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赢就赢来了一个历史的转折,华东解放军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避战的局面,从而转入战略反攻。
并为进一步举行决定中原战局的淮海战役奠定了基础。
因而被军事史家称为“解放战争中华东战场具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
二。
当地人称高而平的山叫“崮”,这是沂蒙山区特有的地貌,像这样的崮,沂蒙山区有七十二个之多。
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两军的大将站在了军阵的前面。
创造和寻找战机时的东奔西跑,被称作位“耍龙灯”,这也许是被蒋介石逼出的第三条路。
当时任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的汤恩伯把陈粟的这种战术叫山大王战术。
陈粟带着部队在沂蒙山区或东或西,或南或北。诱使敌人在一个月内往返行军1000多公里,拖的敌人疲惫,惶惑。陈毅却面对蒙山沂水七十二崮,诗兴大发:“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景。
七十二崮堪爱,堪爱堪爱,蒋军进攻必败”。
不知汤恩伯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陈毅这首词,气得汤恩伯直跺脚:“不消灭陈毅,粟裕,我就不是汤恩伯”。
俗话说“冤家路窄”,内战一开始,陈毅、粟裕和张灵甫就成为一对难解的冤家。
一支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编制配置齐全,军规管理严格,战史辉煌,阵容豪华的王牌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情况下,几乎一夜之间在孟良崮上被一群";土八路";消灭干干净净。
如果在解放战争中后期被消灭,还有情可原,因为那时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国民党不再占优势。
然而,事实似乎跟人们开了个大玩笑,思维方式来个大颠倒,蒋介石没想到,其他人也没想到。
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当时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高手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
任何一个高层领导要想在战略,战术,技术管理上样样精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上,下之间配合,协调。
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在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战机就非常重要,你必须要创造战机。
这里面,也有一个谋略的问题,谋略问题也属于主观能动性范围之内。”
国民党对停战毫无诚意,在停战令下达的同时,即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不断调动军队向解放区进攻。
自从蒋介石在完成了内战的准备之后,完全不顾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一手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
1946年6月,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内战爆发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
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暂时占有绝对优势。
有430万军队,占领着3亿以上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他们陆续接收了100万投降侵华日军的全部装备,并且还有着美帝国主义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第一四八章。 未来战局的发展
一。
在1946年的6月;美国又以亿美元的代价将存放在太平洋各岛的约价值亿美元的“剩余物资”售给国民党。
在这批物资中;有医疗器材;药品;军用食品,几百艘登陆艇,各种机械与零部件;汽车;油料;服装等;但没有武器弹药。
大致来说;在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军的装备较为充实,大约只有不到110的杂牌军装备较差;部分美械装备部队甚至称得上较为精良;而且仓库内还储存着大批更换下来的武器装备。
正因为如此马歇尔才会在调停失败后对国民党军实施“武器禁运”。是因为他知道这对国民党军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内战爆发后,出乎美蒋意料之外的是;国民党军竟连战连败;因此;美国在1947年上半年解除了对国民党军实施的“武器禁运”;而允许国民党向美国购买军用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