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五分钟趣读大唐诗歌界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才出生,生出来就前发齐眉,后发遮肩盖颈,活脱脱一个小哪咤般的形象。但李泌却不像哪咤那般招灾惹祸,据说母亲生他时一点也不痛苦和困倦。所以给他起小名叫“顺”,意思是生得顺利。

李泌聪明过人,书看一遍就能背。开元十六年,唐玄宗亲自登楼大宴天下文士,并让儒、道、释三教开坛辩论。人家这唐代的“百家讲坛”似乎开放性远强于我们现在央视搞的这个。当时,李泌姑姑家的孩子名叫俶,才九岁,请他妈给他做了一身儒生的衣服,穿了起来,小大人似的也坐在台上高谈阔论。唐玄宗大奇,把他叫到楼里问他姓名。结果俶说:“我舅舅家的顺弟弟,比我小两岁,他比我聪明多了。”玄宗马上派了几个太监像偷小孩的一样偷偷把李泌抱入宫来。

太监抱着李泌来了,当时玄宗正和张说在下围棋。唐玄宗一看,就非常喜欢地说:“仪状真国器也。”意思说他长得好,又命张说出题考考他。张说就对着棋盘说:“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张说是当时的文坛权威,说了这四句后,让小李泌也以“方圆动静”四字为题作诗。他看李泌年小,还特意启发一下说,最好是说棋而不提棋字,这样才更高明。小李泌说,这太容易了,张口就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就是本篇说的这个。我们看小李泌说的,行义时方正,用智时圆通,在宁静中适意,但却在必要时机如龙飞九天,逞才报国,扬名天下。这正是深得道家真义后才能悟出来的至理。有些人糊糊涂涂地活上八辈子还明白不了这个理儿,而小李泌七岁小童居然能说出这话,着实令人惊奇。相比之下,堂堂“燕许大手笔”张说的那四句倒像是小儿所说。唐玄宗当时就大喜,将小李泌搂过来,让他坐在自己怀里,亲切地抚着他的头,并让太监们赶快拿宫中的御制糕点、珍奇水果来给李泌吃。张说也在一旁向玄宗道贺说:“有这样的神童,实在是国家的祥瑞。”张说虽然是“三教珠英”编辑部的,给皇帝拍马屁是拿手好戏,但此话倒也没有说错。李泌后来给唐室出力极多,虽不能说唐室完全赖他才能保全,但李泌起到的作用还是无与伦比的。

普天下的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多和聪明的小孩多接触,现在也有好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学生当同桌,而向班主任请客送礼的。唐玄宗因为小李泌非常聪明,所以就安排他和太子李亨一块玩。因此,后来成为唐肃宗的李亨和李泌关系非常好。唐肃宗初登大宝之时,其实非常仓皇狼狈。当时安禄山在洛阳称帝,长安和洛阳都陷落于贼手,唐玄宗远避四川,唐肃宗跑到宁夏灵武这样的偏僻小城当了皇帝。当时半壁江山都在安禄山手里,而且贼焰正炽。肃宗这个皇位能坐多久,实在心里没有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亦隐亦仕的高人李泌(2)

这时候,肃宗想到了李泌,要封他做宰相,但李泌坚决推辞。虽然如此,肃宗但凡国家大事都先咨询李泌,对他的恩宠也是无以复加。肃宗和他“寝则对榻,出则联镳”--睡觉时也在一个屋里,外出时并马而行。当肃宗皇帝乘车外出时,也让李泌坐在身边。因李泌当时没有官职,只穿一身白衣(唐代无官职的只可着白衣),故而李泌有“白衣山人”之称。宴会上,因李泌不吃荤腥,唐肃宗亲自烧梨给李泌吃,皇帝的弟弟颖王等也联句献诗曰:“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颖王);“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益王);最后肃宗亲自结句说:“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臣子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荣宠已极,比起太白借酒撒疯让高力士脱靴不知强了多少倍。

李泌绝不像李白那样只会胡吹海侃,空谈“南风一扫胡尘净”,他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剿灭安禄山等贼寇的计划。他的意见是:因安禄山定“都”洛阳,但老家却是在范阳(今北京附近),山西等地此时都在唐朝军队手中。所以,安禄山所控制的地域有个特点就是南北狭长,活像一条长蛇。李泌根据这种形势,劝唐肃宗不要急于收复洛阳,而是像解放战争中我军常采取的战术一样――“围点打援”,在运动中调动敌人,歼灭敌人。李泌的意思是,一会儿猛攻贼人的范阳老窝,让贼军主力火速北上增援此处,一会又佯攻洛阳,贼军必然又要回救,贼军顾头难顾尾,在这之间长途奔袭,必然疲于奔命。唐军再找机会,必操胜券。正所谓“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肃宗听了大喜。说来安史之乱,唐王朝没有当场玩儿完,一方面多亏了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的浴血奋战、殊死报唐,另一方面也多亏了李泌这条“山人妙计”。

安史之乱初平后,宦官李辅国和权臣元载嫉恨李泌,开始在肃宗面前说坏话。李泌一看风头不对,就自请隐退。其实,李泌一直生有仙骨慧根,俗人眼中的什么高官显位,在李泌看来都是粪土一般。正像庄子说的那样:“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鶵竟未休”,元载、李辅国他们拿着相位正像夜猫子看死耗子一样,人家李泌凤凰一样的人哪里稀罕这个。相传李泌小时候就身轻如燕,能在屏风灯笼上行走,有道士说,他将来必然会飞升上天。但李泌的父母舍不得,只怕神仙从天上下来接了小李泌走,于是准备好狗血、大蒜、韭菜等神仙厌恶的东西,为了增加效果,大蒜、韭菜还得捣出汁来,一听到天上有音乐声,或者有香气弥漫,李泌家的人就纷纷破口大骂,并派人带狗血、捣烂的蒜韭向天上泼。李泌虽然没有上成天,但求仙向道之心不变,一直不娶妻室,不食荤腥,静心修炼。他不当官了,就隐居衡山。李泌后来练得“引指使气,吹烛可灭”。看来已达到能内气外放的境界了。这也非常难得,大家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上,只有南帝等武功好手,才能一点指就可以打灭蜡烛。

元载和李辅国等人死后,唐代宗和唐德宗两代皇帝又想起李泌来,强迫他出任宰相。当时唐德宗急于削藩,弄得天下大乱,朱沘等叛贼攻入了长安。唐德宗被叛军围城,叛军的箭射到离皇帝的御座三步之内,情况危急万分,多亏大将李晟、马燧等人忠心报国,才又度过这一劫。李泌奉劝唐德宗切勿因谗言杀害功臣,他说“陛下万一害之,则宿卫之士,方镇之臣,无不愤怒反厌,恐中外之变复生也。陛下诚不以二巨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唐德宗听了,深以为然。李晟等功臣也感激不尽。

唐朝皇室中,历来争斗不休,父子兄弟相残者屡见不鲜。唐德宗受奸人挑唆后,疑心太子不轨,竟又动了杀心。李泌十分恳切地劲谏德宗,列举唐朝历代皇帝中父子母子相煎的悲剧,并吟诵李贤的《黄瓜台辞》(见本书第七篇)来感动德宗,于是太子终得保全。德宗后来醒悟之后,感动地向李泌哭着说:“非卿切言,朕今日悔无及矣!”说来李唐肃宗、代宗、德宗三代皇帝,甚至包括德宗的太子后来的唐顺宗,都要感谢李泌的。有道是“上德不德”,唐德宗虽然名号里有个“德”字,实际上却是“小人头子”(赫连勃勃大王语),重用卢杞等一干奸臣。唐德宗曾问李泌:“人们都说卢杞是奸人,怎么我觉得他这人挺好的。”李泌说:“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句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但凡奸邪之官,都是欺下瞒上,马屁功练到最高级,专门按上司的心思做事,而不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这正是奸臣的表现。

。。

亦隐亦仕的高人李泌(3)

李泌后来请求辞职归山。唐德宗坚决不许,并强迫他娶妻吃肉,给他修了个豪宅,娶了名门贵族卢氏女为妻。但后来过了没有多久,李泌就死了。然而,有人说在蓝关旅馆里又见到了李泌,他单骑常服,和人聊起身历四朝的往事。难道是李泌诈死隐退?也未可知。

纵观李泌一生,正切合了他七岁时所咏的这四句:“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的要旨。这正是道家思想的真义所在。李泌一生行义用智,游刃有余,逞才于危世,静意于山川,实在令人钦服不已。

附:李泌幼年有长歌云: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此诗狂放桀骜,大有太白之风。但当时的丞相张九龄见了,告诫说:“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李泌听了,流泪相谢,就此不再出此狂言。本书也以《咏方圆动静》更能体现李泌一生的作为,而未选此诗详解。

唐代“马家爵”严武的好诗(1)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可但步兵偏爱酒①,也知光禄最能诗②。

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②,冷猿秋雁不胜悲。

《巴岭答杜二见忆》

此诗是杜甫后半生所依赖的“好友”严武为思念他所写,题目中的“杜二”正是指老杜。严武此人,很多朋友对其名颇为熟悉,但对他的生平事迹却不详。还有不少文章,因严武是老杜的朋友,爱屋及乌,因此只叙说严武的“英雄”事迹,而对他身上的一些瑕玭却避之不谈。其实,严武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严武是严挺之的儿子,严挺之曾官至尚书左丞。《新唐书》中曾记载,严武字季鹰,小时候就豪气过人。父亲严挺之因他的母亲年老色衰,心生厌烦,而偏心宠爱一个名字叫“英”的小妾。她母亲心中难过,却也不敢怎么样。严武当时才八岁,看到妈妈不停地淌眼抹泪的,就问为什么?他母亲正在气头上,不免痛骂了“英二奶”这个狐狸精一番,哪知道小严武却记在心里。小严武二话不说,悄悄抄起把大铁锤,趁这个英二奶正在睡觉,小严武猛地一锤,将她打得脑浆迸裂,一命呜呼。MYGOD!这严武简直就是唐代马家爵。家里的仆人想为他打掩护,等严挺之上朝回来时禀报说:“小公子玩闹时,不小心失手杀了英姨太。”小严武却昂然说:“哪有当大臣的厚待自己小老婆而亏待自己的正妻的,儿子我就是想杀她,不是闹着玩。”结果,他父亲严挺之却像林肯他爹不怪罪林肯砍了樱桃树一样,并未深责他,反夸他有胆略,说:“真像我严挺之的儿子!”按现在的法律,八岁的小严武杀人,也不够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而在唐代时,家中的姬妾更是像牛马宠物一样的地位,因而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可见严武生来就是个凶悍异常的小子。

《太平广记》中还记载,严武少年时诱奸了邻家一个女孩,并将其带上船远走。这个美眉的父亲是军官,发现此事后告到官府,一时官兵捕盗,四处寻查。严武是重点嫌疑对象,当官兵围住严武的船时,严武心黑手辣,眼见就要露馅,就用琵琶弦将该美眉勒死,将尸体丢在水流湍急的江水中。官兵遍搜严武的船,却始终发现不了什么证据,虽然怀疑是严武,但也只好作罢。日后此女子冤魂来索命,严武请道士来降也无济于事,于是四十来岁就暴卒于家。

冤魂索命云云,未必为真。但严武四十来岁就暴卒,却是真的。严武生性暴戾,也是不假。他镇守四川时,梓州刺史章彝因为很小的事惹怒了他,严武竟然用大棍子将其活活打死。严武的母亲屡次劝他,严武也不听。等到严武死了,他母亲才长出一口气说:“我现在才不担心会沦为官婢了。”--唐代律令,犯罪的家属没入宫中或沧为官婢干粗活。严武母亲觉得以严武的暴戾脾气迟早要出事,所以有此担心。

不过严武也是个“能人”。诗人高适虽然能将李白投靠的永王李璘打得一败涂地,但他在四川时,吐蕃屡屡进犯,高适却一筹莫展。有的文章说高适“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也有几分道理。但猛悍的严武对付强悍的吐蕃,倒是铜帚铁扫,硬碰硬。广德二年(764年)秋天,严武带兵击败吐蕃军七万多人,收复了不少失地。吐蕃也吓得一度不敢再犯唐。严武有一首《军城早秋》,写得也颇有气势: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唐诗鉴赏词典》中选有该诗,严武写得相当不错。老杜有诗《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正是因此诗而作,平心而论,老杜这诗比较平淡,不及严武之诗有气势。

严武对于杜甫一向非常欣赏,像此诗中所写,就显得非常情深意切。而且此诗严武确实也写得不错,用典精到,对仗工整,像“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还颇有几分名句的风味。杜甫也称赞过严武“诗清立意新”。杜甫比严武大十四岁左右,但老杜一直混得不行,要靠人家严武施舍点米,介绍个工作。俗话说“拿人手软,吃人嘴短”。于是,老杜写诗时,一般都是恭恭敬敬地称严武为“严公”、“严郑公”、“严中丞”等。而严武仅有一篇称老杜为“杜拾遗”,其余的都是毫不客气地称其为“杜二”(唐人称排行并非蔑视,有亲热的意思,但绝不像称“公”和官衔那样有敬重之意)。

唐代“马家爵”严武的好诗(2)

严武脾气暴躁,杜甫在他手下讨生活,也过得战战兢兢的。老杜诗中有“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之句,看来严武的接济也是有一茬没一茬的。老杜曾被严武召到节度使府作幕府中的参谋,老杜的草堂离城很远,也不敢迟到早退,于是只好住在办公场所。老杜独自留在办公机关中,一个人凄凄惶惶,写下了《宿府》这样一首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诗中老杜充满了徬徨不安之意。

据说,有一次老杜喝醉了酒,惹恼了严武,差一点就要了老杜的命。严武八岁就敢杀自己的小妈,杀老杜也没有什么不敢的。对于此事有三种说法:一、《旧唐书·杜甫传》:“(甫)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二、《唐摭言》卷十二:“杜工部在蜀,醉后登严武之床,厉声问武曰:‘公是严挺之子否?’武色变。甫复曰:‘仆乃杜审言儿。’于是少解。”三、《新唐书·杜甫传》:“(甫)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从上述史料看,虽然严武的反应不一样,有的说没有动怒(不以为忤),有的是说杜甫又给了严武个台阶,(“仆乃杜审言儿”),还有一种说法是严武的母亲救了老杜一条命。但总而言之,老杜在严武手下讨生活的日子,也过得非常不顺当,老杜和严武之间的“友谊”,也复杂得很,并非想像中那样好。

①步兵:指晋代阮籍。因他听说当时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