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丈夫向前指着,嘴唇张开,似乎是在向自己的女人说着什么。
“唇语?”白芬芳问。
她并没有抬头,但就像头顶长了眼睛一样,知道我正通过那男人的口型来判断他说的话。
“海洋……潮汐?”我不太确定,但根据男人的口型,揣摩到这四个字。
中国汉字中音同字不同的情形多不胜数,我是因为五龙潭下直通海眼才做出这种推测的。他们进入黑洞,自然会全速前进,妄图穷尽地道,从另一边露出头去。而那另一边,就有可能是潮头翻涌的大海。
哗啦一声,白芬芳揭掉一张画,开始画第三张。
红袖招吐出的烟雾四处弥散,令白芬芳一边画一边皱眉。
在第四张画里,两个小人站在一块巨大的石壁前。石壁似乎是被人工削平过,近似于横卧的长方形,上面还留着一些图画和文字。
图画很粗糙,左边的是个直径半尺的圆圈,四周有很多环绕弯曲的虚线;右边的是一条半长不短的竖线,毫无出奇之处。
白芬芳持续描绘,那石壁上又出现了另外一些奇奇怪怪的图画和文字。
那些画都是夸张而诡异的,有人头蛇身、四肢着地的半人半兽,有半人半马的怪物拉着马车在空中飞,还有长着翅膀的天使在半空中抛洒花瓣。
“这些地方你都去过,否则不会记得那么清楚。”白芬芳说。
第340章 食脑之术(1)
我沉默地看着那些画,分析画面的同时,也在分析白芬芳的“画梦之术”。
她出手画我的“梦”,我根本无法抵御,不知她的画笔从何处入侵我的脑部思维堡垒。
“我去过吗?我见过那壁画吗?怎么可能?”我在记忆里苦苦思索。
春天的五龙潭是济南城内最绚丽的风景,各种花树竞相开放,桃李芬芳,香飘西门内外。
老济南人若是春天没到五龙潭公园去踏青,就等于是虚度了一春。
记事以来,每个春天都去五龙潭,一次都没落下过。尤其是到了垂丝海棠、樱花怒放之时,更是屡屡在树下流连忘返,不知日已西垂、鸟已归巢。
去过五龙潭并不等于到过潭底,民间传说,济南城只有两个最大胆的武林行家下过五龙潭,一姓王,剪子巷尾教派高手,从宁夏来,旅居济南;一姓谭,北派谭腿传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一直住在宝华街谭家巷。
王、谭二位都是隐居市井的世外高人,虽然外界传得沸沸扬扬,但他们两人从未站出来澄清过,任由市民猜测潭底的风光。
大抵隐士人物总是这样,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对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一笑处之,不入于心。
我姓夏,既不姓王也不姓谭,所以不可能借他们的光下潭去。
“看这里——”白芬芳举起铅笔,笔尖对着我,示意我看那铅笔。
我摇摇头,心怀警惕,不上她的当,故意转移视线,去看画中小人胸前的襁褓。
白芬芳绘画时所用的笔画非常繁复,所以某些线条密集之处,自动形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物体轮廓。譬如现在,那个蜡烛包的上端被很多线条蹭到,竟然形成了一张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张婴儿的脸,额头异常饱满,双眼目光深邃,正灼灼地直视着我的眼睛。
我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婴儿,但就是通过这样一幅画,我认识到了一个婴儿的可爱之处。
“婴儿很好看,但他的命运却是艰难多舛,一生中必须面对无数血与火的分离,然后才能成长。”白芬芳说。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迷茫,觉得那婴儿的处境危险之极,必须有人去将他救出来。
大人为了利益可以不顾生死,但婴儿还小,不应该为了大人的野心承担未知的危险。
“我去把他救出来。”不知怎的,我脱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要知道,那只是画,是白芬芳笔下臆造出来的一幅画,连其真假都无法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