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同,选择不同。
何况他不是董曜,没那般魄力强行废除察举制。
接下来的时日,司马徽一直待在刘表的学院之中。
这天,学院来了一名不速之客。
来者是一青年,头上带着斗笠,背上还有一把长剑。
与学院内往来的学子,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青年走过之处,学子皆让开道路。
无一例外,青年眼神中除了坚毅,还有着一股子杀气。
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直觉,这青年手上沾染着人命。
“先生。”
青年来到司马徽的住处,入内拱手道。
“单福。”
“是我。”
“你为何来此处?”
“学生是来辞行的。”
“欲往何处?”
“江东,中原,河北。”
单福对这三处心向往之,若不是来辞行,他恐早已动身。
“为何不去关内?”
三处分别对应孙策,曹操,袁绍,却唯独没有关内的董曜。
“董曜其势如黄河一般,波涛汹涌,倾吞天下。我若去,便只能顺水而下,化为万千洪流中的一股,这,不是我的志向。”
“大势所趋,天时所至,何不顺应?”
司马徽望向单福,眼神中多为不解之色。
董曜科举制度的到来,已经将士族给终结。
即使是他,也对此法极为赞同。
可单福,为何偏偏如此固执,想要入这乱世。
若是因为董卓之事,那大可不必拘泥于此。
董卓当政时期,确实天怒人怨,现在董氏皆有董曜做主。
其百姓,不在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官员,皆于科举制诞生,没有滥竽充数者。
这,便是盛世来临的前兆。
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历史长河将会给出所有答案。
“先生,请听!”
单福取下背上长剑,右手握于剑柄,随后猛地拔出。
蹭!
长剑被拔出,龙吟之声不绝于耳。
“剑未拔出,又岂能听到龙吟之声?”
单福长剑回鞘,当今天下诸侯死的死,灭的灭。
可也并非是董曜一家独大,曹孙袁,乃至双刘仍然还活着。
此时说什么大势所趋,天时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