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进入高盛并且成功地在高盛待了下来的就成了华尔街精英中的精英。
五、由来已久、无所不至的影响
高盛对美国的影响不是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是由来已久。这场金融危机不过是让无数一直在影响美国的高盛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而已,让本已左右着华尔街、左右着美国的高盛更增强了它掌控美国的势力而已。
高盛对美国的影响也不止于美国财政部,有着高盛血统的人遍布美国金融业,他们影响着美国公众视听,而当今金融专业学生要学的一些最重要金融模型也是高盛人的研究成果。
高盛的影响也绝不限于美国境内。
六、布局中国
一些中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是在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的帮助下进行的;一些中国国有企业的出售也是在他们帮助下完成的,而售价也是高盛确定的。
高盛以亿美元注资中国工商银行,一年之后获得40亿美元的净利润;以约亿美元投资中国西部矿业,一年之后变成了大约10亿美元。面对中国国内证券公司的艳羡眼神,高盛也许在心里说:“不是我们水平高,而是有些人太无能。”
亨利·保尔森与高盛前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说,“人民币汇率至少被低估20%” , “人民币更加快速地升值是中国最佳利益所在”,“人民币升值12%,可以解决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人民币汇率改革,让人民币升值;又在200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人民币升值做出如下理论说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
从中航油到到东航、国航,再到深南电,中国企业一次次落入了高盛的能源陷阱。
*曾说,将来中国要出问题的话,肯定出在农业上。于是,高盛在中国养猪,收购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公司。
从金融到农业,中国的各行各业都留下了高盛的印记。
七、总结高盛
高盛不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司——它的139年历史甚至比不上已经破产的雷曼兄弟的158年;
高盛也不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高盛在全球的雇员才3万人,不到花旗集团全球雇员总数的十分之一; 摩根士丹利的雇员总数也比高盛多了50%;
高盛没有显赫的背景——它的创始人出身卑微、它的后继领导们也大多不过中产阶级出身而已;
高盛也并不是从不犯错——它的错误曾让它声誉扫地、濒临破产。那么,
那么,高盛凭什么能延续其不衰的血脉?
高盛凭什么将美国财政部变成了自己的一道“旋转门”?
高盛凭什么将美国政府变成了“高盛的政府”?
高盛凭什么它说话,全美国都得听?
高盛凭什么能够影响中国的改革?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从初创到声誉扫地
一、初创
1869年,犹太移民马库斯·戈德门在纽约曼哈顿南部创建马库斯·戈德门公司(Marcus Goldman & Co。),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公司只有一个办公人员与一个兼职簿记。每天早上,马库斯从附近的珠宝商手中收购商业票据,然后卖给附近的银行,从中获得微薄的利润。1882年,戈德门·马库斯邀请小女婿山姆·萨克斯(Samuel Sachs)加入公司。1885年,高盛采用现在的名称: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 Co。)。
马库斯退休后,他的儿子亨利掌管公司。凭着高盛的声誉,亨利有能力赢得客户,而亨利的好友雷曼兄弟公司创始人之子菲利普·雷曼有的是钱,于是,亨利与菲利普很快联手,共同包销股票的发行,所得利润对半分成。
在20世纪初的近30年中,高盛与雷曼兄弟的成功合作让它们占据了IPO市场的绝大部分。然而,20世纪20年代末,两家公司关系恶化,因为高盛觉得自己带来了客户,理应得到更高的声誉与超过50%的利润。 1936年,两家公司公开决裂;此后,虽然表面上相互尊重,但两家公司之间的敌对关系一直持续到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
二、1929年声名扫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股市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