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不负如来 不负卿 > 第71部分(第2页)

第71部分(第2页)

他问了我详细情形,披衣下床,走出门去。不一会儿回来,告诉我已派人去取了。

我想起身,却被他又按回床上。细细看我,摇头微叹:〃艾晴,看你模样,一点未变,还比之前更美。罗什糊涂了,你现在是几岁?〃

〃三十三岁。〃我笑着吸鼻子,〃罗什,我认识你十年了……〃

他笑得风轻云淡,眼角眯起时满是深深的沟壑,无情的岁月在他原本光洁的额头上刻上了几道抬头纹。他轻声说:〃罗什已是五十三岁,认识你四十年了……〃

看着他睿智慈悲的容颜,五十三岁的他早已褪去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眉宇间更添历经沧桑的恬淡魅力。他已是不可用〃帅〃字形容了,神情清鉴,洞彻一切。

〃罗什,对不起。让你等了太久……〃

他拂开我额头的碎发,一个轻柔温软的吻落上:〃你回来便好……〃

相隔十六年,有那么多话要说。一直到点亮油灯,昏黄摇曳的灯光下,我们继续碎碎叨叨地谈话。没有重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恨不能把一切都告诉对方。

〃罗什,告诉我十六年来你是如何度过的。〃他自己过午不食,却不忘让弟子给我端来晚饭,是米饭和几样精致的小菜。他知道相较面食,我更喜欢米饭。在凉州时没有这条件,到了长安,终于可以吃到米饭了。

〃依你所言,韬光养晦,几将所有能得到的汉书都读遍了。〃他不让我起身,我便在床上就着几案吃。

〃思考汉文音律规则,如何将梵文佛经译成朗朗上口之汉文,方便记诵。带领弟子修心养性,这十六年,倒也过得很快。〃他柔溺地看着我吃晚饭,不停为我夹菜,〃依你所言,不时做些谶纬预言。那五色丝烧灰又凝聚成形,不过是我想法混人耳目罢了。〃

我愣住,有些口吃:〃你,你不是一向不屑投吕氏所好,不屑这种谶纬预言吗?〃

〃非是为吕氏所做。〃他意味深长地一笑,〃是为让姚秦国主知我有神力,愿聘我来长安作准备。〃

这下真正发怔了。以前我劝他都被他严词拒绝,可现在……

看出我眼里的疑惑,他温润地笑笑,敛颜正色说道:〃艾晴,你告诉过我: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这些枭雄,谁是真心奉佛?不过是想借着奉佛之名安顺民心罢了。既如此,我便使用这些能迎合他们的招数。只要姚兴能助我达成毕身所愿,又有何不可呢?〃

心中感喟,他还是这样做了。以前的他是多么高洁正气,不屑这些掩人耳目的手法。可这个混乱的时代,终究改变了他。他最后的成功,还是因为这些不得已的改变……

〃艾晴,你该知道,在姑臧最后一年,凉州经历了比十六年前更惨烈的饥荒。〃①

我点头。这些我也曾告诉过他。他站起,背着手在房内慢慢踱步。瘦高的身子已有些微的佝偻,背影寂寥。

〃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王,趁此饥荒攻打吕隆。蒙逊初战不利,便带着万斛粮食在城外以赈灾之名,欲诱降吕隆部众。〃

他停顿住,深吸一口气,声音发颤:〃吕隆拒不开城门,百姓无以为生,更无柴过冬。城内树木被砍殆尽,人相食之惨况每天发生。实在无活路了,百姓请求出城为蒙逊军队为奴为婢。吕隆怕蒙逊以粮食为饵煽动百姓造反,居然坑杀了数千名无辜平民!城内每天都飘着尸臭。吕隆降姚秦之时,姑臧城饿死者十余万口,整座城几乎成空!〃

我已没有心思再吃了,披衣下床,走到他身边,将他微颤的手握住。他转头看我,轻轻将我拥进怀,咽一咽嗓子,垂下眼帘,哀伤悲悯之色布满睿智的脸:〃艾晴,尽管罗什已从你口中得知一切,也明知无力挽回。可仍四下奔走,能多解救数名百姓也好,却惹恼了吕隆。他下令坑杀百姓之时,我与弟子们皆被软禁。若不是吕隆为了降姚兴需要以我示好,只怕罗什也难逃饿死。这次,罗什连两百人都无法庇护……〃

抚摸着他瘦削的背,辛酸难忍:〃罗什,对不起,这种艰难时刻我不在你身边。让你一个人受苦了……〃

他摇头,将下巴搁在我头顶:〃被囚禁之时,罗什庆幸,幸好当初送你走。否则,你与孩儿若是在此,罗什怎忍你们受这样的苦?〃

他略微离开我的身体,颔首一笑:〃罗什年少时一心希望建宗创派,成为一代宗师。经历凉州十七年才明白,自己建宗立派真有那么重要吗?我若执笔写大乘论著,除非迦旃延子,其他人皆不可比。但即便我能著书立论创立宗派,佛法不兴的中原,深识大乘义理者甚少,有多少人能理解?〃

他放开我,在室内慢慢踱步,继而抬头朗声道:〃乱世之中最需要的不是大宗师,而是慰藉人心的佛法能普及众生。〃

他站在窗前,转头看我,洞彻一切的笑容衬得他气度非常:〃所以罗什已不再求做什么大宗师。余下不多的几年生命,应做更有利中原佛法传播之事。只要能让更多人接受佛法大义,甚至贫苦百姓也能度成佛,便心愿足矣。这建宗立派之事,待佛法在中原弘扬至盛,自然有后世的智慧之人去创立。〃

我昂头凝望他,清癯的脸满是岁月刻下的痕迹。额头上深雕出道道皱纹,眼睛略微一眯,眼角便扯出粗粗浅浅的纹路。唇边也有抹不去的细纹,笑起来时细纹愈深。眸子已不复年少时的晶亮,带着淡定的沧桑,却更加勘透人心。

建宗立派,成为一代大宗师,这是所有佛法大家的理想,也是他从十三岁起树立的志向,却在五十三岁时抛弃了。他余下的生命里,一心扑在译经上,没有著书立论。①在很多中土的佛教徒看来,能译出如此多重要的佛经就是无上的贡献。但对于他本人而言,译经是牺牲了他四十年的理想,用中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让佛教迅速传播。要怎样的痛定思痛,才会让他作出这样的取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