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王立群大风歌在线阅读 > 第34章 大风歌三十四夺储之祸(第1页)

第34章 大风歌三十四夺储之祸(第1页)

画外音:

由戚夫人发起刘邦鼎力支持的废立太子一事,终于在高帝十二年因为商山四皓的出现而画上了句号,从此刘邦不再提及废立太子之事,戚夫人也只能偃旗息鼓。但吕后却不会善罢甘休,在刘邦死后吕后就残忍地杀死了戚夫人。戚夫人因为发动这场夺储之战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么戚夫人究竟失败在哪里呢?谁该为她的死负责呢?

王立群:

刘邦虽然不再支持戚夫人进行夺储之战了,但是这个事情并没有了结,它一个最大的隐患就在于,戚夫人和吕后之间已经结成了死冤。所以这件事情在刘邦下世以后,出现了两个刘邦生前很担心的结果:第一,戚夫人被残害为“人彘”被迫害致死;第二,是爱子刘如意被吕后所杀。所以戚夫人发起的这场夺储之战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就引起了我们的一个思考,就是在这场战争中间,戚夫人肯定是战败的一方。那么戚夫人最终是被迫害致死的,戚夫人的被迫害致死谁该负责任呢?当然我们可以想到,那肯定戚夫人自身要负责任,她要不挑起战争,那么这场战争不就没有了吗?另外还有刘邦呢?这戚夫人“打仗”靠谁?靠的是刘邦,这刘邦也应当负有责任。当然还有另一方,刘邦跟戚夫人是战争的一方,战争的另一方是吕后,吕后肯定也有责任。所以我们这一集实际上是在讨论,就是这一个后宫的夺储之战,谁该为这场战争负责,就是谁该为戚夫人的惨死负责。我概括起来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叫“戚姬估计失误”,第二叫“刘邦难辞其咎”,第三叫“吕后应对得力”,这三个人我们应当这样来看。我们先看戚夫人,戚夫人她的失败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判断失误,第二是阻力很大,第三是没有妻党,这三大原因是戚夫人失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先看她的判断失误,戚夫人发动这一场夺储之战,严重地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严重地低估了吕后的能力,而戚夫人这场夺储之战战争的方式是种什么方式呢?戚夫人这个战争方式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就是戚夫人首先想摆平刘邦,再让刘邦去摆平吕后和朝中大臣,是这样一种方式,这个方式如果我们把它抽象概括一下,就是一个女人她先征服一个男人,再通过这个男人去征服这个世界。这样说起来其实是一个很古老也很现代的故事,这种故事古代有当代也有,中国有外国也有,这是女人征服世界的一种方式,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但这种方式要成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女人自身要有很大的杀伤力;第二,就是被攻击的那个男人要果敢有力,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那么这个女人就可能会获胜。那么我们再按这个标准来看一下戚夫人呢?戚夫人自身确实有很大的杀伤力,至少说她在征服刘邦这一方面来说做得很成功,刘邦对她非常依赖,愿意支持她,愿意把她的儿子立为皇太子,这一点上做的是很成功的。

但是,刘邦并不是帮她办成事的那种男人,就是刘邦不是一个处事果敢有力的男人,当然这话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刘邦叫“外战内行,内战外行”,对外在权力之争中间刘邦是非常果敢的。项羽一自杀,他回到齐国第一件事,夺了韩信的军权;鸿门宴一结束,回到营中第一件事,杀曹无伤,毫不手软,所以我们叫他“外战内行”。但是一沾到他的老婆、儿子、女儿,这事就不成了。你比如在平城被围七天,他出来以后,刘敬给他献了一个计策叫和亲匈奴,当时提出来,就是让刘邦和吕后的亲生女儿嫁给匈奴的单于,刘邦当时答应了,但是回来以后跟吕后一商量,吕后来了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刘邦这事就做不成了。最终结果怎么样?拉倒,找了一个刘姓宗室的女儿,说是自己的女儿嫁给匈奴的单于了,这就是汉代和亲的开始。所以你从这个上可以看出来,刘邦沾着女儿的事办不成,沾着儿子,想换个儿子当皇太子办不成,想换个皇后办不成,这就叫“内战外行”,他这种事情一律办不成。但是“外战内行”,这是她对刘邦判断的一点失误。

第二点,就是戚夫人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她没有想到阻力会那么大,她想着皇帝是这个“集团公司”的“老总”,如果把“老总”摆平了,“老总”一声命令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她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这么难于被大臣们接受,这是她没有想到的。实际上在这件事情中间,戚夫人所做的事情是历代帝国制度最难接受的一件事,叫废长立幼,这个废长立幼是中国古代历代国君做这件事情都很困难。当然不是说做不成,那也有很多做成的,你比如汉景帝把他的皇长子刘荣废掉,然后立了刘彻作为太子,刘彻后来继位成了汉武帝。他废皇长子的时候也是大臣们反对,栗姬也反对,他最后做成了,汉景帝是非常果断的一个皇帝,能做成。汉武帝晚年听了小人的谄言废了皇长子立太子,最后他立了8岁的小儿子刘福陵做了皇帝,就是汉昭帝,那能做成。所以你看汉景帝、汉武帝都是废长立幼都做成了,唯独刘邦废长立幼做不成,这和皇帝的办事风格有关系。刘邦是个什么呢?事儿还没办他都喊得全中国都知道了,谁都知道了,大臣也知道了,后宫也知道了,这个找他说,那个找他闹,最后他没办法,他说我给你们说的都是开玩笑的,搞的自己很被动。

戚夫人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没有妻党,就是妻子的妻,戚夫人在刘邦的阵营中间她是只身一人过来的,她不像吕后。吕后在这个集团中间她是有影响的,她是刘邦的结发夫妻,早年跟刘邦共过事,而且吕后她的两个哥哥都是刘邦手下的功臣,我们讲过他都被封为侯了,她有一个庞大的集团。所以吕后你看,劫持张良是她哥哥办的,请商山四皓也是她哥哥办的,就是她有一个家族的背景。而戚夫人没有,就是孤身一人,她和刘邦集团所有的大臣都没有联系,就在这种情况,她是一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之下来和吕后来做权力之争的,这种权力之争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斗争,戚夫人是无党无派,既没有妻党也没有自己的一派势力,是孤立一人来和功臣派、外戚派在做斗争的。

画外音:

戚夫人想挑战皇后之位,但她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没有认清自己在实力上和吕后之间的差距,所以虽然鼓动刘邦掀起了废立太子的风波,但最终没有成功,而自己也以悲剧收场,可以说戚夫人的错误在于判断失误。那么刘邦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对戚夫人的死又应该负怎样的责任呢?

王立群:

那刘邦呢?刘邦叫难辞其咎,刘邦的难辞其咎主要是三点,第一,立储过早,他立这个太子什么时候立的呢?他做汉王就立了汉王的太子,当了皇帝就把那个王太子转变一下就成了皇太子了,立得太早,所以这个立得早的时候他往往看不出来。刘邦立他的长子做太子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后面还有几个儿子呢,到后来他稀里哗啦来了一批儿子,等那八个儿子都出来了,他发现这个嫡长子不行,但是已经立过了再改很难,叫立储过早,这是一点。第二点,虑事不周,考虑事情不周全,这就我们看到刘邦这个人的两面,刘邦在和项羽的斗争中间有他老谋深算的一面,刘邦在和诸侯王的斗争中间也有他老谋深算的一面,但是另一面,刘邦也有考虑事情非常简单,处事非常粗糙的一面。你比如说他支持戚夫人要换太子,要夺这个储君之权,这个战争是轻易不能发动的,一旦发动以后后果不堪设想。刘邦就没考虑到,他没有想到这件事一旦公开化吕后很生气,问题很严重,他没想到这一点,所以事情出来以后功臣派反对,吕后派反对,他没有办法。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戚夫人的错误是刘邦误导的结果,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优柔寡断,按照我们看史书的记载,转折点是商山四皓的出现,实际上商山四皓能够代表社会舆论吗?那是张良制造的假象。后来很多古人在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说,刘邦当时就是把商山四皓杀了又会怎么样呢?所以,这场储君之争最后给戚夫人,给爱妃爱子带来那么大灾难,刘邦是难辞其咎的。

画外音:

戚夫人想挑战皇后之位,这给吕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吕后的第一反应是惶恐,害怕自己的皇后之位不保。但吕后毕竟经历过很多人生磨练,她知道,当事情找上门来的时候,恐慌害怕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吕后在最初的慌乱过后她迅速冷静下来。那么面对戚夫人的挑战,冷静下来的吕后做了什么呢?

王立群:

第三点,我们看吕后,吕后在这件事情上做得非常好,我们叫“应对得力”。吕后在这件事情一发生的时候,吕后确实感到很恐慌,一个是担心儿子,一个是担心自己。但是吕后和戚夫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女人,我们讲过戚夫人是通过征服男人在征服世界的这种女人,而吕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女人呢?吕后是不通过男人,是仰仗自己的力量就要征服世界的女人,所以她跟戚夫人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种女人。吕后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说她应对得力,主要指这么几点,第一借力打力,吕后非常巧妙地借用了三种力量,第一,功臣派的力量,功臣派像叔孙通、周昌、张良,都反对刘邦易位太子,这种力量吕后利用了,而且用得很巧妙。你看周昌“臣期期知其不可,臣期期不奉诏”,她一听说,不顾自己皇后的高贵身份跪谢周昌,那她这一跪那周昌更来劲儿了,以后沾着她儿子的事周昌都要扑上去了,这就叫借力,借助了朝臣的力量,关键时刻能大能小,能借助大臣的力量来约束刘邦,这是吕后很得力的借助大臣。第二,借助商山四皓代表的舆论力量,商山四皓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舆论,商山四皓是张良制造的一种假象,但吕后就利用了商山四皓,用最谦恭的语言写信,用最贵重的礼品相邀,把四个老头请过来了,这四个老人一来让刘邦就收手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吕后其实是借用了商山四皓的力量。当然最后还有一点,她借助妻党的势力,她的两个哥哥都帮了她,特别是吕泽对她帮助很大,应当说,吕后在借力打力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