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鼓吹李三得位不正,梁帝却不以为然。
李大不想李家遭灾,传位李三是最佳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他朱三有个靠谱的兄弟,他也愿意传位给兄弟。这样好歹还是老朱家的江山,只要安排的好,自家的傻儿子们也能有个富贵前程,总好过身死族灭。
自己这不是没有个靠谱的兄弟么。
靠谱的儿子、侄子也都一个个全没了。
片刻之后,这个“杀”字又烟消云散了。
杀掉杨师厚又怎样?他来跸见却无罪被杀,都不说他的旧部会否在清池城下直接反了,其他的文臣武将又该怎样想?
还有那许许多多的杨师厚,都杀了么?
如果杀戮有用,他不介意全部杀掉,问题恰恰在于杀不出个安宁来呀。
他已经杀了不少了。
意兴阑珊,索然无味。
对清池的事,梁帝也不想问了。
他知道,问,也不会有自己想要的答案。
靠在扶手上,朱三哥疲惫地说:“朕累了,杨公去歇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义昌之事俱委于君矣。”
杨师厚从大帐退出来,就感觉是从鬼门关过了一遭。
尽管皇帝并无一语相责,老杨却只觉汗毛倒竖,三魂七魄丢了大半。
死人堆里滚了几十年的老武夫,岂能感受不到皇帝动了杀心?
早就听说天子越发喜怒无常。
这次天子北巡,从官皆惮帝之诛戮无常。在白马渡,天子赐食,竟多有借口未至者。天子盛怒,左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兵部郎中张俊三人最后到场,当即被杀。
本来杨大帅对此不以为意,因为天子对他是一如既往,至少杨某人对于“喜怒无常”这四个字是没啥直观感受。
酸丁么,杀之如屠猪狗,这算个事儿?
这把杨大帅就体会了什么叫做身临其境。
辽军防备森严不好硬打。这么多年下来,天子打仗也一直都是避实击虚这个路子啊。我是想保存一点实力,可是,面对清池坚城也没错啊。难道五万人堆上去蚁覆攻城?有用我也干了,问题是一看就没戏嘛。
柏乡才丢了两万多精兵,再厚的家底也遭不住赔啊。
怎么突然就动了杀心?
就算自己对魏博有点想法,这是罪过?
哪个大将没点想法。
做一镇实权节度使,不就是武人的最高理想么?
说让来跸见,杨某人放下军务就来跸见。
召之即来挥之则去。如此忠心耿耿,怎么就动了杀心呢?
出得帐来,杨大帅很想夺路而走,但是他告诫自己要镇定,不可乱了方寸!
跟随侍者到了为他安排的帐篷,看卫兵帮他合上帐帘,杨师厚一屁股摊在毡毯上,浑身脱力。就这么短短一段路,他的两条腿已经走得快要抽筋了。
咳,在旁人那是故事,落自家头上就是事故啊。
两腿筛糠,两股战战,汗出如浆,杨大帅结结实实体会了一个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