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清楚的或许就是这样的自己会不会在史书上被列进《佞臣传》呢?似乎很有可能啊。
“我宣布,首届,大汉帝国杯,西河,运动会,开幕。”
随着刘宏的声音落下,吕布在数十位卫士的注视下,向天空射出了一支响箭,会场两侧的山顶响起了十二声炮响,以确保即使没人能听清楚皇帝的声音也能知道运动会开幕。而且那一声声颇具震撼力的炮声还让李书实的运动会变得更加具有冲击力。
作为区别体育盛会与学校运动会的重要标志,那就是开幕式之后必须要有歌舞表演啊。就算是集体舞、土风舞也是好的嘛,否则的话运动会不就成了和春游一样除了吃别的什么也不用做的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了吗。想起了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在运动会打酱油的李书实顿时悲从中来。
“果然妹子们都是喜欢运动系阳光美少男的啊,什么胖胖的身躯会有安全感完全都是骗人的啊。我也想有个妹子双手捧着松软的毛巾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啊。”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年俸两千石的太守大人会忽然意志消沉的蹲在地上画圈圈,嘴里还不时的念叨着什么,不过他身边不远处正在执行安保任务的羽林军将士们却也没有太大的反应,毕竟更加不靠谱的人他们又不是没见过,李书实这种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在那边碎碎念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好的不靠谱行为了,因为至少这种行为非常的不折腾人。
因为汉帝刘宏的参与,西河运动会的开幕式后的汇演顿时丰富了许多,至少跟在皇帝身边的那些个鸿都门学的高材生在歌舞书画上的造诣即使是那些士人也不得不为之一叹。当然政治观点对立的两方之间的即使是赞赏后面也必然会带上转折,以确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被人怀疑,或许只有像张诲那样的少数派才会不顾及自己身上的烙印跑到了对立阵营那里。
嗯嗯,所说李书实的角色似乎偏向于佞臣一方,不过有卢植在,再加上与甄氏的联姻以及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到西河布道的儒士,让李书实身上的标签多多少少还是偏向士人一方。
此时场上正在表演的是来自西河郡兵高顺麾下的陷阵营,而表演的内容显然显然不可能是什么风花雪月的故事,李书实相信让高顺这个有些刻板的家伙去做那种表演的话绝对比让他和吕布单挑困难得多,至少现在高顺别的不说,单论防守的功力的话,西河诸将中他能排进前五。即使久守必失,可是那也要看对手是谁。
煞气冲天,斗志满满,场上虽然不过五百人,但是却人人都如同手执巨阙的勇士一般,他们的呐喊响彻天际,他们的目光锐利如鹰,他们的步伐矫健如狼,他们的气势厚重如熊,他们向在场的所有人诠释了“精锐”二字的含义。尤其是当刘宏看到身边的匈奴单于那略显不安的神情,这位年纪终究还算年轻的帝王此时此刻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比起轻歌慢舞,虽然这些只有肌肉的士兵显然没有身段婀娜的宫女佳丽让人炫目,但是对于那些前来观礼的异族首领而言,这段舞蹈的意义就显得有些耐人寻味了。
当然,如果是仅仅是李书实来安排开幕式的节目的话,那么他绝对不会弄得如此血腥和吓人,毕竟好歹运动会的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所以找些肌肉兄贵走走队形摆几个POSS什么的最好能够走出几个图案来那就更完美,只不过谁叫现在乱入了一只皇帝呢。
刘宏爱玩爱闹更爱孔方兄,可是他毕竟还是大汉的帝王,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也要适当兼顾一下大汉的国运,毕竟那是他捞更多钱的根本。所以经过黄巾起义的梳理,现在的大汉已经非常符合刘宏的设想——清理了一批麻烦的豪强和官员,也有借口裁撤一批废物和不太听话的家伙,顺便还收获了不少原本被贪官和豪强们隐秘起来的财货。
梳理结束了,那么接下来就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重新创造财富。而这一过程显然需要足够安定的国内国外局势。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刘宏认命了以贾琮为首的一批新的风评较好的官员,同时加大了各地太守刺史的权力以镇压那些不太听话的“乱民”。
而稳定国际局势,刘宏派出了皇甫嵩会西凉剿灭羌人,而辅助他的除了有依然滞留在西北的军队之外,还有世代出将的世家耿家子弟耿鄙为凉州刺史。命令益州刺史郗俭率领蜀军都尉以及其他属国兵马扑灭巴郡板楯蛮的叛乱以及安抚西南诸蛮族。
而李书实也被刘宏牢牢地钉在了西河,与使匈奴中郎将宗员共同看着越来越不安分的匈奴。只不过既然来到了西河,刘宏或者说他的智囊团显然不打算放弃这个难得的敲打匈奴人的机会。而借助李书实的这个所谓的“运动会”彰显大汉的实力显然是最为经济划算的想法。
原本刘宏还打算使用羽林卫队来充当这一角色。不过因为这里毕竟是李书实的主场,而且李书实好歹也算是一员将军(虽说这里面的水分实在是有点大),所以刘宏还是征求了李书实的意见。对于刘宏的提议,李书实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战斗力上李书实麾下的士卒不一定是最强的,但是怎么说也经历过大小战斗十余次,都是见过血的老兵,至少不会让外行人都觉得气势上有问题。甚至李书实曾经设想过,如果实在是达不到刘宏的期望的话,那就干脆让西河的武将都上去亮个相,想必应该够级别了吧。
不过他也没想到的是,高顺竟然给他了个惊喜。
“来人,赏场上诸位英勇的将士。”
而刘宏的赏赐,则是对这次表演的最好注解。
………【8。怎么就不能有会放O派X功的兄贵】………
投石。
李书实对于这个项目的看法,与其说是在比较谁扔的石头远,倒不如说这不过是在督促大家努力练习力量,以后不论是修建工事还是抗豆饼、粮食都是一条好劳力。
君不见唯一用石头做武器的只有守城战时的守方呢?而且那个要求的绝对不是看谁扔的石头远,而是要看谁的运气好——这绝对不是比谁的砸的人多,而是比谁在砸人的时候运气好,伸出去的脑袋能够及时缩回来,不被城下的弓兵们射出的弓箭伤到。
至少李书实在几次攻城战中都能看到类似的情况,当然同样的道理还有扔檑木的,洒热油的,扔火把的,乃至于伸出头射箭的。当然最后一种人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多,因为当敌军没到城下的时候他们可以站在后面玩抛射,有城墙的高度和厚度阻隔,除非碰到了那支张X谋训练的秦弩方阵,否则射程优势会让守军弓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安全的。
而当敌军来到城下的时候,因为射击死角的缘故,一般弓箭术会进入一种城墙上的特殊的突出的望楼向城下射箭。不过那种装置一般的城池没有,只有很重要的要塞才会修建,毕竟把城墙修成那种样子似乎很费时费力。至少离石城的城墙就没有这种先进的设计。
当然,弓兵也可以考虑称作吊杆探出城墙射箭,不过相应的风险也比探头大出太多。
或许与其冒这样的风险还不如祈祷敌方没有远程部队比较好,至少李书实不论是身在黄巾军的时候还是面对黄巾军的时候都经常看到黄巾军士兵在完全没有远程支援的情况下完全是靠庞大的士兵基数将城内的敌人吓走或者是填平。
不过说起来这种战术在初期面对吃空饷严重而且基本上没有多少训练(碰到颜良、文丑那样的上官除外)的郡兵身上取得了相当的效果。至于那些不害怕的将领又因为过于轻视黄巾军的战斗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