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夜忧心忡忡,深恐公孙瓒会凭借此城突然发动叛乱,进而攻打蓟城。
为了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危胁,刘虞决定主动出击。他先是派遣使者前往邀请公孙瓒出城面谈,希望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
可谁知公孙瓒根本不把刘虞的好意放在眼里,对其使者置之不理。这下子,刘虞彻底愤怒了,他觉得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要先下手为强。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集结了手中那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那座小城进发,将其团团围住,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一触即发!
在大军即将开拔之际,刘虞营帐之下的从事官程绪毅然决然地摘下了自己头上沉重的头盔,他面色凝重,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刘虞,抱拳躬身进谏道:“主公啊,那公孙瓒虽说确有一些过错,但他所犯之罪尚未确凿无疑、完全定论呢!主公您在此关键时刻,未曾事先予以告诫,督促他改过自新、迷途知返,反而仓促之间挑起内战,致使兄弟阋墙,如此行事绝非有益于我大汉之国啊!况且此番战事,胜败实难预测,倒不如暂且罢兵,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其施压,迫使公孙瓒乖乖就范。想必到那时,公孙瓒定会幡然醒悟,懊悔不已,并主动前来请罪。此乃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呀,主公三思!”
然而,刘虞却认为程绪在大战将至之时公然提出不同意见,此举势必会扰乱军心,影响士气。
盛怒之下,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将程绪斩杀,并将其首级高悬于辕门之外,以此来警示众人不得再有丝毫动摇之心。
随后,刘虞对着麾下的将士们高声喊道:“诸位儿郎听令!此次出征,切莫伤及无辜之人,只需取那公孙瓒一人性命即可!”
就在此时,刘虞的手下还有一名从事官名叫公孙纪。此人平日里因与公孙瓒同姓而颇受其厚待,关系非同一般。
眼见形势危急,公孙纪趁着夜色深沉,如鬼魅般悄悄地溜出营地,一路狂奔至公孙瓒所在之处,将刘虞的整个作战计划和盘托出。
话说彼时,公孙瓒的部众大多分散在外执行任务,留在城中的兵力相对较少。当得知刘虞大军来袭时,公孙瓒心中暗叫不好,自知寡不敌众,萌生了逃跑之意。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虞所率之军虽人数众多,但这些士兵大都缺乏实战经验,且军纪涣散。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城中百姓的房屋心存怜悯,不忍心纵火焚烧城池。正因如此,尽管刘虞一方攻势猛烈,却始终无法攻破公孙瓒坚守的城池。
在持续多日久攻不下之后,公孙瓒眉头紧锁地凝视着眼前那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心中暗自思忖:这刘虞虽说在兵法韬略方面并不擅长,可如今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实在过大,自己这边仅仅只有不足一万的兵马。更要命的是,城中所储备的粮草也极为有限,如果继续这样僵持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己方必然会支撑不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公孙瓒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他深知此时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必须要采取非常手段才有可能扭转战局。
于是,公孙瓒当机立断,决定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就在当天夜里,趁着风向有利,公孙瓒悄悄地召集起了数百名精锐勇士。这些勇士们个个身背利刃,神情肃穆,他们深知此次行动关乎整个军队的生死存亡。
在夜幕的掩护下,这支由公孙瓒亲自率领的敢死队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潜出城门,朝着刘虞的军营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敌军的巡逻哨岗,终于成功抵达目的地。
只见公孙瓒一声令下,众人纷纷点燃手中的火把,向着刘虞的营帐投掷而去。刹那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刘虞的军营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正在睡梦中的刘虞大军被突如其来的大火惊醒,顿时乱作一团。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公孙瓒率领着主力部队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杀声震天。
刘虞的士兵们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只得四散奔逃。公孙瓒则乘胜追击,一路追杀,毫不留情。最终,刘虞的大军在这场夜袭中遭受重创,兵败如山倒。
公孙瓒带领着胜利之师一路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了居庸县,将狼狈逃窜的刘虞死死围困在了城中。
至此,局势发生了惊天逆转,原本处于劣势的公孙瓒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果断的决策,一举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以上所描述的这场激烈战役,其场面之壮观、情节之跌宕起伏,竟与后世那部脍炙人口的电影《见龙卸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不禁令人遐想连篇,或许那位才华横溢的导演正是从这里获取到了创作灵感呢?
且说刘虞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中惨遭败绩后,犹如丧家之犬一般,慌不择路地逃窜至居庸城中躲藏起来。要知道,平日里刘虞与乌桓、鲜卑等外族部落交往甚密,关系颇为不错。
此时此刻走投无路之下,他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企图召唤乌桓和鲜卑前来解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事与愿违,现实往往比想象更为残酷无情。鲜卑人对刘虞的求救置若罔闻,仿佛从未收到过任何消息似的,压根就没有派兵前来增援。
而另一边,乌桓人则就在纥升骨城外,正随孟益与拔奇对质,但他们同样对刘虞的困境视而不见,完全不理会这位昔日好友的苦苦哀求。
可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因为有赵云这样的猛将在此改变历史,导致各方势力都不敢轻易出兵援救刘虞啊!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也是非常简单。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刘虞与鲜卑人和乌桓人的所谓友谊,根本就是不堪一击,难以依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