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石府之内,原来是一座书库。
孙文扬把他送入书库之内,道:“库中藏书,都是中原各门各派自认的绝世之学,本宫为顾及中原武林朋友失手落败之后,进修无据,怨天尤人,指称本宫有失公平之道,故凡失手落败后的朋友,都被带来此处,任由在此书库之内住留一月,饱览中原武学精粹,再送往炼谷,自去进修,以示本宫胜在有道。”
史莒道:“老前辈的自信心倒是强得很。”
孙文扬道:“炼谷之内,尽多中原朋友,少侠他日相见之后,当知老朽不是空言自夸。”
史莒道:“这样说来,晚辈如幸能在此书库之内找出制胜贵宫之学,算不得有承贵宫之情。”
孙文扬笑道:“这个少侠何须提起。”
史莒笑道:“有话说在前面,晚辈便能心安理得,不会生出有亏行止之感。”
孙文扬道:“现在话已说明日了,少侠赶快用功,一月时光转眼即逝,望你好好把握,老朽不多舌了。”
留下史它独自一人在书库之内,转身而退。
史莒瞧着他的背影笑道:“晚辈先讲过老前辈了!”
“嘭!”的一声,一道石门在孙文扬背后落下,隔断了史莒的视线,现在史莒所能见到的只有一架一架,一层一层,满眼的书了。
史莒瞧着那些书发了一阵呆,真想不到“紫府神宫”的神通如此广大,居然把中原武林各大门派各家的武学搜集了一屋子。
史莒面对如此琳琅满目的奇书,一时之间,竟不知从何处着手。
架上书籍,是以分类法,编号排列,全库约分为练气练形与修养三大部分。
练气部分以少林寺易筋经为首,另有中原武林各大门派奇人异士一百七十六种内功心法。
练形部分,又按兵刃、暗器、指、掌、脚、轻功分类分门而列,一共有三千九百五十三种之多。
修养部分也有一千零六十八种。
真是浩如烟海,目不暇接,而要把这些书读完,莫说只有一个月,就是用六年整个地时间,恐怕也不容易做到。
史莒随意翻了几本,觉得本本都是绝世之学,各有通天之路,一时之间,也无法辨别孰优孰劣,竟是难以取舍。
“唉!”
史莒只好什么书也不看,先就自己的需求,作了一番检讨,摒去患得患失,贪多无厌,好高驾远的心理,决定了一个进度。
第一,他先从兵刃部分刀法类找去,入眼就瞧见了自己家传的“金风刀法”,他惊讶不置地抽出“金风刀法”翻开一看,敢情,这竟真是他家传的“金风刀法”。
从这本秘籍的装订形式推测,只怕这一本才是原本,而自己的那一本反是抄件。
这本书史莒早已了然于胸,不必为它浪费时间,现在他急于要找寻的是在刀法之内有没有“三才刀法”。
不幸“三才刀法”未见收罗在内,但他发现“金风刀法”的旁边放着一本残篇,没有名称,但书眉上有“紫府神宫”批了几句话:此刀法与“金风刀法”暗含相生之机,惜残缺不全,难有大用。
史莒仔细看了下去,看了半天,只是半招刀法,心中似有所得,又似有所失,大有弃之可惜,嚼之无味的感觉。
最后,他一狠心,不求甚解地把这半招刀法背熟记在心中。
要知一月时光短暂有限,不容他照谱习练,他只能采取背诵之法,先熟记在心,将来再深入研究。
之后,史莒记熟了少林派的易筋法。
此外,他便别开各大门派,从无门无派奇人绝艺之中,记熟了一种“一心指法”:一种“回天掌法”:一种“霸拳”;一种“飞云”身法和九手擒拿之学。
史莒除了少林派的易筋法,不再学其他门派的武功,他有他的看法。
因为各大门派的那一套,在目前中原武林之中,其成就已是有目共睹,没有什么了不起,倒不如从奇人武学去碰运气,如此获得实学的希望,反而来得大。
同时,他在选择各种武功之时,又定了一个原则,只选那招数最少的,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