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朝鲜战争军备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民解放军己经解放了除西藏外的整个大陆,以及海南岛、舟山群岛等沿海大部分岛屿。蒋介石政权困守台湾孤岛,惶惶不可终日。

受到沉重打击的美国难以接受这一事实。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宣布新中国将执行“一边倒”政策,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一边。随即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这样,日趋强大的苏联和五亿人口的新中国携手结盟,完全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山姆大叔无法抑制自己的失望,它原想“等待尘埃落定”,却等来了中苏同盟条约,只能酸溜溜地看着中苏开始共渡蜜月,垂头丧气地承认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败。毛泽东以胜利者的姿态发表“别了,司徒雷登”,美国的残存势力只好收拾铺盖回家,从此告别中国大陆近30年,而国内各种政治力量也陷入了“为何失去中国”的争吵。

中苏同盟和美国在远东对立的战略格局终于形成,夹在两大集团对抗夹缝中的正是多灾多难的朝鲜。

风雨欲来的朝鲜半岛,战鼓声已隐约可闻。

大战一触即发(1)

美国在远东采取两手政策,艾奇逊公开宣布,台湾和朝鲜半岛在美国的防卫圈之外。名将粟裕指挥的50万攻台大军枕戈待发,中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朝鲜半岛危机四伏,李承晚叫嚣“北进统一”,扬言“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解决的”;而人民军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内战终于爆发了。杜鲁门根据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阴谋论,鲁莽作出武力干涉朝鲜的决定;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给侵略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是谁挑起了战争?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是个记仇的人,尽管他从未承认过这一点。

在美国历史上,杜鲁门不是什么闪光的人物。他是20世纪从未上过大学的惟一一位美国总统,曾经在老家密苏里做了11年的农夫,因此他的政敌们把他称作“密苏里农夫”。此公相貌平平,高度近视,以性情暴躁、说话辛辣粗鲁闻名。

杜鲁门第一次入主白宫纯属侥幸,因为罗斯福总统只执政了39天就病故了,而他作为副总统,轻而易举地被扶正为美国第33任总统。因此,杜鲁门对于1948年美国大选特别重视,他决心在正儿八经的大选中击败对手,名正言顺地当选一次美国总统。

令杜鲁门闹心的是,大选前,他的对手,年轻的共和党人杜威一直在民意测验中遥遥领先。远在中国的蒋介石居然也横插一杠子,为了讨好杜威,为未来作打算,特派陈立夫去美,以巨款助杜威竞选。蒋介石甚至还委托驻美大使向杜威颁授了一枚勋章,以表明对他极力*、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政府的感激之情。蒋介石的“精彩表演”把杜鲁门气得七窍生烟。

最后选举结果出人意料,杜威落败,杜鲁门连任。目瞪口呆的蒋介石急忙遣使试图修复关系,但是,杜鲁门可没那么大度。选举结果出来不久,耿耿于怀的杜鲁门就宣布召回驻华美国军事顾问团、拒绝向国民党提供新的援助,宋美龄亲自到华盛顿求援也无济于事。这位尊贵的第一夫人处处碰壁、受尽冷眼,甚至在她到美国的第二天,杜鲁门就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重申拒绝继续援蒋,给了宋美龄一个难堪。1949年1月21日,在国民党内部一片“蒋不下台,美援不来”的呼声中,蒋介石只好以“因故不能视事”的名义宣告“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凑巧的是,这一天也是杜鲁门第二任期开始的日子。

蒋介石集团逃台之后,随着巨额的美援化为泡影,美国政府对蒋介石也逐渐失去了信心,决心让他在海岛上自生自灭了。美国政界、军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即使美国再给蒋介石集团以军事援助,蒋介石也难以保住台湾。台湾落入共产党之手只是个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当局调整了远东战略,确定了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岛屿防御图。1950年1月12日,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的演说中,宣布了这个岛屿防御圈的范围。他说:我们的“防御半径沿阿留申群岛至日本,然后延续到琉球群岛。……从琉球群岛延至菲律宾群岛。”

很明显,美国将朝鲜和台湾都划在了这个防御圈之外。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中,再次明确了这一立场,他指出,根据1943年12月1日的开罗宣言,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台湾,归还中国。其后的波茨坦公告确认开罗宣言必须得到执行。日本投降时,台湾已归还中国。“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同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解释杜鲁门这一声明时说:“当台湾被当作中国的一个省份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曾对此提出过任何法律上的疑问。此举经认为是符合各项约定的。”

大战一触即发(2)

美国关于台湾的以上表态以及美国远东防御圈的公开,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表演说,大骂艾奇逊“对共产党心慈手软”,是丢失中国大陆的罪魁祸首,现在又要抛弃台湾!他还危言耸听地宣称:“美国国务院一大半的人是共产主义分子!”此后,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国内肆虐横行。国会的右翼*分子掀起了一股政治*狂潮,搞得美国政坛乌烟瘴气,人人自危。

以后的事实表明,麦卡锡们无疑冤枉了杜鲁门政府。无论是杜鲁门,还是艾奇逊,都不会大发善心,放弃用武力干涉远东局势、维护美国利益的可能性。

杜鲁门和艾奇逊唯恐被人抓住“亲共”的把柄,赶紧对自己的声明进行了解释。杜鲁门批准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中规定:岛屿防御圈,是“美国在亚洲必须保持的最低限度的最起码的地位”。它“将使美国能够控制一些交通要道,那是战略开发亚洲的重要地区所必须的”。这条岛屿防御圈,不仅要作为美国的“第一道防御线,而且要成为第一道进攻线,(美国)将从这条线寻求缩小共产主义控制的地区”。艾奇逊1950年1月12日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的演说中,大谈“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军事安全”可以“依靠整个文明世界根据联合国宪章所承担的义务”,而联合国绝不是“一根脆弱的芦苇”。

这说明,美国的岛屿防御圈战略,并不意味着放弃朝鲜和台湾,而是等待时机,随时准备寻找借口,实施直接军事入侵。

美国人还在这些声明中大玩文字游戏,为日后在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埋下了伏笔。美国明确规定,对台湾“应称为‘福摩萨’”,这是明显的殖*义称呼;杜鲁门在声明中,讲到“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时,根据军方的要求,特别在此句的前边加了“现在”一词作为限制;艾奇逊解释说,“现在”一词,“只不过是有鉴于一种事实,即万一不幸我们在远东的部队遭到攻击,美国必须完全有自由在任何地区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以保全自己的安全。”

在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美国军方和国务院慌了手脚,强烈要求对杜鲁门1月5日关于台湾问题所作的声明进行修改。参谋长联席会议一直主张给予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以必要的军事援助。作为*的急先锋,远东盟军司令麦克阿瑟更是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声称,台湾应是美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绝不能让台湾落入共产党手中”。

美国国务院的迪安·腊斯克(就是划定三八线的那位腊斯克上校)和约翰·杜勒斯等,也为麦克阿瑟的主张摇旗呐喊,主张在台湾迅速采取“激烈而强硬的立场”,建议美国政府以宣布台湾“中立化”的形式,出动军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使之不落入共产党人之手。

事实上,到1950年6月,美国武装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和对台湾实施军事占领,决心已定,只是在等待时机。麦克阿瑟狂妄地声称:如果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台湾的作战,他将火速赶赴战地指挥反击作战,“使他们遇到惨败,从而使这场战斗成为世界上决定性的战斗之一”。而且,“我每个夜晚都祈祷红色中国能这样做——我常常是跪下来在那里祈祷。”             1950年,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位政治人物比在海岛上的蒋介石更为处境尴尬的。六十多万残兵和几百万难民一起跟他仓惶逃到台湾,小小的台湾人*增,顿时物价飞涨,百物奇缺。美国的几次声明使蒋介石雪上加霜,而解放军在4月用木船攻占海南岛的消息更令他心惊胆战。美国要“弃台”,而解放军进攻台湾已经指日可待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战一触即发(3)

在凄风冷雨中的台湾岛,没有人相信蒋介石“一年准备,两年生息,三年反攻”的鬼话,甚至连蒋介石自己也不相信。人心已经崩溃了,怀里揣着金条的高官显贵们纷纷逃到美国去做“寓公”,一级上将刘峙竟跑到菲律宾去当了华文小学教师!号称六十万的部队大多是丧失斗志的散兵游勇,凭这支军纪败坏,士气低落的残兵,如何抵挡解放军的得胜之师?当时的情况正如美国“第28号命令”所说的“大家都预料该岛将陷落”,国民党“在那里将和其他地方一样容易被攻破”。台湾《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承认台湾“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

台湾前途一片漆黑,除了向上帝祈祷,或许会出现扭转命运的奇迹外,已别无它途。甚至连蒋介石本人都信誓旦旦地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准备在其统治最后灭亡时“选择最有意义的死”。

1950年,中国共产党已把解放台湾、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既定方针,1950年4月、5月,解放军分别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揭开了最后统一中国的序幕。至此,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已经完全就绪,横渡台湾海峡的作战计划在毛泽东的脑海中已经成熟,现在需要关注的仅仅是军事上的准备和气象资料。到了7月,名将粟裕将负责指挥50万攻台大军,乘台湾海峡风平浪静之时,越海投入战斗。此时,只等毛泽东一声令下,渡海作战,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就在旦夕之间。

全中国即将彻底解放的前景看好,令毛泽东的心情也前所未有地舒畅起来。他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地投入建国后繁忙而紧张的恢复建设工作中。但是,作为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毛泽东舒畅的心情中还是有一块小小的阴影。他多少预感到,在远东北部与中国相邻的朝鲜半岛上,战争的态势也许不可避免。而这场战争,会不会打乱了中国共产党统一祖国的历史进程呢?

1950年6月的天气依旧凉爽,但整个朝鲜半岛却开始燥热不安起来,苏、美撤军后,短短几个月内,双方冲突不断,在3月3日至10日仅1周之内,在三八线上就有18次武装冲突事件,但到了5月军事冲突却突然之间迅速减少了。这仿佛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年迈的李承晚“北进统一”朝鲜的企图在1950年之前就变得非常热切了。在美国的支持下,他一次次拒绝北朝鲜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1947年夏天,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将军视察南朝鲜,把南朝鲜的扩军计划推向高潮。美国的这些支持使李承晚腰杆硬了一些,但离他“北进”的要求还差的很远。李承晚计划在两年内,建立起一支15万人的“国防军”。他颁布的兵役法规定,凡是17岁到60岁的有劳动能力的南朝鲜男人,都在服兵役的范围之内。为此他向美国既要钱又要物,胃口之大连杜鲁门总统都感觉到有些“过分”。

1949年,李承晚认为他的准备已大致成熟,10月,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说:“要不流血,统一独立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实现了也不会长久。”之后又叫嚣“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为了防止发动战争后“后院”起火,李承晚对南朝鲜人民游击队和爱国人士进行了大规模的“*”,遭到屠杀的人数竟超过10万!到了1950年,李承晚进入了“北进统一”的最后准备阶段,他曾率领军界高官前往东京,当面向麦克阿瑟汇报他的进攻计划,听取在军事上的“具体指示”。4月,集结在三八线附近的5个师得到了直属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的加强。

大战一触即发(4)

敌人在磨刀霍霍,经过长期战争磨练的金日成当然不会束手待毙。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面对日益激化的斗争形势,同样也积极地进行了战争准备,并且在着重考虑采取“武装统一”的方针了。据俄罗斯公布的朝鲜战争档案记载,促使金日成作此考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和南朝鲜反动派不同意和平统一;在苏美联合委员会工作期间和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上,解决朝鲜问题的尝试没有获得成功;建立包括左派、中间派和一部分南朝鲜右派政党的由南北方代表组成的祖国阵线也不能保证用和平方法统一国家;南朝鲜反动派拒绝了祖国阵线关于和平统一的号召”。由此可以看出,金日成和北朝鲜最终决定采取武装统一的方法,也是迫不得已的事。

对于南朝鲜的战争准备,金日成高度警觉美国和南朝鲜的勾结动向,同时也忧心忡忡,因为这个时候,手上能够作战的部队只有武器装备不足的三个师,而在李承晚的身后是拥有美式装备的六个师。在毛泽东访问苏联前夕,1949年3月,金日成也来到了苏联莫斯科,直接向斯大林提出了北朝鲜的安全问题。金日成向斯大林提出请求缔结《朝苏友好互助条约》,并要求苏联给予北朝鲜军事援助。斯大林答应给予北朝鲜必要的军事援助,但出于对美国干涉的担忧,没有明确具体的答复。

1949年5月,在北平西山的“双清”别墅,毛泽东秘密地接见了金日成的特使。特使向毛泽东介绍了朝鲜半岛一触即发的战争局势之后,毛泽东表示他同意金日成在信中的看法;朝鲜半岛的冲突在所难免。“对你们来说,持久战是不利的,因为即使美国不干涉,也会唆使日本向南朝鲜提供战争的援助。”对于目前的朝鲜局势,毛泽东明确表示,不希望看见战争立即爆发,原因一是国际形势不允许;二是中国共产党还不能有效地支持北朝鲜。而“一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情况就不同了”。

朝鲜革命者与中国革命有着长期的渊源,解放战争时期,几万在东北的朝鲜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的第四野战军就编有两个以朝鲜同志为主体的独立师。毛泽东曾亲口评价:“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说中朝两国、两党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就一点都不过分。为了帮助北朝鲜的防御,毛泽东甚至把人民解放军中的两个朝鲜师移交给了金日成。早在1949年5月,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金一访问中国,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代表朝鲜劳动党中央请求*中央允许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由朝鲜人组成的部队返回朝鲜。毛泽东同意了这一请求。此后,根据中朝两党的协议,驻中国东北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中由朝鲜人组成的2个师,于1949年7月后陆续返回朝鲜并编入人民军。

在金日成的特使秘密访问北平后,苏联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和对待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