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王立群讲大风歌第一集百家讲坛 > 第35章 大风歌三十五封王之路(第1页)

第35章 大风歌三十五封王之路(第1页)

画外音:

在鸿门宴上刘邦为了拉拢项伯,曾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但等到刘邦称帝后,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事实上真正与刘邦成为儿女亲家的是一个叫张耳的人,他的儿子张敖娶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那么张耳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能够入刘邦的法眼呢?

王立群:

高祖九年,刘邦遇到了一件让他非常尴尬也非常震惊的事情,就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谋杀案,这件谋杀案对象就是杀他,而主谋已经查明是赵国的国相贯高,赵国的国王,就是赵国的赵王张敖是个重要的嫌犯。所以刘邦对这件事情非常恼火,他这个恼火就在于这场谋杀案的重要嫌犯,这个赵王张敖是他的女婿,所以刘邦特别恼火。那这里边就牵扯到赵王张敖,而要想讲清赵王张敖,我们就不得不从张敖的父亲张耳说起。

张耳,可以说是在秦末大起义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但实际上是在秦亡汉兴的这个过程中间,张耳是当时三个反秦大基地的一方首领。当时的三个基地一个是今天的山东,当时叫齐国。另一个呢,就是以今天徐州为中心的这一块,包括江苏、河南、安徽这一块的,当时叫楚地。第三块就是张耳所在的赵地,就是今天的河北这一块,张耳就是在赵地,所以当时的三大反秦基地他占了其中的之一。而张耳这个人呢,是一个既有才华又很幸运的人,张耳本来是大梁人,大梁就是今天的开封,张耳年轻的时候家里头并不富裕,他后来因为避祸跑到了外黄,我们多次讲过外黄,外黄就是今天河南的民权,跑到外黄去居住。到那儿以后呢,张耳算是在外面漂流的,是一个移民,所以当时张耳的生活比较拮据,也没有成家。但是张耳在外黄遇到了他一生中间第一个很幸运的事情,就是婚姻,他的婚姻很幸运,因为张耳到了外黄以后是个异乡人,本来他的婚姻是毫无指望的。偏偏外黄出了这么一件事,外黄当地有一个富人家里非常有钱,这个富人家里有一位小姐,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叫富二代,这个小姐呢,第一家里有钱,第二人还长得特别漂亮。但这个小姐的婚姻很不幸,她嫁了一个丈夫,她这个丈夫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一个很平庸的人。这个小姐很有自知之明,她很快发现,她无法和这一个碌碌无为的丈夫生活一辈子,所以她就跑了,跑去找她父亲的一个熟人,她把她的情况整个给她父亲的熟人讲了。讲过以后,她父亲这个老朋友就问她,说你拿定主意,你的婚姻要选一个什么样的对象你告诉我。然后呢,这个小姐就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了她父亲的这个朋友,告诉以后,她父亲的朋友说这样,如果你不能忍受和一个碌碌无为的丈夫,比较平庸的丈夫生活一辈子的话,那么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人,但是这个人很穷,现在什么本事也没有,这个人就叫张耳。这个小姐一听说那我愿意,我宁可嫁给张耳,我也不能跟那个碌碌无为的平庸的丈夫生活一辈子。她父亲那个朋友了解这个情况以后,亲自出面经过调解,让她和她的丈夫合法地分手了。

分手以后就向张耳提亲,所以对于张耳来说很意外,他是因为避祸来到的外黄,结果到那儿以后人家当地有人找他,说有一个富二代的小姐人家愿意嫁给你,人还长得很漂亮,就有一个缺憾,她有一个短暂的婚史。张耳一听说我不在乎,这就成了。所以一结婚,人家家里很有钱啊,就资助了张耳很多钱,所以这个婚姻成功以后,张耳就一下子变成了富人了。张耳这个人有了钱以后,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非常会用钱,人有了钱以后,很重要的就是你钱怎么用,张耳就把他的钱拿来广交天下的朋友,交了很多天下的朋友,所以很快张耳的名声就出来了。不久,张耳就做了秦帝国外黄县的县令了,这是张耳人生中间的第一个幸运之处,就是他的婚姻。

张耳在外黄飘荡期间,就是还没有结婚和做县令在这之前,他还有一个年龄比他小得多的忘年之交,这个人叫陈馀,陈馀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比张耳年纪轻得多。陈馀的婚姻也很奇特,陈馀也是家里比较穷,一个富人就知道陈馀不是个平庸之辈,就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了陈馀,所以张耳跟陈馀两个人的婚姻都很奇特,就是他们俩都娶的是富二代,而且都是别人找的他,不是他去追别人。他们两个的关系又非常好,史书有这么一句话记载张耳和陈馀的关系,是这样说的,“父事张耳,两人相遇为刎颈交”,这话什么意思呢?说张耳的年长,陈馀的年幼,陈馀对张耳像对待父亲一样来侍奉张耳,这叫父事张耳。第二句话说两个人关系非常铁,叫刎颈之交,刎颈就是自杀了,刎颈之交就是生死之交,就是两个人关系好到是同生死的生死之交。当秦灭魏国的时候,因为张耳、陈馀都是大梁人,都是魏国人啊,秦国当时并不知道张耳和陈馀,就没有抓他们两个,灭了魏国以后,经过几年才知道张耳跟陈馀是魏国的名人,所以名人也要追杀,所以秦政府就下令追杀张耳和陈馀。张耳、陈馀这个时候已经跑到了外黄,就在外黄隐居下来。他们在外黄居住不久遇到了一件大事,就是秦二世元年的七月发生了陈涉吴广的起义,这个陈涉吴广的起义啊,对在外黄潜伏的张耳和陈馀来说是个机会,因为他们本来是帝国政府通缉的罪犯,而陈涉吴广的一起义,他们就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转变身份了,所以张耳跟陈馀在第一时间都参加了反秦大起义。所以张耳跟陈馀的第二个幸运,特别是张耳的第二个幸运,就是当他成为通缉犯的时候,陈涉吴广起义爆发了。当然了,这就是个机会,这个机会来的时候,陈涉吴广起义对张耳、陈馀是机会,对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机会。我们讲过刘邦,他也参加这个大起义了,现在讲张耳,张耳也投身到这个起义中间去了。所以我们看这个起义对张耳来说的话,既是一个幸运同时也表现了张耳的胆略,他敢于去参加。参加以后他们就去找陈涉,一报姓名,陈涉早就听说过张耳、陈馀的大名啊,所以马上就把他两个请过来待为上宾,他们两个马上就成为陈涉、吴广手下的重要谋士。

画外音:

从张耳参加陈涉的起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胆略的人,就这样一个当年在外漂泊的人,此时已经完成了两次成功的转身,第一成为富人,第二成为反秦义军。那么在张耳身上还会发生什么呢?他与刘邦又是什么时候相遇的呢?

王立群:

在陈涉这个称王以后,张耳跟陈馀主动给陈涉提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们现在在一块儿呢只限于楚地,而河北就是赵国那一块是一大片地方,你现在力量达不到,而那一片我们非常熟,我希望你给我们一支队伍,我们到那儿替你把那块地方打下来。这个建议的提出显示了张耳的眼光和才华,他主动提出来要攻略河北之地。陈涉同意了,但是并没有重用张耳,陈涉任命了他自己手下的一个老朋友,这个人叫武臣,让武臣做将军,另外派了一个人做都尉,而让张耳跟陈馀作为校尉,就是低一级的军官辅佐着武臣,带着三千士兵到河北去了。结果到了河北以后,这个仗打得非常顺,很快就实现了赵地山河一片红,很快就把赵地整个儿拿下来了。张耳跟陈馀为什么到赵地以后打得这么顺呢?他们有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把军事战争和这个政治斗争,就是把军事跟政治两手结合起来了,特别是运用政治手段为军事战争服务上做得非常到位。那么对那些抗拒,不愿意投降的人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张耳的又一个幸运,第三个幸运是他遇到了一个高人,张耳遇到谁了呢?遇到了蒯通,这个人我们前面讲过,特别是讲韩信的时候讲过这个蒯通,蒯通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张耳在赵地遇见了蒯通,蒯通这个辩士啊,对秦帝国的基层官员和要到赵地去攻略赵地的武臣,对这两方面都做工作。举一个例子,比如他对范阳县令,对范阳县的县令怎么讲呢?说你做范阳县令做了十几年,你害死多少人?你处罚了多少人?可以说范县的老百姓谁都想逮住你把你杀了,至于人家为什么不杀你呢?害怕秦朝的法令啊。现在陈涉一起义整个天下大乱,秦朝的法令行不通了,这正是天下老百姓杀你的时候,你要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就向义军投降,我能够给你搭个桥,你投降保证义军不杀你,这是对范县的县令讲的。

然后呢,他又给武臣讲了一番话,他给武臣的话讲的就是讲厉害,他说你现在来到赵地以后,你是打一仗拿一个城,再打一仗再拿个城,这个办法太笨了,我告诉你一个好方法,这个方法叫什么呢?“不攻而降城,不战而掠地,传檄而千里定”,你不用攻这个城就可以拿过来,不用战你就可以把这个地平定了,发一篇文书就可以让千里之地都归顺你。当然武臣听了这个话听不懂,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蒯通说的这个灵丹妙方是什么方法。蒯通给他做了个解释,他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他现在还有三十多个城不投降,在那儿坚持抵抗,你知道为什么?原因就是你攻下来了十几座城,每攻下一个城你逮住秦国的县令都杀了,你攻一个城杀一个县令,攻十几个城杀十几个县令,剩下那三十多个害怕了,你肯定逮着他们一律都是杀。他们明着是抵抗你,实际上本心是自救,明知道抵抗也是死,被你抓住还是死,所以他拼死抵抗。所以现在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给他们个活路,比如说范县县令,你先把范县的县令封个侯,保他的命,然后让他带着全城投降你,等他投降了以后,你让范县的县令坐着一个豪华车跑到燕赵之地去兜兜风,兜一圈转一下,让其他的县令一看这就是那个投降的范县县令啊,他不但没死还坐着车来兜风,被你封了侯。如果是这样的话,其他的县令看到活路了都会仿效,这叫不战而降,不攻而掠地,传檄而千里定。这武臣一听很高兴,觉得这个办法好。所以张耳的人生的第三个幸运就是他遇到了蒯通,蒯通给他讲了这个办法,就是一种什么办法呢?用和平解决,用起义的办法,你起义了我不杀你了,然后你就归顺我,这个地方我就占了。

所以武臣就采纳了蒯通的建议,果然范县的县令投降以后封了侯,其他的三十多个城望风而降,这样一来张耳、陈馀就跟着武臣在赵地,没有多长时间就把赵地的五十多个城全部拿下来了,所以实际上赵地整个成为当时反秦的三大基地之一。这是张耳人生的一个很大的幸运,当然人生光靠幸运不行,还得有本事。当把赵地拿下来以后,张耳、陈馀两个人一商量,就向陈涉派的将军武臣提了个建议,说你把赵地五十多个城全拿下来了,现在你该怎么办呢?你应该自立为王,你现在不要再听陈涉的了,你自己就自称赵王,你要做了赵王这事就好办多了。当然,这个建议可以说是对陈涉的一个背叛,但对当时整个反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是秦帝国又多了一个敌人,除了陈涉的陈王以外,这又多了个武臣的赵王,也是秦的对立面了。但对张耳来说,张耳之所以这样做,两点,第一,他对陈涉不满,他提出来要攻打河北之地,陈涉采纳了,但陈涉派的是他的亲信武臣做将军,张耳跟陈馀只是做了个校尉,所以他俩不满意,所以建议武臣自立为王。第二是担心被杀,因为陈涉派了很多人去攻地,这些人后来回来交命的时候,好多人被陈涉杀了,所以张耳基于这一个目的建议武臣自称为王。当然武臣有顾虑,张耳就化解他的顾虑,武臣的顾虑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当时称王的都是六国诸侯王的后代,武臣的先辈并不是六国的王室,他是一个普通人能不能称王?这个张耳就告诉他,你看陈涉,陈涉不是自称陈王了吗?陈涉是怎么称王的?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戍卒,他起来一造反他成气候了,他就称王了,所以你现在成了气候你也可以称王。再加上你回报陈王未必会有好的一个结果,而且机不可失。所以武臣听了游说以后武臣就称王了,武臣自称赵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