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残阳如血剑气如霜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咀?1】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一方面组织在南洋、美国的侨界募捐,另一方面依然力图从日本财团和政府手里获得援助,他曾对日本财界*涩泽荣说:“我们这些同志,准备卧薪尝胆,如果军费筹集能获解决,则图再组织讨袁军队。”并希望涩泽荣说服日本政府,尤其是陆海军省,对此行动给以援助。同时,他又致函日本内阁首相大隈重信,要求日本政府支援中国革命,以“救东亚危局”。革命经费从国外筹集,争取外国政府援助,无可厚非,求得别人的援助自然要给予人家一定补偿,也再正常不过,但决不能答应诸如“将满洲委之于日本”这样的卖国条款。

孙中山“联日讨袁”的做法,使他获得了一部分政界人士的支持,同时也使日本政府对其活动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毕竟因为日本在龙口登陆与德作战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正在与日本据理力争,此时曾经的临时大总统站在自己一边,确实不是一件坏事。

中华革命党在不长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到五十多个支部,近万党员,大部分在国外,大都是些精英分子,有知识、有闯劲、有理想、肯献身,他们在国外的一切努力,只不过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当反政府的乱党,如被抓住则性命不保,可为了他们理想中的国富民强,他们无怨无悔。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华革命党和国内普通百姓接触很少,他们的主张根本不为普通百姓所知,当然就无法让百姓所理解,更不可能让百姓所接受,在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广大群众支持的情况下,孙中山在1914年6月至1915年12月,一年半的时间里,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后发动大小武装起义四十多次,平均一个月两次多,死伤甚巨,无一成功。笔者认为这绝对是不顾条件的军事冒险,是拿革命青年的性命当赌注,做着成功几率微乎其微的赌博。

就在这当儿,袁世凯复辟了,前文咱们说过,这老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么折腾了没三个月,就完蛋了,孙中山的革命党大都在国外,反应慢了点,袁世凯倒台的又太快,以至于以“倒袁”为己任的中华革命党竟然在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中无所作为。待到袁世凯一死,中华革命党似乎一下找不到革命方向了,袁世凯也死了,黎元洪也就任了,民国又共和了,你革命党还准备革谁的命啊,于是在1916年7月,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一切党务。

从派系根源来说,同盟会的孙中与南洋军官黎元洪自然不属于一派,但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与黎元洪同属南方革命党阵营,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阵营泾渭分明,而且黎元洪这个人对于共和还是十分推崇的,这点上,孙中山对其没有意见,因此当黎元洪继任总统,延续共和体制后,孙中山停止中华革命党的活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于是孙中山回到上海,同时将革命党总部也迁了回来,如果之后不再发生什么大事,也许孙中山真的会退出政坛,就象当初卸任临时大总统时一样,去做他的实业救国之梦。可是,深处乱世,寻一方可以安睡的床都不容易,做梦就更别想了。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嘁了咔嚓解散国会,遣散议员,孙中山义不容辞的再举义旗,3日就联合在沪的陆海军商量,咱们组成讨逆军,收拾张勋去,这次孙先生的行动比之护国时要快的多,可不争气的张勋倒的速度比袁世凯快了8倍,打倒张勋,人家段祺瑞给包办了,起了个名叫“三造共和”,“一造”是逼清帝退位,“二造”是逼袁世凯退位,孙先生又没赶上。

这“护国运动”以及之后的反对张勋复辟的运动,虽然将某些人的帝制梦想彻底击碎,但同时也使原来相对稳固的军政体系发生动摇,中央政府原来赖以维稳的北洋军出现了以代总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总理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北洋新锐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各自拥兵自重的局面,另外阎锡山的晋系也有了充分的发展,中央政府对各地军政势力的约束能力越来越弱,护国战争中云南滇军和广西桂军异军突起,借讨袁之名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经过一番混战,以唐继尧为首的滇军实际控制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以陆荣廷为首的桂军在挤跑了粤督龙济光后,实际控制了两广,并将触角直抵湖南。按理说,你们宣布独立,起兵反袁,袁取消帝制了,你们觉的不过瘾,那他都死了,共和政体也恢复了,你们总该收手吧,可在黎元洪就任总统后,实际上对南方各省根本无法实现实际的管辖。

段祺瑞重新上台后,并未去恢复被张勋解散的国会,并废弃《临时约法》,“府院之争”的时候就想把这些个劳什子干掉了,张勋老儿既然已经替我办了,我没有理由再把他弄出来啊。没有国会的共和国,共的哪家的和啊。军人出身的段祺瑞,虽然号称“三造共和”,但他更喜欢拿枪说话。

在当初“府院之争”之时,身在上海的孙中山支持黎元洪反对对德宣战,德国政府为了利用孙中山政治影响,密赠孙中山200万元【注22】。也有说是150万的,总之这时候孙中山手头有些钱,即使做革命的事情,光有革命精神也是万万不行的,这不张勋一复辟,他就拿出了一笔钱给了海军总长程璧光作为军费,使其能率海军第一舰队南下,【注23】。自己也同时带着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为什么南下呢?因为早在“护国运动”时,孙中山就与这些军阀势力取得了联系,并且因为“反袁”而结成了统一战线,所以张勋复辟,孙中山依然希望借助南方军阀的势力以打倒张勋,还没到广州呢,张勋就完蛋了。可段祺瑞废弃《临时约法》和旧国会,这与张勋何异啊,孙中山及其同志们听到这个消息,义愤填膺,于是邀请已经没事可做的国会议员们南下护法,“全体南下,自由*,以存正气,以振国纪”。我有钱,你们只要肯来,食宿行我来安排。

再说这滇、桂军阀陆荣廷和唐继尧,可不是省油的灯,借护国之际谋得的地盘,自然不肯交出去,但如果直接对抗强大的北洋军,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正好这时候,孙先生来了,这可是当初中国第一大革命党同盟会的一把手啊,这可是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啊,这可是当初民国第一大*民党的名义党魁啊,他的号召力太大了,现在他不是号召“护法”吗,好啊,咱们也拥护“护法”,名正言顺的继续独立。

孙中山一看有陆荣廷、唐继尧和海军总长程璧光的支持,底气自然就足了,来到广州的国会议员已经有150多了,虽然不足法定人数,但非常岁月行非常之事,不得已而为之,一切从简,先把会开了,咱这个国会就叫“非常国会”。人虽然不够,但会开的挺正式,一条是一条,一码是一码,通过了《国会非常会议组织大纲》、《*军政府组织大纲》,决定在《临时约法》之效力未完全恢复前,*之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之;大元帅代表*。然后会议进行了*选举,让国会议员们选,毫无疑问海陆军大元帅非孙中山莫属,一呢人家有资历,有威望,如果没有的话,议员们也不会千里迢迢跑广州来,二呢国会议员们刚让军人给解散了,自然不可能再选军人当一把手。当然,也要给这次支持孙中山“护法”的军人们以回报,人家好歹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对抗强大的中央政府啊,所以唐继尧和陆荣廷被选为元帅,9月10日,孙中山在广州穿上了大元帅的戎装发表就职宣言,就任军政府大元帅,并任命了一批内阁成员,政府就是政府,麻雀虽不大,五脏却是不能少的。可三个元帅只有孙中山老哥一个就任了,两个真正手握兵权的元帅都没来,人家俩人心说话,你孙中山要枪没枪,要钱没钱的,来这动动嘴,就大元帅了,如果我们想让人管的话,直接听中央政府的不就完了,何苦和人家北洋系决裂搞什么“护法”呢,你孙中山看来脑袋糊涂着呢,摆不正自己的位置,那我们要给你提个醒,让你明白这里是谁当家。于是唐继尧只接受了章太炎送到云南去的元帅印,但不肯举行就职典礼,而陆荣廷根本就不接受这个官衔,什么元帅不元帅的,我手里有枪有人,这里就得我说了算。孙中山这边虽然名义上叫军政府,一把手叫大元帅,架子搭的挺象那么回事,但却是一个没有武装力量的伪军政府,积极拥护和支持他的,只有程璧光率领的海军第1舰队和原由李烈钧指挥的驻粤滇军张开儒、方声涛的两个师,以及广东省长朱庆澜交给军政府指挥的20营省属警卫军。

军政府成立后,以孙大元帅名义通电否认冯国璋为总统,宣布段祺瑞等为叛逆,下令北伐,发动了护法战争,四川、湖北、陕西、浙江、湖南、安徽等省宣告独立,在短短几个月内,护法的烽火遍及十几个省份,";纵横于大江南北,如火如茶,一日千里,皆以拥护军政府为名";,只可惜以你为名可以,受你管辖的不干。一群地方军事割据势力借“护法”之名,对抗中央政府,也许有维护正义的成分,但巩固自己既得利益也是必须考虑的原因之一。孙中山曾计划把各地的护法力量纳入军政府的统一指挥之下,但根本没人听你的【注24】,自己坐在总统府起草命令,起草完后发出去,辗转各个渠道,但殊途同归,都进了废纸篓。再说这老百姓,哪里懂得什么*与*、专制与共和啊,讲那大道理谁明白啊,国会解散与否与我们何干啊,我们只知道有皇帝的时候,哪怕皇帝是个三岁顽童,我们顶多是受受洋人的欺负,国内大部分地方还是太平的,可自从你们搞了个什么“辛亥革命”之后,今天换总理,明天换总统,间或还蹦出俩皇帝,这*已经六年了,天天你打我、我打你,就没消停过,你们有完没完呐。

孙中山此时的处境无疑是尴尬的,在军界,他始终没有威信,没有当年袁世凯坐镇,四海宾服的气势,而在民心思定普通百姓中间,其威信也因一次次的发动战争而降到了冰点,那么单靠极少数的知识分子精英层的支持,想把握住纷乱的中国政局,实在是有心无力。

人家陆荣廷不光不接受元帅的任命,还公开说,“自无另组政府之必要”,“以后广东无论发生何种局面,概不负责”【注25】,意思就是说,咱们护法就护法,你另立中央我是不同意的,唐继尧虽然没有陆荣廷说的这么直接,但不听你号令不受你节制是旗帜鲜明的。你自称代表*,可老百姓不认可你代表,军队不服从你领导,其他国家有什么外交上的问题也不找你,国会代表开会选你吧,还不够法定人数,不光两个元帅没就任,分封了一通部长,只有陆军总长张开儒一个人上任,这使得孙中山军政府的合法性遭到了广泛的质疑。

你这边风风火火的搞自治,我就堂而皇之的出兵*,段祺瑞不顾代总统冯国璋的反对,当即决定向南军发难,武力统一。这可好玩了,南方打的是“护法”的大旗,宣称是真共和*伪共和之战,这其中分两派,一派是孙中山所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希望恢复张勋复辟前的国会,那个国会里,国民党占了绝对优势,后来这些人很多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如果成功,孙中山是有可能借国会之力取得国家领导权的,这是合理合法的,因为当初宋教仁领导国民党时,这些议员们可是*选出的,凭借合法的手段实现权力,本就是*的一大特色,所以孙先生如果真的寄希望于通过恢复国会而取得国家领导权,完全正确,无可厚非,只不过想的天真了些。另一派是陆荣廷、唐继尧所代表的军阀割据势力,他们对国会啊共和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好感,只不过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继续保有护国战争时攫取的既得利益才是真的。北方打的是“统一”的大旗,宣称是平灭反政府割据势力,而北方在“统一”大旗下,又分两派,一派是携皖系而自重的总理段祺瑞,执意“武力统一”,就你们南方那点兵那点将,竟然胆敢向我强大的北洋军叫板,我直接平了你就算了。另一派则是直系领导人代总统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 咱们安抚一下南方各派,求同存异,不要动不动就拿刀动杖的,小心眼就是,你段祺瑞如果真三下五除二把南方给剁了,你的势力得多大啊,我将何处容身啊。

在各怀心腹事的氛围当中,南北战争开打了,战场湖南,陆荣廷、唐继尧虽然不听总统府号令,但北抗段祺瑞还是有共识的,现在的桂系,滇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并且是在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因此打的比较坚决,而北洋军则不同,想当年袁世凯掌权南北议和的时候,那是铁板一块,令行禁止,可老袁一去,现在的北洋是直、皖、奉三大系加若干小系,各打各的算盘,想再拧成一股绳,已经不可能了。段祺瑞以陆军总长身份直接指挥“武力统一”,他命令直系部队打头阵,这也太明显了点,消除异己也得稍加掩盖啊,冯国璋能干吗?南北两军没打两下,直系的王汝贤、范国璋两个师就罢兵不打了,不光不打,还发表通电,反对内战,主张“和平解决”,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啊,立马就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老百姓管你什么“护法”还是“统一”,谁主和老百姓就拥护谁。段祺瑞派去的湖南督军傅良佐见势不妙,抽身逃走了。护法军乘势向北推进,竟然旗开得胜,直系公然的不合作态度,令段祺瑞手忙脚乱,紧接着南方护法军在四川湖北相继取得了胜利。段祺瑞知道自己被直系给算计了,怒不可遏,找到冯国璋,我是责任内阁总理,却不能行使权力,作为陆军总长却不能指挥军队,我不当了,你另请高明。冯国璋一听,好啊,那就接受你的辞呈,请王士珍继任总理兼陆军总长,然后高举“南北和谈”的大旗,下令南北停战议和。孙中山看见南军获胜,甚是高兴,命令前敌各军乘胜前进,务求“护法”之完全胜利,“舍恢复约法及旧国会外,断无磋商余地”,在大总统已经下令北军停战的情况下,依然叫战不止,置民众于水火之中,必然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其次他都忘了自己的光杆大元帅的身份了,人家前敌众将真正的目的只是保存实力、保住地盘,那个《约法》和国会和这帮军人实在没太直接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此次南军的胜利只不过是因为北军产生内耗而已,并非是你有能力打败北军,现在人家跟你讲和,给你下台阶,你还不马上接着,再往北打,把冯国璋惹急了,劈头盖脸把你揍一顿,那可就连这点家底都赔进去了。所以陆荣廷和唐继尧根本没把孙中山的命令当回事,马上附和了冯国璋的停战命令,大家各自停手。

这孙中山想打,可人家不理他,他还就没办法。段祺瑞就不同了,敢给我下拌子,以为我段祺瑞不当总理不当总长,就奈何不了你们了吗?在段祺瑞及其心腹大将徐树铮的策动下,吉、黑、奉、直、鲁、晋、陕、豫、甘、新、皖、浙、闽13省督军代表分别于1917年12月2日和1918年1月5日,连续召开两次天津会议,强烈要求冯国璋明令*西南,南方这帮小子明显是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如果他们举兵反抗政府都得不到严惩,国家还有希望吗?看见没有,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从总统到各地方领导,全部是军人,而且是实权派军人,商讨什么事不用国会了,就用督军团,大家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