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随访怎么说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缅怀祖母,恩深泽厚,茔墓失扫,愧疚殊深。一甲子后,万里间关,家庭齐聚,悼祭灵前,墓园苍苍,孩提旧景,孺慕神伤,呜呼祖母,魂兮来享……”一句句祭辞,如哀乐般萦绕在墓地四周,透出几多凄凉。

因为地方很小,我们约二十个近身采访的记者已把墓碑围得水泄不通。我没有抢占比较靠前面的固定位置,而选择了靠后面的可移动位置拍摄。祭拜仪式中,我一会儿站在下面平视拍摄,一会儿攀上后面土墙向下俯拍,正面,侧面,低角度,高角度,按照事先观察好的位置,将整个拜祭活动中的人物特写、中景和大场面全部收入镜头。

随着工作人员诵读祭文之后,连战夫妇遵循中国传统祭拜礼仪,带领长女连惠心、长子连胜文、次子连胜武、女婿陈弘元全家,向祖母墓行跪拜礼。虽已是六七十岁的年纪,连战夫妇跪在地上给祖母行跪拜礼时,每次把头深深地触到地上,崇敬、悼念之情胜于千言万语。

跪拜,人们一般俗称为“磕头”。在中国特有的传统礼仪中属于行大礼,表示十分尊重和敬仰。过去大臣们朝拜皇帝都要三拜九叩。一连串的头磕下来,身体稍差的大臣就开始晃晃悠悠站不住了。记得上高中时,我回河北白洋淀附近的任丘市南马村老家过春节。那次磕头,真把我磕晕了。

那是大年初一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便在兄长们的带领下到村里挨门挨户地给长辈们拜年。那时,村子里的房屋比较破旧,屋里黑乎乎的一片。我们去的人多,只得排着队进屋,看到长辈,问安之后,连忙趴到地上磕头。磕完一家又一家,拜了一位又一位。几十个头磕下来,磕得两腿发麻、头昏眼花,可到底刚才给哪位长辈磕的头自己都弄不清楚。毕竟,我的父母十多岁就先后来到北京,而自己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老家的那些礼节和习俗早已经不习惯。当时那样做,就算是硬着头皮入乡随俗吧。好在,那时的父母和大爹他们虽已是四五十岁的人,照样还要趴到地上跪拜,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2006年春天,我再次回老家看望时,还专程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坟上磕头祭拜,寄托自己怀念和崇敬之情。

磕头的习惯如今在城市里已经基本消失了。可在我的心里,这似乎仍然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敬仰之情的一种方式。就像日本人见面时互相鞠躬一样。记得1997年10月至11月,我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开始在街上见到日本人不停鞠躬的样子,感觉挺不习惯。可作为礼仪之邦来的客人,我们总要尊重人家的习惯,人家给咱鞠躬,咱也要鞠躬还礼。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我后来再见到人就下意识地想给人家鞠一躬。此后,在我出版的摄影集《日本人印象》中,也选择了表现日本人习惯鞠躬的照片。

祭?拜(2)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传统的礼仪和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礼仪和习俗发生了改变,有些陋习之类的习俗逐渐消失也属正常。但一个民族上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毕竟有它存在的道理,绝不应该一概否定。辩证法不是讲“扬弃”吗?一个民族既要善于抛弃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习俗,也要注意保留一些适宜本民族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东西。如果一概地否定,我们中华民族就没有自己的东西了。各国有各国的传统习俗和礼仪。比如人们见面时,西方人习惯拥抱,日本人习惯鞠躬,穆斯林习惯吻腮,中国人过去习惯抱拳拱手,现在是握手。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习俗包括不同人的习惯都该得到尊重。眼下,如果要求城市年轻人过年时还给父母行跪拜礼的话,那确实无异于让男人们重新扎起清朝的辫子,不切实际,也肯定行不通。但是,在一些类似民间私人的祭奠活动中,行跪拜礼依然让人觉得庄重和肃穆。

眼前,当我亲眼目睹连战在祖母墓前、深情地跪拜下去的时候,周围的人们为之动容。连战这一拜既是对祖母,也是对祖辈、对长者、对历史表达一份缅怀和敬重。

祭奠典礼结束后,连战的下一个举动,弄得我紧张了一番。拜祭典礼之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站在原地不动,他独自分开碑前的松柏、花圈,快步向祖母墓碑的后边走过来。这时,我恰好躲在墓碑后面隔着松柏的枝叶拍摄。几秒钟之后,我眼前遮挡的树枝树叶猛地被拨开,连主席出现在眼前。此时此刻,正在低头仔细观察墓地的连主席一抬头,我黑洞洞的镜头几乎对到了他的脸上。连主席被吓了一跳。

说时迟、那时快,紧跟在连战身后的警卫人员伸手拦在我的面前。连主席和警卫的动作来得又快又急,挺突然,也把我吓得愣住了,手中依然下意识地按动快门。一刹那,我和连战短暂地相互对视了几秒钟。当连战看明白我已经紧紧贴到围墙上、仍然坚持后仰着身子拍摄时,他对我点了点头,连说了几声“谢谢”。

虽然得到连主席的谢谢,我依然觉得对不起连主席。我黑洞洞的镜头让人家受惊了。

很快我明白了连战专门走过来的意图。原来他是想查看一下墓碑后面的环境和修缮情况,我的突然出现,毕竟阻碍了人家的视线,惊扰了人家的思绪。好在,我知道连先生为人比较大气,他应该不会埋怨我。

整个拜祭仪式结束后,连战站在墓园门口的台阶上对现场的数百名记者说,今天对他连家来讲是难以忘怀的时刻。今天能够实现自己梦牵魂绕的愿望,真是非常感动。

连战说,那时候的祖母一句普通话不会说,就跟着儿子来到兵荒马乱的西安,那样的日子实在难以想像。因为祖母只会讲闽南话,所以连战还特意用闽南话向长眠在这里的祖母问安,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连战讲到动情时有些哽咽。望着他那肃穆的表情,虽然自己听不懂他讲的闽南话,心中却感受到他的思念和感伤之情。

随后,连战一行来到祖母墓地旁边山坡上的古清凉寺上香。始建于隋朝的古清凉寺,经过连年的战乱和岁月侵蚀,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山坡上那厚厚实实的茅草,任凭春夏秋冬、风吹雨打,依然生生不息地坚守在这里,陪伴着清凉寺遗址迎来一个个清晨、送走一个个黄昏。

连战来到清凉寺上香、行礼,对清凉寺多年来对祖母墓地的维护表示感谢。

回…望(1)

当连战一行离开清凉寺往回走时,连战的下一个举动同样出人意料。在途径祖母墓园时,他突然停住了脚步,随后第二次走进墓地。正在大家疑惑时,只见连战围着墓地又慢慢地绕了一圈,仔仔细细查看一下墓地里的情况。走到中间时,他又停下脚步,抬头望了望天空,然后转身和周围的陪同人员一边比划、一边说着什么。“连战使劲往天上看什么?”我有些纳闷。晴朗的天空中,除了飘着几片白云之外,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听省台办的人讲,连战发现有几根电线从墓园上面穿过,便问他们能否把电线移开。当得到“可以”的回答后,他才满意地走出来。

“连主席的心真细!”周围人有人小声嘀咕着。

告别了祖母墓,连战一行沿着山间的土路往山下走。山坡上拉出了一串长长的人流。我踏着路边的野草,随着人们快步往前走。有意无意之间,我往人群中望去时发现,在匆匆前行的人群中有一个人不时地扭头往后边山坡上眺望,望得很用心、很卖力。大家纷纷低着头,一个劲头地快步往前走时,旁边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这个细微的举动。不错,他就是连战!

我毫不犹豫地举起相机,记录下连战“回望祖母墓”的那个瞬间。

我在瞬间中努力地感受着年近七旬的连战回望祖母墓时,他心中的那种无言的感伤。他在想什么?也许,他在想,不知道自己下次什么时候回来?还能不能回来,再次登上那个小山坡,来到清凉寺边祭拜自己的祖母?

后来,很多朋友看到这张连战《回望祖母墓》的照片后都说挺感人。摄影部副主任徐步专门找到我说:“你抓到了连战最感人的一个瞬间。”

连战回来了!他来看望他的故乡和母校,看望他的长辈、祭奠他的祖母,也来看望故乡的民众。此时,正值春日,关中大地草木返青、黄花遍野。方圆几十里以外的老百姓一大早就赶过来。他们中有打着欢迎横幅的老人,有结实粗壮的年轻汉子,有怀抱孩子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