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就受不了这个,他已经决定收留他们了“别哭,怎么回事?”
西洋女子便说了起来。
原来,两个人都是教会的人,姻缘巧合之下,两个人有了感情,两个人便逃了出来。可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受到了通缉。两个人的处境极其不好。正在彷徨无计之间,听说了利达子爵招收工匠学者到东方的事情,两个人便冒充工匠跟着利达来到了华夏。
原来是这样。李过听明白了。这事说白了就是外国和尚庙里的和尚,爱上了尼姑庵里的尼姑。李过认为这没什么不可以的,当初信仰宗教是当时的事,现在信仰爱情了,咋就不让人结合呢!
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再说了。人家小两口进屋就发誓效忠咱,那就留下吧。李过想着。
“那你们就随便唱唱!”李过压根就没在意,山陕一带的秦腔和信天游一样可劲的吼,江南的小曲一样的唱,有什么稀奇的?李过等他们唱完了,便安排他们到哪个地方做些打杂的就完了。
听见李过叫他们唱歌,小夫妻两个却是极为重视,他们从衣服兜里拿出了一张纸,对着纸唱了起来。
“啊~!”“啊~!”
“停!停!什么乱七八糟的!还玩上美声了!你们手里的纸上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拿过来我看看!”李过制止了两个人再唱下去,他受不了这个。
李过接过纸来一看,嗯?五线谱!
“这个五线谱现在就有了?”李过很好奇。
“以前就有,只不过流传不广,一般都是用来记录唱诗的。”西洋的小夫妻回答着。
当时确实有五线谱,自从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一直到了十六世纪,五线谱这东西逐渐的完善,甚至在原时空,十六世纪末年已经传入华夏了。最早见于华夏的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
不过,尽管李过不懂音乐,但他看了半天,感觉有些不对头。想了想,明白过来。
“这五线谱是完整的么?没落下什么符号?”李过问。
“没有啊,就是这样的,我们喜欢唱歌,对这五线谱很明白的。”小夫妻解释道。
啊,看来五线谱还有完善呢,怪不得自己看出了毛病。李过便对西洋小夫妻说道“这东西确实很方便,也有益于歌曲的传播。但你们的五线谱有个毛病,就是每个音的长短没标出来,你们这样,在每个音的上面有圆弧线标示长短,按照不同的拍子表示,效果一定很不错。”
李过虽然不懂音乐,但是五线谱也见过。
而当时确实没有标示音值长短的符号,小夫妻两个琢磨了一下,心中大喜,转身就走,李过的建议很中肯,他们决心把五线谱再改一改。而经过这样的改正,五线谱就真正的完善了。他们很重视音乐,他们因为音乐结缘,甚至在逃亡中彼此用歌声来鼓励对方,一时激动的他们竟忘了自己的目的。
而不懂音乐的李过,因为发明了用上弧线标记音符长短,后来在音乐史上竟成了有名的音乐人。
“回来!”李过见两个人要走,叫回了两人。
“你们就不问问我怎么样安置你们了?”李过问。
小夫妻这才醒悟,这是来讨生路来了。
“好吧,我会收留你们的,我也可以在我的学院设立一个关于音乐的小科目,你们来教。具体教什么?你们去找宣传司的孙登科,你们要和他聊聊。”
“不过,我的意见是,你们不要唱那些装腔弄事的歌了,你们得创造些关于劳动的歌!关于劳动者的歌来!要知道劳动者是最美丽的!歌唱劳动者的歌声是最动人的!”
“另外,我需要有力量的歌,我需要振奋人心的歌,我需要鼓舞士兵们斗志的歌!”
“你们要抛弃你们原来的东西,要创作出人们通俗易懂的歌声来。你们要记住,脱离了现实的歌曲是无力的,失去了观众的歌声是苍白的!
“你们永远要记住,你们可以俗一点,大俗才能大雅吗!”
令李过没想到,这对小夫妻记住了李过的话,在以后的岁月里,深入基层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歌,甚至创作了李过王国的国歌!
西洋小夫妻以为他们会被抛弃,没想到李过竟然收留了他们。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本事,唱歌并不算本事!
所以,西洋小夫妻给李过跪下了“很感激您可怜我们,收留我们!”
“我并不是因为可怜你们猜收留你们的。”
西洋小夫妻诧异的望着李过。
“我收留你们是。。。。”李过笑眯眯的望着两个人“因为爱情!”(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科技的真正开始
李过最近忙的即是两件事,其实也是一件事,教育和科研。
教育是基础,科研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事。教育是基础,所以最为迫切。但是教育不能只搞分数教育,那样的教育有很大的弊端,这样就需要科研,需要实践,要培养学堂里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了学问,有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就能开发更先进的东西,只有你的东西能够领先一步,才能在明末这个舞台占尽先机!才能利于不败之地!这就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李过最需要的。
科技的开发源于教育和科研,这也是李过创立的北海大学堂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