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余贤没有说出彩头。
众人才越发的紧张,想要拿到文会魁首。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余惊圣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绝对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他那人族第一富的名头。
早已经传遍天下了,这可不是浪得虚名。
文院里面的气氛,沉重得就像在进行州试考进士似的。
有人愁眉苦脸,也有人会心而笑。
有人开始书写诗文,也有人提着笔杆哆嗦。
这紧张的气氛。
甚至连正在圣院里监察天下的鸣秋先生,都注意到了这里。
等他看清了文会里面的情况。
不由得哑然失笑。
或许是宁西州读书人那股不服输的劲。
没多久。
就有一个年轻人写出了一首不错的边塞诗。
文气高达九寸半。
只差一点就达到了闻县的入境之诗。
何庆喜不自胜的把诗文收了上来。
诸钧品鉴后交给余贤,余贤看了看。
这篇诗文的文笔比较朴实无华,想要表达的意境也还可以。
吃亏在作者年纪太小。
并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争,阅历不够。
所以尾句点题的时候,表达上出了点偏差。
以至于功亏一篑,没能入境。
不过对于一场文会来说。
这样的作品也算是上等佳作了,毕竟入境诗文可不是那么好出的。
九州大陆每年的文会都是多如牛毛。
就是有些大户人家生个孩子,就能举办一场文会,有些地方下场大雨,也能举办一场文会。
但能传颂天下的诗文也就那么多。
和诸钧小声交流了一下点评意见,点评的事情就交给诸钧了。
他毕竟年纪还小。
和在场的许多人份属同辈,由他点评的确不太合适。
毕竟这里不是路阳,他远来是客。
如果端着圣人弟子的架子,那就有得说了。
即便他还是大学士。
但那张脸还是太过年轻,必须要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
而且,以余贤的名声。
他已经是九州大陆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所以一言一行都会给无数年轻人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