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悲凉地发现,他派出去的二洞元帅董荼那其实不是个战将,而是个思想家。董荼那在战场上面对蜀军时思前想后,就是不能痛下杀手。
这都是诸葛亮的怀柔战术在起作用啊。一个人如果心太软,那是不能受恩的。否则就会踌躇复踌躇,打不了仗。
孟获谆谆教导董荼那,做人要想成就功名,必须恩将仇报。
但董荼那还是不能恩将仇报。在第二天的战场上,他依然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军事家。
孟获决定清理门户。他要杀了董荼那,以鼓舞士气。
只是未遂。
孟获手下的兵马本来就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听说孟获要杀董荼那,一个个如丧考妣,反战情绪立马高涨了起来。
战争就这样戛然而止,几乎没怎么开打就结束了。因为董荼那把孟获绑了起来,并送到诸葛亮那里听凭处理。
诸葛亮波澜不惊。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包括董荼那的反水。
一个人,究竟会做出怎样的举动有时候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
因为有因就有果,有付出就有回报。从表面上看,孟获凭借泸水之险,为自己构筑了一个貌似铜墙铁壁的世界,但是诸葛亮知道,它不堪一击。
最终不堪一击。
因为人心不在孟获那里。孟获以为可以赢得世界,却发现输掉了人心,到最后连自己都输了。就像此时的他,被五花大绑后跪在诸葛亮面前,任凭宰割。
诸葛亮没有宰割他,而是观察他。
观察一个人如何从不屈走向屈服的过程。
只是很遗憾,诸葛亮没有在孟获脸上看到屈服的表情。他依然是不屈的,或者说是不服。
孟获给出的不服理由是这次我被抓不是你诸葛亮有多牛,而是我手下人自相残害的结果,所以不能说是你胜了,也不能说是我败了。你现在即便杀了我,我在九泉之下也是不服气的。
诸葛亮气定神闲,呵呵一笑。
他知道孟获在强词夺理,不肯承认失败,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以为败在自己手里不叫失败,一定要败给他人、败给世界才叫失败,却不知人世间最大的失败就是被自己打败了。
哪怕是被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因为有一个词叫离心离德。
当然诸葛亮并没有跟他斤斤计较。他只是跟自己斤斤计较:还要经过几次的反复,才能让这个不肯承认失败的人最终输得心悦诚服?诸葛亮自己当然有这个耐心,他只是输不起那个时间。
多少事,从来急。北伐中原的大事还在等着他呢,他却在这里和孟获反复过招……
充满阴谋的夜晚
孟获又被放了。
在放他之前,诸葛亮请他阅兵,看蜀军的雄姿英发。
事实上诸葛亮这样做是有意图的。他请孟获一同上马出寨,观看各营寨栅所屯的粮草,所积的军器。那真叫一个充实无比、犀利无比。诸葛亮感慨万千地对孟获说,兄弟啊,你不降我,真是愚蠢啊。我有如此的精兵猛将,粮草兵器,你怎么能战胜我呢?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分量,也知道他人的分量。这样才不会做错事、做蠢事。怎么样?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孟获拒绝回头。他要一条道走到黑。
很多时候,很多人把一条道走到黑的举动称之为有信仰,跟着信仰走,是很多人的生存理由。
孟获也不例外。
他回去了。在诸葛亮的安排下,他吃饱喝足回到泸水边,回到继续与诸葛亮对抗的那个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