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卢马妨主的说法,似乎由来已久。南北朝时期,刘孝标曾经注引伯乐《相马经》说:“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至于蒯越,也是三国之名士,自称善于相马,想来不会随意瞎说。
刘备骑着的卢马,在路上遇到伊籍。伊籍说:“我听蒯越说,此马骑则妨主。你怎么还敢骑它呢?难道你就不怕它妨主吗?”刘备不以为然地回答:“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
不久之后,刘表有心事相问于刘备。他说自己有两个儿子,不知道选择谁做继承人?刘备支持长子刘琦,并警告刘表说:“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刘表后妻蔡夫人在屏风后面听见,深为嫉恨,与兄蔡瑁密议,三番两次设计杀害刘备。慌乱之中,刘备骑着的卢马自西门逃出,行无数里,却被檀溪拦住去路。
难道的卢马真如伯乐和蒯越所说,是一匹给主人带来灾难的凶马吗?
情急之下,刘备纵马跃入溪水。马前蹄忽然陷落,身上衣袍尽被浸湿。他一边奋力鞭马,一边大叫:“的卢马,的卢马,今日如此厄运,你可要努力啊!”只见那马从水中踊跃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仿佛腾云驾雾一般,把随后追赶而来的蔡瑁惊得目瞪口呆。事实证明,在刘备的马鞍之下,的卢马非但没有妨主,反而表现得如此神骏而又忠勇,可见刘备御马有道,远在伯乐和蒯越之上。
“马跃檀溪遗址”,在襄阳城外西南方向三里真武山之北麓。谁知到了那里,眼前所见却并无数丈之阔的檀溪。只在山脚的岩石上,有一个巨大的圆坑,形如马蹄印记。岩石旁边,则是当地居民种植的菜地。
为什么檀溪至今而虚有其名呢?张子强先生引用清朝光绪年间《襄阳府志》解释说,刘备马跃檀溪五十多年后,魏元帝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胡烈为荆州刺史,补修老龙堤,檀溪日就淤塞,成为当地农民耕种的地产。当年“溪阔数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紧”的景象,便不复得见。
马跃檀溪的故事,可见之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历史上或有其实。但那块岩石上的马蹄印记,却显然是后人的附会。自晋唐以来,多少文人骚客到此探古寻踪,当然也会像我一样看出端倪。然而,人们却宁可信以为真,甚至以碑文与诗篇来赞叹之,个中究竟,无非是觉得故事里面大有神奇之处。
。 想看书来
刘备的御马之道
作为一部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两匹美誉度很高的名马。赤兔马的神奇之处在于马,的卢马的神奇之处却在于骑马的人。两匹名马,其实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赤兔马象征着关羽的员工忠诚度,而的卢马的故事,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篇领导力的寓言。刘备的御马之道,其实是一种领导力的奥秘。
有人也许会嗤笑说,刘备之屯新野,不过是一员寄人篱下的客将,哪里谈得上什么领导力呢?从领导力的六种获得方式来看,①法定性的领导职位、②强制性的力量、③###性的奖赏、④专家性的意见、⑤鼓舞人心的口才、⑥令人信赖的人格魅力,刘备都不具备理想的条件。若是以后来三分天下的业绩来评估,他身上值得人们肯定的优点,大约也只有“人格魅力”一个选项。
公共关系专家认为,人格魅力可以通过体面的仪表、幽默的语言、以及讨人喜欢的情感表达来展现。刘备的仪表是否体面?今日已经无从得知。他曾经送给关羽一件袍子,关羽穿旧了还舍不得替换,由此看来他们的穿着都是很朴素的。在语言谈吐方面,刘备也不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一向与人为善,也不是很善于伪装自己的情感,若是别人说得不对或者做得不对,他会立即表示反对。
那么,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人格魅力呢?
还记得他回答伊籍的那句话吗?他说:“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 伊籍听了,很佩服刘备的见识,从此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后来成为建立蜀汉政权的元勋之一。那么,刘备为什么说“死生有命”呢?“死生有命”与御马之道有什么关系呢?
刘备所说的“死生有命”,是有出处的。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天文地理的幽明之数,与死生之说相合。所以,人的死亡与存在,与天文地理的变化一样,有一种神秘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命。
孔子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当我们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就会在生命与生命之间找到一种心灵相通的路径。当人和马之间心灵相通,人懂得马的灵性,马也理解人的心意,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的默契。韩非子说:“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刘备和的卢马,即是“人心调于马”的经典案例。而他的人格魅力,也在这种心灵相通的路径上,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所谓御马之道,亦即领导者知人善任之道也。然而,无论刘备如何御马有道,若无良马可御,也不过是一句谈资。无论刘备如何知人善任,若无良才可任,也不过是一场虚话。的卢,世之良马也,一跃而过檀溪。可是,谁又是世之良才,能够刘备跃过人生的艰难处境和事业的困顿局面呢?
马跃檀溪之后,诸葛亮也随之出现在历史之中。想那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何其器宇轩昂。《周礼·夏官·廋人》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人们以诸葛亮为“卧龙”,并不是把他比喻成一条蛟龙,而是把他看成一匹高卧山中的龙马。夫龙马者,乃谓神骏之良马也。
上古时期有龙马负图的传说。伏羲氏当年便是依据龙马负图来演算八卦。《汉书·孔安国传》记载说:“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等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何尝不是一匹负图而出的龙马呢?
孔子曾经感叹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人以庞统为凤雏,以诸葛亮为卧龙,应该出自孔子的这则典故。同时也说明,庞统与诸葛亮在青少年时代即有“为往圣继绝学,为现世开太平”的志向。二十一年以后,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说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所谓驱驰,表现的正是诸葛亮那种意气风发的龙马精神。
。 想看书来
“父母官”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