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这样及其相似的,一个名为义渠的部落开始逐渐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当时还被成为西戎的西北羌人的领袖级人物并利用一笑倾国的褒姒成功脱离了周朝的管辖。
当然,估计褒姒这个长的祸国殃民的美女义渠当时没能抢到,否则秦朝的那些个放牧的祖宗早就将其灭亡而不是等到后面生出一段即使是秦始皇的老妈赵姬也比不上的风流韵事。
不过义渠还是灭亡了,灭亡在了秦王朝的手中,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却真实地阐述了“虎毒不食子,所以最毒不过妇人心”的理论(一笑)。当然,历史上虽然有不少类似的故事,但是总体来说数量还是有限的,而且关键是那两个儿子恐怕不是爱情的结晶而是屈辱的见证。
宣太后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这位开创了中国史书中外戚专权之始的妇人的彪悍言论和彪悍事迹实在是相当之多,至于什么萧太后,什么孝庄太后都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好像扯得有些远了,拉回来拉回来,继续说眼前的事情,否则就要被说作者在凑字了。
也就是说,李书实的策略就是先断羌人粮草,然后逼迫羌人与守军正面决战,而不是让羌人从容的利用其速度的优势调动守军并最终拖垮汉军的部队。
这个计策算不上多么高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些粗糙,不过在张温看来却也已经比他能够想到的主意好上不少,最起码也比汉军和羌人在这里互相对耗然后让羌人可以从从容容的将身后的大汉领土纳入到其治下并最终形成一个由羌人主导的政权。
而且张温也得到了一个不是很确切的消息,据说在陇西地区,另一支虽然名声上不如湟中义从响亮,但是也是和湟中义从一样接受佣兵生意的另一支义从的首领宋杨也举起了叛旗,并似乎在陇西郡的枹罕县建立了割据政权并自称河首平汉王,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所以对于李书实的这个在这种情况下所能想出来的最好的主意,张温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
至于李书实的安排,张温虽然真的很希望李书实能够让出几个优秀而又有经验的将领,可是因为李书实的坚持而只能作罢,同时李书实这不到千人的部队虽说战斗力不错,可是在数万人的战场上也不过就是个小浪花罢了,所以张温将这些人都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一个是让李书实作为参谋给自己出出主意,同时或许也有进一步了解这个少年的意味在其中吧,毕竟虽然从卢植的心中得到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张温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可实际上李书实为张温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意见之后他便回到了长安城自己部下所在的旅店中,而且随后便被通知第二天跟随张温的军队启程奔赴前线。自此之后的三天,张温好像将他完全遗忘了一般,没有召见他也没有派人传达任何的命令。
不过李书实倒是并不在乎,因为从每天频繁进出营地的传令兵来看,张温恐怕正在根据自己的提议酝酿着什么庞大的计划,虽然不清楚局势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恐怕汉羌之间在短期内的大战将会让形势变得明朗起来,也必须变得明朗起来。
要知道刘宏的耐心是有限的,现在国家虽说因为和连授首而让那些不安分的家伙暂时收敛了一点,可是这种收敛随着西北战局的糜烂而变得愈发的削弱起来,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西北未平其他地方反叛或者异族入侵就会随之而来。
到了那个时候,四面楚歌的大汉王朝将要面对的将会是更为严峻的情况。
更别说因为去年的黄巾之乱让刘宏不得不从内帑中拿出一部分财物进行募兵和赏赐的工作,虽说从长远看刘宏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但是短期内内帑减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刘宏现在也在琢磨着是否想些新的花样搞搞创收,比如今年年初的洪水就是个很好的点子。
可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国内局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之前设想的那种糟糕的状况显然不会对刘宏的赚钱大计有任何的有利影响。所以张温必须尽快让朝廷看到自己能够解决这次羌乱的能力,哪怕是暂时性的解决也是好的,否则于公于私刘宏必须将皇甫嵩和朱儁派过来解决这边的问题,即使他再想压制功劳太多的两位将军也不会放在这种情况下。
而一旦这两位中的一位或者两位来到这里,那么也就标志着张温的下场绝对不会好过当初输给苟延残喘的张角的董卓。当初董卓好歹手底下有一票不安分的兵将,而且还赶上羌人作乱,这才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可是他张温可不相信自己会有董卓这么好的运气,再说朝廷了也许缺乏董卓这样的宿将武人,但是绝对不缺他这样精于诗书的文官,谁叫东汉立国的时候上至汉光武帝刘秀下到大部分开国大臣一个个都是手不释卷甚至文采风流之辈呢。
当然,张温不招呼李书实的另一个考虑显然是想要保护李书实,让他少点可能惹麻烦的机会,就好像当初孙坚隐名埋姓跟着陶谦去漆垣平叛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于是明面上李书实以及他的麾下兵将依然以他那个西河佣兵团的身份出现在张温的大营之中,反正大汉奉行以夷制夷的政策,每次战争尤其是发生在边境的战争从来都不少见异族佣兵的身影,虽说李书实一群人无论从长相还是从衣着都更像是汉人,不过不少当初东汉开国时内附的乌丸突骑的后裔现在不少也是像汉人多过像乌丸人,所以倒是不用担心会穿帮。
也正因为没多少束缚,李书实甚至可以在扎营之后带着几个手下悄悄地溜出营盘到周围转转,只要在晚上全军静默前回到自己的营地就不会有人过问,毕竟大部分跟随汉军的佣兵的战斗力都比较强,随之而来的副产物就是脾气大多不怎么好,在拳头决定一切的军营中久而久之也就没有汉军敢过于约束他们,或许只要少部分出色的将军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吧。
当然,这也正好便宜李书实这个虽然实力不能说多强,但是心性依然不够安定的青年以及他身边两只好奇心极强的美少女。
说起来就如同李书实途径冯翊的时候所看到的景象相类似,除了长安城没过两天,周围的景色就又变的萧条了起来,而且这里比冯翊的情况或许更要严重一些,因为这里的壮丁因为战争的缘故已经抽调的足以影响春耕的进行了,而如果说京兆地区和扶风地区还有壮年男丁的存在的话,那么这些人一定都躲藏在秦岭的大山之中。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石壕吏》之类的情形出现,只不过杜甫的代言实在是太多了,估计已经没有时间去记录这些事情了吧。
此时的天空依然湿漉漉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一种让人分外不舒服的感觉,天色也灰蒙蒙的,让人的心情分外的压抑。或许唯一让人感到事情总有两面的就只有被潮湿的空气所压制的无法抬头的尘土了吧,马蹄轻踏间没有尘烟飞散的空气真的很好。
不过李书实相信对于上到朝廷大员下到黎民百姓而言这却是一个超级大利好,毕竟三辅地区要是再不下雨的话,那么今年的三辅地区就不要期望什么收成了。这场雨,刚刚好。
或许就像现在大汉的现状一样,天灾人祸各种不利的因素你都能找到,可是就在你等待那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的时候,你却忽然发现,原本他身上的负担扑哧扑哧的又掉落了几根稻草,虽然看上去似乎对于大局没什么影响,但是毕竟还能够继续苟延残喘几根稻草掉落的时间不是。
看着似乎渐渐有变大趋势的雨势,李书实不知道这对于张温的机会是否有影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比起龟缩在美阳、武功的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