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射炫目的光明……
都为亲爱的母亲
锻铸青春的光荣。
写于1999年5月10日至18日数以千计的人来我驻美国使馆吊唁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同志期间。永志###主席5月14日电话中告诉克林顿总统的“我们是一个有12亿人民的国家,每个中国人的生命都是极其宝贵的”。永志近五千位美国各界朋友和旅美侨胞、留学生的慰问信。
科索沃烽烟四起(1)
1998年9月30日,我馆举行了国庆招待会,南斯拉夫及塞尔维亚共和国官方出席规格较高,人数也多于往年。10月1日,除值班人员外,全馆放假。我也外出采购食品,使馆实行伙食自理,我夫人申雪茹因母亲生病暂不能来馆,一应后勤事宜由我自己料理。
回到使馆已经天色向晚。值班人员告诉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鲁蒂诺维奇紧急约见我。我请值班人员回复塞方,会见定在晚上7点。我急忙换上西装,赶到塞尔维亚总统府。这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会客室里挂着几幅古老的油画,作者都是塞尔维亚著名画家。宾主落座之后,米鲁蒂诺维奇总统说:“我知道今天是你们的国庆节假日,很抱歉,在节日里打扰您。前几日在科索沃发生了塞尔维亚警察同阿族恐怖分子的武装冲突,打死了五名恐怖分子,平民也有伤亡。西方国家借此大做文章,扬言要对南斯拉夫动武。我代表最高领导层,并受米洛舍维奇之托,恳请中国最高领导设法阻止西方借科索沃问题对南斯拉夫动武。”我允诺将他所说的立即报告我国领导人。
原来,从1998年9月开始,塞尔维亚军警对阿族解放军发动了强大攻势。9月2日,塞警与阿族武装分子在普里兹伦南部地区展开激战,二十多个阿族武装分子被击毙。接着,塞警在科索沃北部地区向“恐怖组织”发动全面进攻,“阿解放军”遭受重创。这时,西方舆论大哗,叫嚷南斯拉夫对科索沃实施“种族清洗”,必须对南斯拉夫动“真格的”。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重返南斯拉夫,继续“穿梭外交”。
9月12日,北约理事会开会,讨论对南斯拉夫进行军事打击问题。北约秘书长于13日凌晨宣布,北约决定下达对南斯拉夫进行空中打击的“可行动命令”,但鉴于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同米洛舍维奇总统的会谈取得重大进展,北约决定推迟96小时执行这一命令。
霍尔布鲁克的“穿梭外交”同北约的军事打击配合得多么巧妙,多么丝丝入扣。这就是文事武备,任何谈判得失与胜败都同实力密切相关。北约的决议,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南斯拉夫头上,米洛舍维奇同霍尔布鲁克的会谈不可能是平等的对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此之谓也。
米洛舍维奇同霍尔布鲁克(实际上是南斯拉夫同美国和西方)争议的焦点是北约派军队进驻科索沃问题。南斯拉夫反对科索沃问题国际化,不愿交出科索沃的主权。而霍尔布鲁克则强调,只有向科索沃派驻北约军队,才能制止塞族对阿族的屠杀。谈判十分艰难,霍尔布鲁克步步进逼,米洛舍维奇顽强固守,但最终不得不做出某些让步,双方于13日就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达成协议。协议要求南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把军警数目撤至1998年3月科索沃危机前的水平。南联盟同意就执行安理会有关科索沃决议接受国际核查。核查工作分两部分,一是由欧安会组织派遣两千人组成的核查团进驻科索沃,负责地面核查;二是北约非武装飞机在科索沃上空执行空中核查。
9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美国等提出的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决议。会议经过激烈的辩论,以14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有关科索沃问题的1199号决议。决议认定科索沃局势的恶化对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并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要求当事方停止敌对行动,改善人道状况,并无条件地开始对话,特别要求南安全部队停止对平民的一切行动,从科索沃地区撤出用于镇压平民的安全部队。如该协议得不到执行,将考虑为维持或恢复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和其他措施。
北约的决定、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给南联盟带上了“紧箍咒”。协议要求当事方停止敌对行动,要求南联盟撤出后增的安全部队,但对“阿解放军”却没有什么约束。特别是“采取进一步行动和其他措施”,暗含杀机,为以后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埋下伏笔。
10月27日,北约理事会再次召开会议研究科索沃问题。会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称,北约理事会认为,南联盟基本履行了米—霍协议中有关撤军的内容。科索沃地区的塞尔维亚军警已基本恢复到当年3月科索沃危机升温前的水平。鉴此,北约决定不定期推迟对南斯拉夫的空中打击计划,但未取消该计划。
随后,欧安会组织科索沃核查团团长沃克尔(一位英国的退役将军)率核查团成员进驻科索沃。北约的“非武装”飞机开始在科索沃上空侦察。战争暂时被推迟了,而实际上,这是在为北约实施对南的空中打击做准备。南斯拉夫的上空没有云开雾散,战争的阴霾正从四面八方合围……
这里我想引用南斯拉夫诗人巴甫洛维奇《预警》一诗的最后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科索沃烽烟四起(2)
几句:
环绕着我飞翔
慌张地向我警告
三只黑鸦
越过我身躯
飞向南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是谁点燃了导火线?(1)
1999年,带着躁动和不安,带着不祥的阴云,降临在南联盟这块土地上。美国和北约加紧投棋布子,军事与外交活动交叉进行,紧锣密鼓地为打击南联盟做准备。
刚刚跨进新一年,科索沃解放军就对塞尔维亚军警频繁发动袭击,制造更大事端,极力推动事态国际化;塞族军警则加紧对阿族武装进行围剿,力图尽快平定科索沃“叛乱”。科索沃局势更趋白热化。
1月8日,阿族武装对塞族武装的运输队发动突袭,绑架了8名塞军指战员。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就此同阿族武装进行谈判,后者同意无条件释放8名南塞官兵。在1999年伊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阿族武装就对塞族警察、军队及平民发起80余次袭击,造成10人死亡,5人受伤。
塞尔维亚内务部队对“科解”的冬季攻势进行反击,对阿族武装进行大规模清剿,于是震惊舆论的“拉察克事件”发生了。
据南塞方面报道,塞尔维亚警察到拉察克村搜捕杀害塞族警察的凶手,同阿族武装发生激烈冲突,至少15名阿族武装分子被打死。据南塞方面宣称,塞方在采取行动前,曾通报欧安组织官员。后者还派了观察员,乘美国外交牌照的汽车前往事发地点。当天晚上,“科解”发布消息有7人死亡。次日清晨,拉察克村又重新被“科解”占领,阿族武装人员陪同欧安组织观察团记者来到离村庄不远的山谷,发现了45具尸体,其中有妇女和儿童。南塞方面人士认为,现场是阿族武装刻意制造的,说“科解”乘夜色返回村庄,为死去的“战友”换上平民服装,制造了屠杀无辜平民的现场。但是,西方外交人士及一些主流媒体则不相信贝尔格莱德官方的论断。他们宣称,塞尔维亚警察于15日晨包围了拉察克村,同“科索沃解放军”交火,打死了几名“科军”武装人员,然后进入村庄搜查。他们发现了藏在地窖中的一群人,其中有妇女和儿童,将他们赶出村庄,在离村不远的山谷中将他们屠杀。
16日,欧安组织科索沃观察团团长沃克尔召集了一些西方记者前往拉察克察看,他当即发表声明,宣称塞族警察打死的是阿族“无辜平民”,表示“为这一残忍的屠杀行为而感到无比震惊”。西方舆论随之大哗,纷纷谴责塞族警察对阿族平民进行“大屠杀”,实行“种族清洗”。第二天,塞尔维亚总统米鲁蒂诺维奇发表声明,指责沃克尔“散布谎言”。塞方解释说,塞族军警在搜捕杀害塞族警察的凶手时,同阿族武装发生了激烈战斗,迂回转战到山谷地区,打死一些阿族武装分子,其中没有平民。
沃克尔的声明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而对塞尔维亚当局的辩解却充耳不闻。这使南联盟当局对沃克尔十分恼怒,宣称他在没有经过法医和警察验证的情况下匆忙下结论,指责他“既是法官又充当陪审团的角色”,要求欧安组织撤换驻科索沃观察团团长,并宣布他在48小时之内离开南联盟。
1月19日,北约欧洲盟军司令克拉克将军匆忙飞抵贝尔格莱德,会见米洛舍维奇,带来了北约理事会“决定性的口信”。克拉克将军把他带来的南塞军警的罪证——四张关于“拉察克惨案”的血淋淋的照片甩到桌子上,要米洛舍维奇不要辩解,这就是南塞军警屠杀无辜平民的铁证。他带来北约的口信是:南联盟必须撤回“超量部署的武装警察部队”,从而创造条件使欧安组织公正独立的调查得以进行。克拉克口语强硬,以带威胁的口吻说:“南斯拉夫必须执行国际组织新的决定性标准(指南联盟在科索沃部署武装军警的数量)。”米洛舍维奇不买克拉克将军的账,他强调,南联盟将继续奉行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主张,但同危害科索沃各族人民的恐怖主义进行斗争是南联盟的合法权利。米洛舍维奇声称,“拉察克事件”是一出有意策划的闹剧,他还指称克拉克将军是战争贩子。
次日,米洛舍维奇在会见俄罗斯第一副外长阿夫杰耶夫时强调指出,欧安组织观察团执行任务时应以南联盟政府同欧安组织达成的协议为基础,必须采取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
此时,美国和西方政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