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电视剧井冈山15集 > 第51部分(第3页)

第51部分(第3页)

王良、李赐凡同声说:“没有!总部指挥到那里,我们就打到那里!”

罗荣桓:“本来可以派人通知你们,但考虑到你们十师开战以来,一直在最前线,同志们都很辛苦,咱们红四军原地休整,而你们却又要连续作战,所以特地招你们二位来,当面谈谈,看你们还有什么困难?”

王良作为军事指挥干部,说话历来很干脆,还是两个字“没有!”

李赐凡:“困难会遇到一些,但请首长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一定同红三军的同志配合好,完成这次追击敌人的任务。”

罗荣桓看看林彪笑了:“好!有你们这个态度,我们就放心了。”林彪向来不苟言笑,话语不多,说出的话也颇干脆:“任务明白了,如果没什么问题,你们就可以走了。”

建宁,是闽西的一座中等县城,隔在武夷山之东。

刘和鼎率军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住进了建宁城。翌日一早,他就骑马率各团团长来到建宁城门外,查看城防。当他看到他的属下有的开进城中,有的在城外构筑工事,有的在城门外筑碉堡,设置障碍,一切都是按着他的命令在紧张进行,脸上出现了少有的喜色。他又率各团团长登上城门左边的小山包。指着打开的地图指指点点,随后又望着远方的地形指指划划。最后刘和鼎指着城外的地形划了个半弧,说:“一线防守,由刘团长你们团负责,二线防守由李团长你们团负责,其余防守城内。各部抓紧构筑工事”。

刘团长感到时间紧,为难地说:“工程量大,一时难以完成。”

刘和鼎严肃地说:“愈快愈好!共军不会等我们做好了工事再来进攻。人力不够,老百姓有的是。”

没有人到乡下拉夫,没东西找老百姓要,这就是国民党军队的逻辑。一时间,城外的村庄村村狗叫鸡鸣。拉夫、抢东西的国民党士兵嘴里叫着、喊着、骂着、甚至动手打着驱赶老百姓,挖沟设防。敌兵碰到什么抢什么,有的背门板,有的扛木头,还有的抢粮食。弄得家家户户哭叫声不绝于耳。这一天,他们又到村里抢东西,一个老婆婆哭叫着死死拉住一个背门板的敌兵死也不放手,敌兵将老婆婆踢翻在地。又有一个敌兵背着抢来的被子出了农院,后面又是一阵哭叫声。整个村子被闹得沸沸扬扬,混乱不堪。

在城外,经过两三天的突击开挖,山包之间,庄稼地之间,正在形成一条长长的壕沟。老百姓在敌兵的逼迫下,挖沟担运土方,稍慢就遭到一阵鞭子的毒打。

建宁城内,也是家家关门闭户,店店封门打烊。偶而出现一两个行人也是行色匆匆,不敢停留,生怕惹祸上身。巡逻的敌兵则在城中横冲直撞,毫无顾忌。

刘和鼎把师部设在伪县政府内。工作人员忙着架设通往各团的临时电话线路。电台人员则正在呼叫着同上级取得联系。刘和鼎颇为满意地视察防务回来,立即部署防务事宜。

根据毛泽东、朱德的命令,红四军留广昌休整,毛泽东、朱德俩人和总部人员率领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分两路快速进逼建宁之敌。在闽赣交界处的武夷山中,红三军团,以一路队形急行军。战士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身体弱的战士相互掺扶着,你帮我,我帮你。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同战士一起徒步行军。

彭德怀在行车中突然看见了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曾受过伤的梁兴初,极为关切地问:“小梁,伤这么快就好了。”

梁兴初干脆地回答:“报告首长,全好了!”

彭德怀打趣地说:“说不定是偷着跑出来的吧?”

梁兴初傻笑了一声,身边的战士都笑了。梁兴初上次负伤,伤口未全愈,他就要求上了前线。这次急行军中他忍着隐隐作痛的伤口,一直坚持着,一个战士替他背枪,他也不让。刚俘虏补充到连队不久的新战士,好奇地问身边的班长梁兴初:“班长,刚才和你讲话的那个人是谁?”旁边一个老兵抢先道:“他呀。你连他都不认识?”他口气中还夹带着对这个孤陋寡闻的俘虏兵的蔑视。

俘虏过来的那个战士,茫然地摇摇头。他自豪地告诉他说:“他就是咱们三军团的总指挥,彭老总!”

新兵吃惊地问:“就是那个平江起义闹革命的彭德怀?”

“没错!”

俘虏过来的战士不胜感慨道:“都说红军官长与士兵平等,不是亲眼所见,谁信?”

梁兴初借题发挥道:“红军讲的是三大民主: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没有喝兵血的!你初来不知道,时间一长什么都会明白的。”

这个俘虏战士气愤和惋惜地说:“他们在队伍中大肆宣传共产党共产共妻,青面燎牙,纯属放屁!要知道这,我早就过来了。”

在同样急行军的红十二军,也进入了武夷山的腹地。罗炳辉站立在一块突兀的大石上:“同志们,辛苦吗?”行进中的战士回答:“不辛苦!”

其中一个胖战士说:“说不苦,那是假的。有您军长在,我们累也不觉累!脚下就像生风似的。”

罗炳辉鼓励大家:“说得好!我们就是要脚下生风,抢在敌人前面,消灭敌人!同志们,加油前进,翻过这座山头,就进入福建了!”

队伍中出现了连营干部的鼓动声:“同志们加油前进!”

“揪住敌人的尾巴。”

“……”

19。兵贵神速

5月30日,星期五的初夜。在建宁师部里,师长刘和鼎连日劳累,想解解闷,有人找来了唱闽西小曲的。他坐在竹躺椅上,十分悠闲地听着地方小曲《玉堂春》。伴奏的是一位老者,60余岁,着半旧藏青色长衫,演唱的是两个年轻女子,颀长的身材,颇为娇艳。一个着红色灯心绒旗袍,一个着碎花旗袍。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能有如此艳福也是难得。优美婉转的歌喉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