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苏宁成功之处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疑“苏宁真的有那么多钱花之不尽吗”;三是苏宁的钱来自银行。在最后,作者质问道:“仅上述项目就已达15亿元之巨,在微利的家电行业,自有资金只有4亿元的苏宁要花多长时间、做多少利润才能填平这个巨大的窟窿?谁来为苏宁买单?”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苏宁在全国已经是一家知名企业了,更不要说是在南京城中家喻户晓的品牌号召力了。这样的网络新闻无异有着某种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领航(2000~2004年)(5)

12月下旬,苏宁将此事上报了有关政府部门,并同时报案。

随着公安机关的介入,很快查到文章的作者是时任五星电器市场部的经理,随后的侦破工作表明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南京有空调四大家族的说法,即苏宁、五星、经纬、交家电。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商家渐渐退出市场。到了2000年,主要剩下苏宁和五星两家了。

2000年以后,随着苏宁转型全国综合电器连锁,2001年5月,以前主要做批零经营的五星电器也开始跟进,开设综合家电零售卖场。不过,在市场竞争中,苏宁和五星的距离越来越远。到了2002年,不断扩张的苏宁销售额增至亿元,名列全国零售企业第10位;五星的销售额增至亿元,但排名仅21位。这时候的苏宁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品牌,而五星还只是一家区域性的家电零售企业。

对此,当时有一家媒体分析说,是因为苏宁打破双方原本的默契,要进军五星所在的山西路:2002年12月,苏宁以“非常高”的年租金拿下山西路空关了三年的金山大厦1至5层裙楼,宣称要在万平方米上做最大的数码信息家电商场。这让五星感受到了空前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遏制苏宁的步伐,最后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行动。

不久,从银行取证的资料表明,苏宁的银行贷款不足1亿元。谣言不攻自破。该经理被公安机关逮捕。

后来,这件事情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笔者问及苏宁方面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如何,得到的说法是五星方面做了书面道歉并赔偿了50万元,苏宁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

据苏宁电器副总裁任峻回忆:“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了,相关人员被抓后,张总把他们保了出来。张总是很有胸襟的人,毕竟大家是同行,平时都在一起,我们还是很宽容的。苏宁还是要用行动来证明连锁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证明这个业态是有生命力的,苏宁这个企业是有生命力的。后来发展的事实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这一点。”

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犹如暗流涌动,防不胜防。张近东在事后说:“企业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与危机不期而遇,像这次差点损害了苏宁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和信誉,我们要有危机防范意识。我们更要洁身自好,严格自律,做到无懈可击。同时,我们欢迎社会对苏宁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市场竞争要以诚信为本。诚信是什么?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韩国历史剧《商道》上讲:“商道即人道。”将这种观念引申到现代市场竞争中就是,一个企业只有靠诚信经营才能够将企业做大做强做长,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为了谋取一时之利,不惜跌破商业道德底线,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终有一天,会被市场规则所淘汰。

信息化征程

随着苏宁连锁经营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扩张,管理的有效控制开始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实现整个连锁体系的信息集中控制?如何建立面向庞大客户群的有效服务?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来提升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效率?如何根本性地提高与整合本企业的“集团总部—分公司—门店”的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经营方式、经营手段、核算水平,以及信息共享?如何优化重组企业的“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为企业的快速、稳健扩张提供技术保障?

从实践经验看,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沃尔玛等跨国连锁的卫星传输信息系统,麦德龙、家乐福、欧尚等企业的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等,很好地解决了连锁管理面临的地域分散、品种繁多、信息处理量庞大等问题。沃尔玛用于全球连锁管理的一颗卫星,占了几栋楼的计算机房,支撑4200个连锁店的配送。显然,“信息化”已经成了所有商业连锁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了连锁发展的必经阶段。

领航(2000~2004年)(6)

作为全国性的大型连锁企业,苏宁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进驻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门店,这样的地域范围和规模使得苏宁在经营管理控制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积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减轻这些问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削减,避免企业经营的失控,已经成为苏宁生死攸关的战略课题。

对此,张近东说:“零售行业已经是高科技行业,未来管理创新的载体就是企业信息化平台,这不仅是苏宁维持和提高连锁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苏宁连锁经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资源。”

然而,“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纵观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抑或是追随管理潮流,纷纷上马信息系统,动辄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很有魄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但巨额投资并不总是产生现实成效,很多企业在上马信息化之后,非但没有换来企业经营绩效、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反而因为信息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必要调整致使企业从原本正常有序的业务运作走向彻底的混乱无序。很多企业被搞得生不如死,怨声载道,最终半途而废,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化悖论”。

那么,实施信息化管理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当信息化的重任落到苏宁的身上,苏宁是如何有效解决的呢?

首先,苏宁的经验是,信息化是企业的“一号工程”。因此,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推动意识对信息化的成功至关重要。而事实上,早在1994年,张近东参观日本、香港的一些公司后,就亲自推动苏宁实现了业务的电算化运作,1999年明确提出“E连锁”概念,在当时,没有行业先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张近东就根据苏宁的需求来决定要不要上信息化,如何上信息化。而到了2000年,他又推动企业开始全面推行管理的信息化。

张近东清楚地意识到,信息化的实施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企业各体系、各部门在统一的规划下,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所以这项工作需要具有企业调度大权的企业高层领导参加,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如果只凭少数信息化的专业人员推动这项工作是极为困难的。与此同时,企业上马信息系统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项目,企业高层领导必须下决心,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并监督这些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这项工作从立项一开始就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