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阿里巴巴很难做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阿里巴巴当时总共18个人,马云对全体员工发表开业演讲,“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马云的演讲很能煽动人,“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80年(此数据需要核实)的公司。”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序言:互联网的中国智慧(4)

大家一边鼓掌,一边想,“反正能不能活到80年,我们可能谁也看不到。”

“第二,我们要建设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大家鼓掌,在这一点上谁也没有疑问。

“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犯嘀咕,“这个目标太具体化了,就凭我们这几杆枪?”

后来马云告诉我,他搞电子商务,从那一天起就铁了心。

2001年,全球互联网遭遇大寒流,那年冬天,他飞赴日本向投资阿里巴巴的软库总裁孙正义汇报公司情况,那些日子,孙正义投资的上百家互联网公司乱成了一团,大家都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那天,前来汇报的各国CEO一个接一个地进去出来,轮到马云了,当他简短地讲完阿里巴巴的境况后,孙正义幽幽地说,“今天前来汇报的CEO,所说的话都与我当年投资他们时说的不一样了,只有你还在说当年说过的话。”

今天,当过一天世界首富的孙正义的资产已缩水95%,很多投资项目早已面目全非,只有阿里巴巴还是那间他当初投资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是软库最成功的投资项目之一。

时间转又到了2002年底,互联网世界开始回暖。中国著名的网络公司如新浪、搜狐等相继实现盈利,而一些颇有市场前景的互联网项目也初露端倪,当时阿里巴巴的网商用户已经超过400万家,马云面临新的诱惑。

“阿里巴巴拥有那么多有价值的注册客户,具备了开拓任何领域的最佳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当时,摆在马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

第一条道路,是发展短信业务,以搜狐、网易为代表的中国门户网站均在这个聚宝盆里掏到了大金块,短信市场已非常成熟,阿里巴巴完全有抢夺蛋糕的能力。

第二条道路,是投身网络游戏领域,当时全中国还没有一家大型网络游戏公司,陈天桥的盛大才刚刚起步,如果阿里巴巴转身此领域,应当会有大作为。

第三条道路,是继续在尚未成熟的电子商务的“老路”上走下来。

马云的抉择是,不改初衷,一条道走到黑。他宣布当年阿里巴巴只赚一元钱。

今天,阿里巴巴没有成为另一家网易,马云也失去了成为“中国首富”的机遇。但是,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一路狂奔,无人可追。在当今全球网站的综合排名中,阿里巴巴的排名已超过ebay,如果加上淘宝网,两个网站的排名竟已离全球前十的目标不远了。

在中国,聪明人太多,机会主义者太多,而像马云这样勇于坚持的“铁心企业家”却委实太少。

在我看来,如果说杨致远是互联网领域里第一个世界级的华人企业家,那么马云就可能是下一个。杨致远是商业的天才,他发现了互联网搜索的价值,而马云则是天才的商人,他把一团让人手足无措的乱麻织成了一匹锦绣。

我的开场白可能说的太长了,从现在开始,请跟随郑作时的文字进入真实而神秘的阿里巴巴的世界。

阿里巴巴之前的马云

文沈家乐

拿到《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书稿,第一时间翻看,想要找一些描写马云的段落,可是到最后才终于发现,讲阿里巴巴根本不可能离开马云,也就是说马云不只出现在一些段落里,而是贯穿在整个阿里巴巴的故事里。

马云一直以来是很多人的“偶像”,虽然他长了一张不能说一般的脸,但是他凹凸有致的脸往往能帮助他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马云的早年故事,在还没有阿里巴巴的时候并没有人关心,但是在阿里巴巴之后却变得广为传之:小的时候,他是愤世少年。也许跟他的家庭出身不好有关,据他自己说祖父曾经作过国民党保长。而这类角色的子女在他成长的年代里,正是最被人欺负的——如果是国民党高级官员,往往是受保护的一群。而保长子女正好拿来当作敌人的角色。马云自述他小时就有警察跑到家里来教训祖父,“不许你乱说乱动。”

这样的生存环境决定了这个少年有两个可能的发展前途,一种是变得唯唯诺诺,一种是变得狂娟不羁。而马云显然是后面一种:打架、义气、街头智慧、江湖道义成为除了学校教育外的另一种好教材。

但是到大一点的时候,这个已经有些成型的不良少年似乎番然觉醒了,他开始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为此他甚至经常跑到杭州为数不多的几家宾馆门口等着老外们出来给他们当免费导游。在后来的故事里很多人始终会认为,英语是他所有机会的来源,而事实上,马云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的形象确实是一种象征,也确实为他带来了无尽的机会。

序言:互联网的中国智慧(5)

一个三度参加高考最后被录取在本地一家师范学院的学生,马云的英语才能显然是被他的努力放大了再放大。在毕业的时候,愤世少年马云在学业上的优秀表现使他成为这个学校所有学生中唯一一个毕业后可以到大学去教书的人。

但是马云天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如果是,可能今天的杭州城里会有一个优秀的英语老师,但是这个马老师存在的意义似乎没有办法跟“阿里巴巴”的存在相比较。

1995年,因为“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人”,当时的马老师被郊县的一家公司请去作为代表与美国合作方谈判一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他触网了。

马云这样回忆他的触网经过:“当时我在西雅图的一个大学里,有个老朋友对我说:‘给你看一样东西,它可以找到所有你想找到的东西。’一开始当时我不敢碰电脑,因为我知道很贵,按键盘都怕把键盘弄坏了。在他的帮助下我在搜索引擎上输了‘中国’,可是什么也没有出现,接着我键入了英文的啤酒两个字,还真是,德国的、英国的、美国的啤酒都出来了,可是没有中国的啤酒。于是我又在小伙子的帮助下把我在杭州搞的海博翻译社做成一个特别简陋的网页放上去。接着就去逛街了。但到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叫我去看,因为这个网页,我已经在这几个小时里接到了五个电子邮件。五封电子邮件里都说我刚刚做的这个网页是他们所能搜索到的第一个中国公司在互联网上的网面,他们有事情要与我合作。所以当时我就在想,哎,这个东西可能会有戏。”

从西雅图回来的马云沉浸在互联网给他带来的巨大激动中。他决定用远在天边的互联网这个工具来开始创业了,而作为一种类似创业宣言的方式,在决定创业之前,他找了二十四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