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姬筝回话,文枝桢就摇头笑道:“苒儿,这话不对,邱兄也是有名的才子,我们过来拜访,又有何妨?”
客栈小二见来了这么多人,赶紧迎了过来,只是,却有人比他的速度更快。
随着文枝桢的现身,散在客栈各处的书生抢先一步围了上来,连带着店外也有不少人涌进。
“文公子!”
“原来是文公子!”
“文公子,这次会试,你怎么看?杂文、策论,可有见解?”
“文兄,这次策论太过突然……”
……
话语涌过来,若声音有形,怕要将文枝桢等人淹没。
不过,面对群情激烈,文枝桢只是淡淡一笑,风轻云淡。
“诸位问得好……”
ps:感谢“龙之幽灵”投出的月票!
感谢“改革法国”的打赏!
第五百三十一章文生论利,文士评人
“对这次科举,文某还是有些浅薄之见的。”
文枝桢说话的时候,朝周围环视一圈,见所有人都留神过来,心中大定,接着抬头朝楼上看去,却没有看到邱言下楼的身影,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舒展,口中则在说着:“若说这次的杂文、策论,说难也难,但说简单却也简单!”
“哦?”听到扰的自己坐立不安的题目,在文枝桢的口中似无难处,诸考生不由好奇起来,有心听听这位江南才子的看法。
面对众人瞩目,文枝桢从容而行,来到一处座椅上坐下。
那客栈掌柜倒也识趣,赶紧让小二端了杯茶送去,文枝桢接过茶杯,掀开盖子吹了吹,轻抿一口,当真是吊足了胃口,却还是未见邱言下来,不由暗自摇头,这才开口——
“我等世受皇恩,本就当知国利所在,今后为官,更要兢兢业业,这篇策论便是鞭策、提醒,在文某看来,实在是一场及时雨,如今王相变法,利国利民,为学者正该紧随其后,那策论自然也应紧扣此处……”
“嗯?他这一段话,似乎还有隐意?”曹汉奇眉毛微动。
“能有什么隐意?”倒是周贯冷笑一声,“无非是揣摩考官的心思,指出会试和变法的关系罢了,这点不用他来提醒,谁人不知?只是,知道归知道,有几人能在考场上把握得住?”
另一边,文枝桢话语未停,正在回答几名考生的询问——
“要行国之大利,首先便要知八方各道雨、雪、丰歉之况,执掌各地物价涨落之态……”
这话说出来,令在场诸人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只感文枝桢话中满是深意,不时与自己所做策论对比,有的振奋,有的低沉。
更有人就其人话中的某一句展开讨论,都觉得收获不小。
“不愧是江南才子,见识远超我等!”
“依我看,这文枝桢怕是有宰辅之才,他若能上朝堂,当是社稷之福!”
“这些话,我平时连想都没有想过。更不要说写到卷子上了,这文枝桢的脑子是怎么长得?”
“你是没想过,我倒是曾经想过,但从来没意识到它们能连在一起!”
……
声声议论,气氛变化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