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白先勇最有名的书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编  注

1932年生于山东省齐河县的马森,写过各类作品,他所写的书,以出版时间为序,曾分别由台北寰宇出版社、香港大学生活出版社、台北四季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时报出版公司、尔雅出版社、台南文化?生活?新知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台北明日工作室、九歌出版社、印刻出版公司分别出版了他的著作。他在2008年5月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府城的故事》一书中说:“我一生在世界各地流徙不止,辗转于亚、欧、美三大洲之间,持续经受着异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养成了对付外在环境的耐力,同时也使我有机会领略到异国风俗与语言的不同韵味,在深感不虚此生之余,对我的写作自然会增添一些颜色。”

马森返国后长年居住在台南,并任教于成功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现已退休,目前旅居加拿大。

崎岖的心路——欧阳子的小说《秋叶》(1)

欧阳子的小说有两种中国小说传统罕有的特质,一种是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控制,一种是成熟精微的人类心理之分析。前者表诸于她写作的技巧,后者决定她题材的选择。

欧阳子在她的选集《那长发的女孩》自序中述及,她发觉自己的小说,许多篇恰好符合亚里斯多德的“三一律”。精读她的小说后,我们不难发现,这绝对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欧阳子处理她的小说时,对于古典主义在艺术形式上严格的要求,曾经下过一番深厚的功夫所致。一件艺术品成败之先决条件,往往在于其形式之控制,而短篇小说尤然。欧阳子最成功的几篇小说,例如《网》《觉醒》《浪子》《花瓶》《最后一节课》《魔女》等,在小说形式之控制上,可以说做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对于小说形式之控制,欧阳子运用了几种写作技巧:

第一是她对小说语言的应用。欧阳子的小说语言是严简的,冷峻的,干爽的。她很少藉诸比喻、象征等修辞上易于讨好的技巧,来装饰她的文字。即使描写激情(Passion)的时候,她也是运用低调的语言,直接的、冷静的分析。她这种白描的文字,达到了古典的严朴,使她的小说充满了一种冷静理智的光辉。“五四”以来,中国许多小说家都受到浪漫主义不良方面的影响,喜欢运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作品往往写得涕泪交流,而效果适得其反。欧阳子这种理性的小说语言,可以说是一支异军突起。

第二是她对观点(Point of View)的运用。欧阳子的小说,大多数是运用单一观点法。小说中故事的叙述,都是从其中一个人物的观点出发,由于她对观点的有效控制,使得作者与小说人物跟读者与小说人物之间,保持了适当的距离,而获得极大的客观效果。在欧阳子的小说中,我们找不到作者的干扰。当然,我们觉得出作者的存在,但是她是隐形的,高高在上的幕后导演。我们坐在戏台前面,看她导演一出戏时,得用自己的判断力,去推论剧情,及批判剧中人物。但是我们下结论的时候,得十分小心,因为欧阳子是运用讥讽法(irony)的能手。

讥讽法(irony)可以说是欧阳子小说中最基本的表现技巧。她惯用的方法是首先利用单一观点法,使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心中,产生自以为是的种种幻觉,而在故事进展到高潮时,出其不意,无情地、冷酷地,把那些惨淡经营起来的幻觉一一击碎,而使她的小说陡然增加了深度及复杂性。敦治(《觉醒》)、宏明(《浪子》)、李浩然(《最后一节课》)、倩如(《魔女》)最后都遭受到作者这种毫不姑息地打击,而当我们读者渐渐对这些人物产生同情的时候,我们也同样吃到作者的当头棒喝,而逼使我们冷静下来,开始反省。

欧阳子小说中严谨的形式控制,使她的小说免除了我们中国小说的两种通病:一种是感伤主义(Sentimentali*),一种是过火的戏剧性(melodrama)。这并不是说欧阳子的小说人物缺乏热情,相反的,她的小说人物大多是充满激情的人。但是欧阳子却以冷静的语言,客观的态度以及讽刺的效果,给她人物的激情加以严峻的制约,使她人物的心理冲突越加尖锐化。

心理二字囊括欧阳子小说的一切题材。在《那长头发的女孩》自序中,欧阳子自称她对外界景物的具体描写并不很多,人物外貌的形容,也很少。不错,我们读欧阳子的小说时,对于故事的发生背景,及小说人物的外貌不会得到很具体的概念,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人物的外表对故事本身没有决定性。但这并不是说欧阳子的小说背景模糊,而是她小说的背景是建筑在她小说人物的心理平面(Psychic plane)上。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般,《卡拉马佐夫兄弟们》那则惊天动地的故事,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卡家的那个小镇,而是发生在卡家几个兄弟黑暗的心理平原上。而欧阳子小说人物的塑造,也是与一般小说人物不同。她的小说人物并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几束心力(Psychic force)的合成。这几束心力,在心理的平面上,互斥互吸,相消相长,替作者演出许多幕各式各样的心理剧来。欧阳子在她的小说中对于人类心理,最常探索的,大概有下面几个问题: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崎岖的心路——欧阳子的小说《秋叶》(2)

一个人自我身份(identity)的确定及印证。“我是谁?”大概是最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当我们不能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答复时,往往便在他人身上求得印证,证同类,证相知,在他人的身上,找回自己,往往这便是促生爱情的动力。余文瑾(《网》)不能跟唐培之结婚,因为唐培之就是余文瑾,他是她心灵的投影。《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中凯萨琳说:“我就是希斯克里夫。”所以她也不能跟希结婚。婚姻的首决条件是肉体的结合,心灵不能跟心灵结婚,自己不可能跟自己发生肉体关系。贾宝玉其实从没有真正想跟林黛玉肉体结合,因为林黛玉就是贾宝玉心灵的投射。但是这种灵与灵的印证(identification)是不圆满的,因此余文瑾嫁了丁士忠,完成了她另一面:肉体的印证。当丁士忠冒犯到唐培之的时候,余文瑾觉得她的“自己”被出卖了,她起而反抗,护卫她心灵的完整,而当丁士忠绝袂而去之时,余文瑾便极度恐慌马上向丁士忠投降而献出了自己,因为她受不了肉体骤然分割的苦痛。余文瑾的自我,是两种心力的组成,这两种心力时常互斥互吸,而造成了余文瑾永恒的冲突及痛苦。

吉威(《近黄昏时》)恋爱的对象是她的母亲丽芬,当余彬与丽芬发生关系时,吉威便把自己投影在余彬身上,满足了他*的冲动。当李浩然(《最后一节课》)爱上杨健时,实际上是跟他失落了的自我在恋爱:杨健年轻、内向、敏感——那是李浩然年轻时的影子。或者我们对我们的自我不满,要改变我们的身份。汪琪(《半个微笑》)不甘于作一个“好女孩”,结果摔断了一条腿,她的跌落,是一种象征性的自杀,因为身份的更改,无异于一种自我的毁灭。美莲《考验》最后痛苦的觉悟,她与保罗种族身份的差异,使他们不能站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互爱恋。而当混血儿敏生(《秋叶》)狂热地爱上他后母宜芬时,他否定了他那中国父亲在他身内培养起来的理性,而肯定了他美国母亲遗传给他的激情。对我们自我的不满,有时却导引我们寻找我们自我的一个相反,以补我们自我的不足,素珍(《素珍表姐》)是理惠的相反,丁士忠是徐文瑾的相反,张芳芝(《半个微笑》)是汪琪的相反,而种种爱恨交集的关系,由是而生。

在别人身上寻找自我,印证自我,而产生的爱情,却往往只是一种自我陶醉的幻觉,幻觉的破灭,便是欧阳子小说人物痛苦的泉源。一般人大约都生活在某些幻境中,而其快乐,也建筑在这些幻觉中。圣经中失乐园的寓言,可以用来作欧阳子小说最有效的诠释。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是快乐的,他们快乐因为他们是盲目的,当他们偷食了“智慧之果”,首先看到的,便是自身*的丑恶,因而失去了乐园。欧阳子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因为偷食了“智慧之果”而遭到了惩罚。她的小说人物,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追寻、探求,企图获得他们疑问的答案,而当认识的震惊(shock of recognition)那一刻来临时,他们突然都张开了眼睛,看到了他们或他们所爱的人那种*的丑恶,于是幻觉破灭了,苦难随之而生。不错,最后他们都获得了智慧,而这种智慧的获得却付出了极痛苦的代价。或像石治川(《花瓶》),最后满地匍匐;或像敦治突然老去;或像宏明,毁灭了他的妻子,也毁灭了他自己;像李浩然,“他从来没有这般寂寞过”;而当倩如(《魔女》)探悉了母亲那可怕的隐情时,她不得不拼命奔逃。在《魔女》中,欧阳子成功地运用了悲剧式的嘲讽(tragic irony),将剧情层层剥出,如同希腊悲剧《伊底帕斯王》一般,推往那最可怕暴露的一刻,给予剧中人雷霆似的一击。《魔女》是中国近代心理分析小说中,罕有的佳作。

崎岖的心路——欧阳子的小说《秋叶》(3)

欧阳子是个扎实的心理写实者,她突破了文化及社会的禁忌,把人类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忠实地暴露出来。她的小说中,有母子的*之爱,有师生的同性之爱,但也有普通男女间爱情心理种种微妙的描述。人心惟危,欧阳子是人心的原始森林中勇敢的探索者,她毫不留情,毫不姑息,把人类心理——尤其是感情心理,抽丝剥茧,一一剖析。但是我们看到了欧阳子的这些心理剧后,不难觉出,作者对她那一群为了爱情,受苦受难的人物,是怀着深厚的同情及无言的悲悯的。我们的耳际似乎一直响着她的《魔女》的声音:“真正的爱情,是永远的痛苦。”

编    注

欧阳子,本名洪智惠,民国28年(1939)生于日本广岛,台湾南投人。1957年入台大外文系,大三时与同班同学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等人一同创办《现代文学》杂志。1962年赴美,获爱荷华大学小说创作班硕士学位,后又入伊利诺大学进修文学课程。1965年,随夫移居德克萨斯州。

欧阳子在创作和评论两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她的小说《那长头发的女孩》虽然和《秋叶》是同一本书,却一改再改,每一篇小说都经过重写或大改一番,甚至于同样叫《秋叶》,尔雅版和晨钟版的又不一样。一个小说家如此再三修改自己的作品,在世界小说史上,欧阳子也将是一个特例。至于她的评论集《王谢堂前的燕子》,欧阳子以精细入微的观察,为《台北人》各篇作了详尽的研究与分析,带我们进入白先勇缤纷扑朔的小说世界之中,使读者不止认识《台北人》展露的一面,更能捕捉到字里行间、小说深层的幽微隐晦……这本深入浅出罗缕详尽的著作,书龄已超过三十二年,销售十三版,成为文学评论的经典之作。

欧阳子创作之外,也翻译,她在1972年,为晨钟出版社译过一本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人》第二辑;1977年,她为尔雅出版社编了两册《现代文学小说选集》。

欧阳子因目疾,停笔五年,撰写另一册论评集《跋涉山水历史间》:赏读《文化苦旅》,又因眼疾数次入院开刀,皆未成功,左眼终于瞎去。

长篇小说写了四十余万字后,一则因发现结构失败,难以补救,二则因急欲摆脱那诡秘法律案件的日夜牵萦,乃将全部手稿撕毁丢弃。

欧阳子出版的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