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布衣天子刘询 > 第8部分(第2页)

第8部分(第2页)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据实而言,当时面对如此紧急恐怖事件,刘邦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态、超常的性格及大智大勇的应激做法,至今从反恐角度来看,亦值得赞赏和借鉴。

此外,据《樊郦膝灌列传》载:“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停),掳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夏侯)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项羽本纪》亦有类似记述。又据《汉书·高帝纪》所载,汉军兵败彭城,“汉王得与数十骑遁去。过沛,使人求家室,家室亦已亡,不相得。汉王道逢孝惠、鲁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二子。滕公(即夏侯婴)下收载,遂得脱。”一些学者常以其中“汉王急,推坠二子”等句作为刘邦无情不义的表现。其实,谁家父母不疼爱儿女,且不说关于《史记》上述记载之注释历来争议颇多,以刘邦危难中“使人求家室”及后来对待孝惠皇帝、鲁元公主之关爱,作为君父,较之历代帝王,刘邦应该无可厚非。再说,刘邦这里“常蹶两儿欲弃之” 应是有原因的。一则是,目标大,车负重,马停行,追兵急;与其同归于尽,不如让平民模样的子女下车,自行逃走,或可留得性命。一则是,做样子给滕公看的,以笼络其忠心冒死救己。诚如后世三国时刘备之摔其子阿斗以示赵云的故事。而滕公以后也确实做到了终生忠于刘氏皇室。

4。沛公并未拿郦生的帽子溲溺

当然,在对待儒生方面,如若果真如别人所说,刘邦曾经拿着儒生高高的帽子当溺器,即便是开玩笑,也确实有失体统。然而透露此说法者却是汉军中一名骑士。据《高祖本纪》、《郦生陆贾列传》载:

沛公引兵西,……过高阳,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杰。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愿从游,莫为我先(没人为我作介绍意)。若见沛公,谓曰:‘臣里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5)

本来,从文中“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杰”句,便可看出沛公对人才的正确态度。刘邦果真如前节“彼以国士待我”文所述,接见了郦食其。事实是被义帝、诸臣和郦生共称为“大人长者”、求才若渴的刘邦也并未拿郦生的帽子溲溺,还与之交上了知心朋友,封号其为广野君。

这个骑士为何如此诋毁刘邦,已无法考证了,况且也无任何其他事实可以证明刘邦从前确实曾经这样做过。或许此骑士是内奸,故意诬蔑刘邦也未可知。甚至刘邦也不会想到,以后会因此流言遭到儒生们如此大的忌恨。

其实,在那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儒家并未为整个社会认可,别说刘邦“溲溺儒生冠中” 一句只是一传言,即便真是如此,较之同时代的秦始皇之待儒及后世帝王之令文人毛骨悚然的文字狱,简直也是天壤之别。

实际上,刘邦也完全可以对儒生们隐晦地装装样子,注意点小节。或者靠“皇权神威” 像赢政、项羽那样傲霸天下,做孤家寡人,君临臣民、目空一切、功归于己、过推于臣,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事无巨细,广听建言,择善而从,闻过则改,虚心驭下。

尽管《史记》中刘邦有时表现得粗鲁无礼,难以理喻。如他还曾不只一次地骂郦食其为“竖儒”。 这里不妨再多介绍两句以明是非。除以上所述那次外,另一次则是在楚汉对峙的荥阳前线,汉军陷于困境之时,据《留侯世家》载: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宗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鉅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也。殷事己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也。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也。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也。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燕、魏、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客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返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疆,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趣销印。。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6)

以上是说,汉军困急之时,郦食其向刘邦提出急封六国旧诸侯为王,以掣肘项羽的不合时宜的错误建议。好在其后张良及时赶来,向正在吃饭的汉王晓以大义,劝阻刘邦销毁印信未予实施。刘邦明白之后十分生气,“辍食吐哺”,怒形于色,于是就高声责骂郦食其“竖儒”。

然而,事过之后便很快风平浪静,沛公对郦食其依然十分尊重,两人仍情同手足。汉王对郦生如此,对其他贤者基本上也是如此。所以郦食其等儒生对刘邦及其创立的大汉王朝也一直是忠心耿耿,均为其建功立业产生了无法替代的影响。

5。刘邦的人格魅力和弱点

不可否认,刘邦的嫚而侮人,甚至时而骂人,也确实招来了后世之众多非议。仔细阅读《史记》你会发现,在太史公的笔下,刘邦个性独特,形态可亲,其性格惊人地坦率,时而得意洋洋憨态可掬,袒露之情令人捧腹。应该说,刘邦这种从不掩饰和不留余地的坦白,也是其性格光明的一面。但是,他那时而过分的率直,又令群臣难以接受,尤其是故作道貌岸然的儒生。

刘邦对自己的感情从不善于掩饰,对人、对事的情绪往往一泻无余地表现出来。位极人主之后,对于骂人之弊,刘邦本人自然更难以有所认识。但他发脾气后,往往又能很快和风细雨,对臣属示以尊重,甚至装憨卖傻,开开玩笑。臣下自然而然不能不表示恭敬屈从。

只是刘邦的这些直率无心的做法,又可能容易示弱于反对者,使之有机可乘,敢于反悔攻击,流言蜚语也易于存在,甚至也不必担心遭受如后世帝王设立文字狱那样,给以致命性报复打击。而且,司马迁记述这些故事的本旨,恐怕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自然会为某些反对刘邦的人留下口舌。在史界对于刘邦的这种人格特点的众多评论中,安作璋教授所述较为客观中肯:

刘邦的主要大臣中,大概除了张良之外,包括萧何在内,几乎没有不被他斥骂过的。魏王“豹”在归附刘邦一段时间后又叛离而去,当郦食其劝他再次归顺刘邦时,他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嫚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对“执子胥礼甚卑”的赵王张敖,他也是“萁踞骂詈”,因此几乎遭到贯高等人的暗算;而忠心耿耿的娄敬,就因为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直率地陈述了自己正确的但却不合刘邦心意的意见,就被刘邦骂为“齐虏”,还讥讽他是“以舌得官”。刘邦的动辄使气骂人,完全是封建帝王为所欲为的霸道作风。人们倒可以由此看出,在刘邦身上还没有罩上温情脉脉的纱幕。……在老父及群臣面前搞笑等近乎恶作剧的事情,恐怕也只有刘邦能做出来。司马迁委婉透露的刘邦 生活性格的侧面,乍一看是其缺点,但在刘邦身上表现出来,却并不给人以面目可憎的感觉。原因大概就在于,这种性格透出浓厚的人情味,说明刘邦虽贵为皇帝,但在他身上还没完全除掉来自社会基层的质朴和坦诚。同时更应指出,刘邦这些看起来仿佛是缺点的东西,并不掩盖他性格中另外一些讨人喜欢的内容,……刘邦性格的另一面在群臣中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之如同磁石般地把灿若群星的英雄豪杰聚拢在一起,不计成败,义无反顾,群策群力,共逐一鹿,终于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③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