面这个真人真事我们可以发现,与大学里的老师交友并不难,而且与老师交友,其乐无穷,收获无穷。
记得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听说系里从社科院挖来一位一流的学者,听到他的名字,我们都兴奋不已,早就读过他的书,这下可以当面求教了。过了几天,这位老师作学术报告,算是来系里报到吧。早就对这个领域感兴趣,于是风风火火地跑到了演讲地点,占了好位置,就等着开讲了。
在大家兴奋的期待中,时针终于指向了十四点,老师准时走进教室,略微收拾了一下东西,就走向讲台开始演讲了。那天演讲的题目已经忘了,只记得他洋洋洒洒地从古希腊的文明讲到近代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思路贯穿整个欧洲思想史,无论是学术功力还是表达方式上都颇为不俗。
演讲结束后,我们一大帮崇拜者便围了上去,将自己的疑问同老师作了更加具体的交流。这次演讲算是第一次和这位老师接触,他儒雅的气质、慢条斯理的举止和清晰的思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我们经常在学校的家属区看到他的身影。如果没有在球馆的邂逅,我与这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