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王立群大风歌成败萧何 > 第3章 大风歌三西入秦关(第1页)

第3章 大风歌三西入秦关(第1页)

画外音:

公元前208年,反秦义军领袖项梁战死,被项梁拥立的楚怀王熊心在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在人事上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和调整,他把项羽和吕臣的兵权收归自己掌握,同时加强刘邦的队伍,而更让人不解的是他还把入关灭秦的任务交给刘邦,那么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这样做?仅仅是抑制项氏集团吗?刘邦又有什么资本去入关灭秦呢?

王立群:

在项梁战死以后,当时的楚怀王熊心(把都城)从盱眙迁到彭城。他到了彭城以后,他面临的是两大问题,第一是救赵,第二是灭秦。救赵是个非常急迫的任务,谁去救赵?因为这个时候在赵国的都城附近,它聚集了秦国的两支重要兵团,一个是章邯兵团,从关中杀出来的。一个是驻守长城的长城兵团,合围都在赵地,所以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如果赵国再被章邯兵团和长城兵团打败的话,整个反秦的起义军都将进入低潮,所以赵国就向外面求救。各地的诸侯纷纷救赵,赵国成了一个焦点,因为赵国要亡了以后,章邯可能调过头来再来打楚地的话,楚地的义军就更受不了了。同时还关系到楚王能不能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楚怀王熊心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救赵,第二个重要任务就是灭秦。因为陈胜曾经派了一个起义军叫周文,入关去灭秦,后来周文打败了战死了。

这两大任务交给谁去?这成了他一个大问题。而当时的形势是什么形势呢?当时的形势就是秦军势力很强,连续地追着义军打,反秦义军的形势处于低谷,因为陈胜死了、项梁死了,整个反秦义军处于一个低潮在这种状况之下,没有人敢入秦入关去灭秦。所以楚怀王当时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入关灭秦,采用重赏的办法,他定了一个约定,这个约定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怀王之约”。这个怀王之约就是一句话“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他用了两个词一个是“入”一个是“定”,谁能够先进入函谷关,谁能够安定了关中,谁就是关中王。在这个重赏之下,其实当时只有两个人愿意一个刘邦,另一个项羽,只有他两个愿意入关。当然入关灭秦的任务比起北上救赵的任务相对来说要轻,因为北上救赵是一场硬仗、恶仗,因为这一仗要和秦军的两大主力兵团要决战,所以在决定这个问题中间的时候,楚怀王最终是做了一个这样的决定,就是让刘邦西入秦关,让项羽北上救赵,这个决定影响非常之大。

那么,我们这里就要讨论一个问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刘邦能够拿到了一个西入秦关这么一个决定,而项羽拿不到?这里边有两大原因:第一刘邦“长者”,就是在人们的眼中间,刘邦是个长者。第二,怀王支持,楚怀王支持在楚怀王做这个决定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认定刘邦是个长者。

我想先说一下“长者”这个词的含义,“长者”这个词的含义应当包含两项内容,第一,年龄偏大,我们不能拿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说他是长者,这个大家不能解释,第一是年龄,因为从起兵反秦开始我们知道,起兵反秦的时候刘邦多大?48岁,项羽多大?24岁,那相对来说说刘邦是长者,项羽是个年少者,不能反过来讲,这是第一。第二,更重要的一个含义,长者的含义往往和宽厚、仁爱相联系,那就认为刘邦不但是一个年龄较大的人,而且是一个比较宽厚、仁爱的人。反过来给项羽的评价就很恶,给了项羽一个恶评,认为项羽很残暴,有没有例证呢?也有例证,这个例证就说项羽曾经攻打襄城,把襄城打得很苦,襄城打下来以后,整个襄城的人项羽把他全部皆坑之全部活埋。举这个例子,所以怀王最后就决定,认为项羽是比较残暴的人,而沛公是个长者,就让刘邦去接受西入秦关的任务。在这一点上,刘邦占了很大的便宜。

那么,刘邦是不是一个长者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看一下,第一个例子呢,我们涉及到以后会见到的一个人,这个人叫王陵,王陵是刘邦西汉政府的第三任相国,王陵他和刘邦是老乡,而且王陵在刘邦起兵之前,王陵的社会地位比刘邦高得多,《史记·高祖本纪》记载说当王陵和刘邦没有起兵的时候,刘邦对待王陵是什么态度呢?是“兄事之”,就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王陵。所以秦末沛县起兵的时候,王陵也聚集了几千人,但是王陵不肯从沛公。刘邦当了沛公以后,王陵觉得跟着刘邦当他的部下太耻辱了,不跟他,一直到了什么时候王陵才跟的刘邦呢?到秦朝灭亡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项两家争天下的时候,王陵跟了刘邦。王陵跟刘邦以后,项羽就把王陵的母亲抓住了,抓住王陵的母亲让王陵的母亲劝王陵投靠项羽,背叛刘邦。然后王陵就派了一个使者来见自己的母亲,这个使者来到以后,见了王陵的母亲,王陵的母亲就对自己儿子派来的使者说了一番话,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说,说汉王是个长者,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背叛汉王。说完以后,王陵的母亲为了激励自己的儿子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打仗,然后就当着使者的面自杀了。王陵母亲临死之前告诉使者的话,就说刘邦是个长者,这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这个老太太认定刘邦是一个宽厚、仁爱的人。这是一个故事。还有一个例子,这一集下面我们还会讲到的,刘邦手下有一个重要的谋士叫郦食其,在秦末大起义之后,郦食其曾经说过一番话,他在他的村里边、乡里边观看和很多将领,起义军的将领,他最后断定只有刘邦是个长者,他愿意跟随刘邦。而当时楚怀王和他手下大臣商议派刘邦西进的时候,也认为刘邦是个长者,这就是刘邦能够拿到西入秦关的这个任务的第一个原因。

那么,第二个原因很清楚了,就是楚怀王支持他。楚怀王愿意叫刘邦先入秦关,不愿意叫项羽(先入关),这个原因我们在上一集中间已经涉及到了,那就是楚怀王认为,项羽如果做了关中王以后,那么项羽对他的压力仍然很大。如果刘邦做了关中王,刘邦就成为抗衡项羽的一个重要力量,这就是楚怀王愿意叫刘邦西行入关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所以这样当然楚怀王和他手下的大臣们在商议的时候,楚怀王的心意也得到了贯彻,最终的结果是项羽要北伐,刘邦去西征,而且项羽北伐还很不利,只做了一个副统帅,正统帅还不是他。

画外音:

王立群先生看来,在分派救赵和灭秦的任务时,楚怀王熊心尽管怀有强烈的私心,而刘邦的长者风范也为他加了分,但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即使楚怀王熊心故意不让项羽西入秦关,也应该给他一个正统帅的头衔,没必要让项羽担任副职,那么楚怀王熊心这样安排又是什么原因呢?

王立群:

楚怀王支持刘邦其实还牵涉到另外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叫宋义,一个叫高陵君显,这两个人是个什么人呢?宋义这个人是个书生,他本来是楚怀王手下的一个人,曾经在项梁的手下干事,在项梁战败之前他曾经告诫过项梁,因为项梁连续打胜仗,他告诫项梁,他说兵法上讲,打了胜仗以后“将骄卒惰者败”,他说我现在已经看到,我们的士兵、将领骄傲了,士兵们有点懈怠了,可能要打败仗。因为项梁连续打胜仗,项梁就听不进宋义的意见,但是这个宋义的意见是对的最后怎么办呢?他嫌宋义老在身边叨叨这个事,就把宋义撵走了,当然撵走不是公开地把他驱逐出去,而是给他一个任务,说你到齐国去替我办一件事,出使齐国,把宋义给支走了,宋义当然明白了。宋义在去齐国的路上恰好碰见齐国派了一个使者到楚国来,这个齐国的使者封号叫高陵君,名字叫“显”,所以称他为高陵君显,这个高陵君显和宋义两个人刚好在路上相遇。宋义一见就问他,你是不是去见项梁?他说是。他说我告诉你句话,你要悠着点走你还能拣一条命,你要紧着点走你的命就没了。两句话把高陵君显说蒙了。他说为什么这么讲呢?他说我料定项梁的军队必败。高陵君显听了以后半信半疑,不过他还是觉得悠着点,好走得慢了一点,结果是项梁兵败,项梁被杀,高陵君显因为宋义的告诫,意外地躲过了一劫。

大家想想高陵君显对宋义是个什么看法?他认为宋义是一个仗没有打就能够预见到胜负的人,所以他断定宋义是个军事天才。所以这个齐国使者到楚国以后,那么这个高陵君显就在楚怀王熊心的面前竭力地表扬宋义,说宋义太懂军事了,他能在仗没打之前就知道,项梁一定会打败。楚怀王一听非常兴奋,当然这个兴奋的原因我们下面还会来分析它。他怎么办呢?立即召见宋义,把宋义召回来跟宋义谈话,谈完话以后,这个楚怀王心里更兴奋了,他发现宋义是个军事奇才,就重用宋义,让他担任北伐的主帅,让项羽做他的副帅。

做他的副将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刚才留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楚怀王熊心兴奋什么?楚怀王熊心此时手下并不是没有军事将领,比如说项羽,这个就是楚怀王熊心手下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但是熊心不想用项羽,他发现宋义以后最兴奋的不是发现了另一个军事天才,而是发现了一个可以替代项羽的一个军事将领,这是他的兴奋点。所以他把北伐的重任交给了宋义,而自己又派项羽做了宋义的副手,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项羽在受压制,项羽的任务是北伐,刘邦的任务是西征,这刘、项两个人个人承担的任务已经不均衡了,项羽北伐还是副将,刘邦西征是主帅,你看刘、项两个人他的级别也拉开了距离了。

画外音:

项梁在世时,楚怀王熊心只不过是他号令各路诸侯的一个傀儡,处处项梁说了算,但是项梁战死,楚怀王熊心这才成了真正的王,长期的压制,使他想到要削弱项氏集团的力量,因此他把入关灭秦的任务交给刘邦,尽管入关灭秦比起北上救赵要轻松很多,但终归也要打一场恶仗,那么刘邦西入秦关之路走得怎么样呢?

王立群:

那么,刘邦下面西入秦关这个路走得怎么样呢?他西入秦关走得开始并不顺,后来刘邦在西入秦关的途中,非常意外地得到了两个重要的谋士,这两个人帮助他打了两个漂亮的仗,一个是偷袭陈留,一个是智取南阳,这两仗打得非常漂亮。

他得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我们刚刚提到过的郦食其,这个郦食其,《史记》称他为高阳酒徒,就是一个爱喝酒的,一个落魄的书生,但郦食其胸有大智。秦末大起义以后,郦食其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辅佐的一个主帅,一直没有找到,陈胜的部下来他没有看上,项梁派人来他也没看上,等到刘邦来的时候他看上了。刚好有一个机会,就是当刘邦来的时候,刘邦手下有一个骑兵侍从,这个骑兵侍从刚好和郦食其是住在一条街上的,他俩是街坊,认识,这个人刚好回乡来探亲。那么郦食其就托他捎个话,当然刘邦在这此前已经广泛的在天下招纳贤士,就刘邦一开始起兵就招纳贤士,这个骑兵也知道就见了郦食其的面,郦食其见他以后就跟他说,把我的情况告诉你们的主公,我要见他,说刘邦就是我要寻找的那一号人,我很欣赏刘邦。当然这个郦食其这个老乡就告诉他,刘邦这个人有两个毛病:第一爱骂人,见人就骂,你得有个思想准备。第二,特别不喜欢儒生,哪一个儒生要带着一个儒生的帽子,儒冠来了,他上去就把人家的帽子揪下来,然后当做便盆“溲溺其中”把人家的帽子当做小便盆来用,当然这两点不好。这个骑士首先告诉郦食其,你要有这么个思想准备。郦食其说你不要管,你去通报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