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摆谱子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妫豪钫谆峋褪呛v蔚男轮魅恕"?br>

按照政治学上的定义,权力是一种指使他人、调配资源按自己的愿望行动的能力。权力在人类社会几乎无处不在,最明显的是在正式组织内带有强制性的法理权力,权力所有者一般具有正式职位,享有决策权与对组织资源的调配权;其次是在各种非正式组织中的影响力,如意见领袖、专家、长老等,以其人格魅力、独特背景、知识技能影响追随者;还有一种是在临时性的人际关系中占有的地位优势,如主持人、质问者、指导者等,依靠拥有的暴力、信息、技巧与角色安排等操控、俯视他人。

不管其来源与表现方式如何,权力都是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对象。有权意味着有势,意味着可以控制局面,意味着主导地位和话语权。它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最直接证明。在任何社会,彰显权力都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冲动,甚至比炫耀财富的欲望更强烈。

如同炫耀财富有其实际功用一样,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行为,显示权力也有其内在的实际功用:对外,可以引导其他人以相应方式给予对待,避免遭到怠慢、降格或产生不必要的实质冲突;对内,不断地提醒、敦促他人认同你的强势地位,达到让人信服、遵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每逢一个地方局势紧张,美国就会派航空母舰到附近海域游弋,就是典型的显示权力(武力)的方式。

研究权力政治学的学者认为,权力长期不显示、不运用(运用权力也是显示权力),可能使他人遗忘权力的存在,或者怀疑掌权者行使权力的决心,导致权力效能的衰减甚至失效。古时官员出行时鸣锣开道,被认为是必行的官仪,否则被认为不成体统。郑板桥任知县时,夜间出巡悄无声息,也不用“回避”、“肃静”牌子,只让一小吏打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为前导。时人对此都看不惯,他的朋友郑方坤说他“于州县一席,实不相宜”。

权力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高,对权力的炫耀就越张扬。古代社会,官家无所顾忌地彰显自己的权力。即使牢狱的牢头,也要对新进犯人大打一通“杀威棒”以示权威。现代社会,在民主和多元力量的制约下,权力拥有者变得低调、平和得多,但“摆威风”的喜好并没有从此绝迹。外出时的前呼后拥、“拿腔拿调”、冗长的汇报与审批程序、新上任时的“大开杀戒”、特殊化的待遇等等,都是彰显权力的手段。

人脉

上世纪30年代,胡适在国内的声誉日隆,文化、教育界乃至政界,不少人以认识胡适为荣,“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了社会名流口头上的招牌话语,以至林语堂在文章中拿这开起玩笑。在今天的文艺圈,胡适的名字换成了王朔、张艺谋、艾未未、余华之类,前面照样以“我的朋友”开头;在企业界,“我的朋友柳传志”、“我的朋友王石”、“我的朋友张维迎”也是让人耳朵一震的说法。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要求再低一点,与什么样的人同桌吃饭——是自己所处的阶层和个人的“活动能量”的证明,当然也是显摆的对象。

人际关系有天然性的,如亲戚、同学、战友等,也有人为努力营建的,如各种业务伙伴、兴趣上的朋友。它们之所以成为一种值得显摆的资源,是因为它们的稀缺性和难以替代性:前一种需要天然性的客观条件,可遇而不可求;后一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建立起彼此的了解、信任与互利关系。

中国社会是典型的“人情社会”,民间有“人熟好办事”、“有钱比不过有人”之类的说法,对人际关系高度崇拜。企业招聘员工,社会关系广泛是公开的优先录用的条件;商学院招收EMBA,其天价学费的重要理由,就是高层次的同学关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招生广告,曾赫然标出一些国内企业界风云人物的名字。广告词极具诱惑力:“在这里,你可以跟李宁做同学,称张维迎为老师。”这种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利弊权衡。

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高(级别)、广(范围)、深(交情)”三个特点。精于世故的人士总是有意无意地散布各种传言,说自己“门路宽”、“层次高”、“关系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别人相信你甚至依赖你,从而增加交往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身价。一般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单位的各种庆典仪式,也无不尽可能地邀请到与自己有关系的头面人物,内在动机之一就是公开展示自己的人脉。

与金钱、权力不同,人际交际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不仅不贬值,反而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进一步深化(金钱用一点就少一点,权力的使用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和风险)。这正是它的吸引力所在。此外,人际关系还具有一种玄妙的自我复制、波浪式扩大的特点。如果你的“关系广”,别人希望通过你结识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机会,他也就进入了你的关系网络。在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些交游广泛的半职业性活动家——掮客、社交积极分子、咨询顾问专家以及资深媒体人员,他们将自己原本有限的人脉充分利用,最终由虚变实并不断扩大。这些人不一定是这个领域最有实力的人,但常常是最受欢迎的人。

展示、交换人际关系更适于在私人场合、在小圈子中进行。一则公开的、成本低的东西都不值钱,而且有可能给关系人带来打扰;二则避免被想象成为违背公平原则、损害公共利益的非正常的私人关系。所以有的时候,人们要刻意掩盖自己的人际关系。找政府办事,到企业订单,本来熟悉的对象也要装出是“陌生拜访”,避免让旁人认为有徇私舞弊和暗箱交易之嫌。

。 想看书来

名声(1)

名声是外界对一个人的认识与评价。由于它具有公认性与一定的稳定性,名声一旦形成,就成为个人可以调配的重要资源。好的名声与财富、权力一样,是个人成功的三大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对专业人士、学者等难以在财富和权力方面出人头地的人来说,名声是其一生孜孜不倦、奋力追求的目标,也是重要的生存手段。

名声有知名度与美誉度两个基本维度。知名度是公众、行业、社群对他的知晓程度,知名度越高,名声越稳定;美誉度是外界的认可与排名,一般从能力与道德的角度进行,美誉度越高,表明他在公众或行业、社群的地位越高,话语权越大。

由于名声具有极大的“从众效应”和自我复制功能(与人脉类似),对名声的炫耀、传播能起到直接的增值效果。财富、权力的“马太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要靠把握事后增加的机会来获得,名声的“马太效应”——“从众效应”则迅速、明确得多,当下即可实现。名声制造出更多的名声。当人们了解到你在公众或行业内的名声时,将倾向于按照其他人共同的认识来定位你。只要你能基本保持与名声相对应的姿态,并将这种信息不断地传递下去,就会不断有新人加入对你的信从者和崇拜者的行列,导致你的名声逐步累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这一现象在明星人物身上表现得特别典型。演艺明星是依靠名气生活的群体,名声越大,地位和报酬就越高。水平一般的二三流明星,其报酬水平也要远远高于没有知名度的一流艺术家。所以,艺人及其经纪公司无不极尽所能地进行包装和炒作,大摆排场,大造声势,以此凸显自己的当红形象。一个艺人最大的灾难不是才艺平平,而是场面寒酸,被人认为是不入流的演员或过气明星。这种信息控制不好,有可能使艺人的事业由此滑入恶性循环。

近几年来,韩国电影在亚洲观众心目中地位攀升,但很多韩国大腕跑到欧洲就没了声响,不得不自己带人造声势。2005年5月,在电影《无极》中出演主角的韩国影星张东健参加戛纳电影节,自费带去了22个亲朋好友为自己助威。但偏偏《无极》剧组没能在戛纳主会场的红地毯上走秀,于是,他把大队人马拉到戛纳郊外的一座古堡边,摆POSE亮了亮相。

商界与学界人士在知名度上不能与娱乐明星相比,一般更乐于炫耀自己获得的美誉度。展示媒体、行业对自己的赞誉与排名,在大型庆典、论坛和电视媒体亮相并发言,向合作单位要求特别待遇,都是这类人士显示自己名声的重要途径。这些方式提醒面前的对象:“我是一个获得了社会公认的人,你应该按照相应的规格、待遇对待我。”

在炫耀名声方面最露骨、也最富想象力的知名人士,当数有“股神”和“奥哈马贤者”之称的巴菲特。这是一个精明透顶的商人,他充分了解公众(特别是企业界人士)对他的仰慕,并懂得如何运用这种价值。巴菲特屡次将自己用过的普通物品进行公开拍卖,几乎到了一种上瘾的程度。在1999年的一个慈善拍卖会上,他将自己用了20年的钱包以21万美元的价格卖出;2004年,他在一张1美元钞票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次教会拍卖会上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出;从2000年开始,巴菲特开始在全世界范围拍卖与他共进午餐的权利——“巴菲特午餐约会”,获得的收益转入巴菲特旗下的一家慈善基金会。2003年拍卖地点转到eBay网上进行。2006年,中国步步高公司创始人段永平以62.01万美元的出价,获得当年与他共进午餐的权利。

这些拍卖行为一方面是为慈善事业募款,一方面也是巴菲特对自己知名度的公开炫耀。巴菲特有的是钱,钱对他已经没有太大的激励,他要的是一种自己受景仰程度的证明,以及类似打赌获胜一样的快感。敢于将自己用过的旧东西(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拿出来拍卖,一次共进午餐的机会也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这种骄傲与自负,只有巴菲特才做得出来。

名声(2)

作为一种资产,名声并非由个人完全独占,而是个人和公众共同拥有,具有与财富等其他资产不同的属性与生长规律。妥善地管理名声,通过恰当的摆谱使之保值、增值,成为知名人士的一项重要任务。除了广告式的正面炫耀之外,“拒绝”、“要条件”、“神秘主义”等方式的逆向宣传也不可缺少。这些手段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介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才能(1)

财富可能耗尽,权力可以失去,名声可以毁坏……比较而言,才能则是一种非常稳固的、难以被剥夺的资源,由个人拥有并随身携带。古人说,“家有黄金八斗,不如一技在手”;上世纪80年代,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类的说法。

对大多数人来说,财富、权力、名声这些东西离自己较远,达不到可以拿来显摆的地步,但在个人才能上,即使是一个能力平庸之人,也绝不愿意说自己不行。因为才能是绝大多数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与他人展开合作的前提。在这方面,炫耀、卖弄是永恒的、内在性的,谦虚是局部的、表面性的。

由于才能被隐藏在个人身体内部,不“说”出来别人就难以知晓,所以,对才能的炫耀比金钱、权力更加普遍。这种炫耀是对自我的广告,也是自己给自己的开价。

不仅要“说”出来,还要信心百倍地“说”、有板有眼地“说”。由于知识、能力难以量化和客观鉴定,拥有者与他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自信的表述将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和鼓舞他人,进而尝试认同你对自己的定位。人们会想:“这家伙如果没有那样的本事,可能就不敢说这样的话了。”“如果不接受他的报价,他可能不会乐意工作”。与此相反的状况是,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充分相信自己,别人怎么能相信你呢?

显示才能的最常规方式,就是公布获得的学历学位、职称、工作履历、社会职务以及获得的各种称号、奖项。学历、证书是知识的证明,履历、职务、业绩是能力的证明。虽然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但有着正的相关性,人们在不知情的时候习惯于从这些信息中进行推断。在名片上印上博士、MBA、MPA、注册会计师、兼职教授之类的光辉头衔,在对外发送的简介中精心罗列在著名机构的工作经历、重要职务及所获奖项,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小布什在与戈尔竞选总统时,其宣传班子反复强调他此前的职位一直是正职,是独挡一面的领导者,而不像戈尔一直做的是副手。没有谁批评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出版专著、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或评论、公开演讲,是塑造自己专家形象、显示专业能力的有效方式。稍微有一点成就的管理顾问、营销策划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学者,无不在这方面耗费心力、不吝投入。为扩大摆谱的效果,这些成果与活动不能让它安静地躺在原处:书籍、杂志要摆放在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或家中客厅里,并给部分重要人物免费寄送;相关报道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认识的每一个人;演讲要保留好照片或录像,适时地展示给相关的来宾。

不过,学历、工作经历、头衔都是抽象的,自我夸耀也是值得怀疑的。如果能通过某种具体的事例、细节性的行动展现才华,无疑是更有说服力的,效果更好。这样不仅可感(让人记得住并印象深刻)、可信(真实性强),还能让对方产生进一步的联想和期待,起到放大光环、提升形象的作用。最多被采用的方式是讲述成功故事。这是所有的经理人求职、服务性企业承揽业务都少不了的做法。唐骏最乐意给别人讲的故事,是他在日本留学时发明卡拉OK评分器并把它成功卖给三星公司的故事,这样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他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本身还是一位技术发明的天才。

张艺谋对自己挑选新人的能力非常自信,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让没有任何拍戏经验的新人成名。有一次他拍汽车广告时选中了一个女孩,可是那女孩为了演一部电视剧放弃了。张导后来见到她便说:“你看××拍了那个广告之后,现在的戏一部接一部,多好的机会啊,你却错过了。”

另一种让人对其才能产生深刻印象的方法,就是在某个细部“露一手”。比如随口准确地说出个位数的、甚至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或者一字不漏地引经据典、引用某人原话,不光让人感觉记忆力强、做事严谨,还传递出非常在行、成竹在胸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展示一项拿手绝活,故意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某项难题,都将让人对他(她)的能力产生深刻印象。

才能(2)

除专业才能之外,展露业余才能将使自己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人们会说,哇,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摄影和书法上非常投入,在别人称赞他学术精湛的时候,他说:“我的学术不算好,更好的是摄影”;北京书生公司创始人王东临的简介上,时常提及的是他曾在专业哲学刊物发表过一篇《逻辑学问题》的论文——这样的文章,不是一般的业余爱好者能够写出来的;著名作家海岩的真正职业是上海锦江集团副总裁、北京昆仑饭店董事长,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室内设计,并出版了一本《海岩室内设计》……

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谙熟各类内幕消息、马路情报,也是一种可以拿出来显摆的才能。哪家餐馆的风味独特,哪个酒吧新换了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