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吕布发话,太师蔡邕冷冷地回道:“杨司徒你以为我们的朝廷很得民心吗?我被先帝数次流放,游历了大半个国土,那些黎民百姓对先帝重用十常侍卖官鬻爵祸国殃民无不怨声载道,当然朝廷不得民心的不只是十常侍一桩事而已!”
“还有什么事?请蔡太师明言!”杨彪觉得吕布和蔡邕的话都很刺耳,隐隐都有影射某些东西。
“还有什么?!杨司徒心知肚明,还须老夫明言吗?”。蔡邕怒气冲冲道。
“两位都是朝廷重臣,何须如此针锋相对!”卢植赶紧打圆场:“还是我来说吧。
本朝自从开国之时倚重地方豪强,所以纵容地方豪强做大,渐渐成了世家大族。
某些世家大族,老夫说的是某些世家大族,他们拒不向朝廷交税,反而强取豪夺地方平民的田地商铺。
朝廷又正遇到西羌、鲜卑频频寇边,向世家大族那里征不到税,只好向平民百姓征税,所以贫民的负担日益加重,既受世家大族的盘剥,又受朝廷的横征暴敛,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还则罢了,实在难以忍受的便加入张角逆贼的太平道揭竿造反。”…;
吕布点头称是:“太傅所言极是。”
吕布越来越佩服卢植这个老头,卢植是幽州一个极其强大的世家范阳卢氏的家主,出身于世家大族,还能说出世家大族对江山社稷的不利之处,如此大公无私,整个大汉朝廷恐怕只有卢子干一人而已。
卢植求学于大儒马融,与同学郑玄并称海内大儒,与蔡邕共修儒家经典,并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若非小黄门左丰因索贿不成,卢植就能大破张角,成就盖世大功,整个东汉末年,诸多英雄豪杰,若提到立德立功立言的盖世伟人,非卢植莫属。
卢植这么一说,有些出身于世家的大臣也无话可说。
吕布暂时还要利用这些世家大臣来对付董卓和其他敌对的世家,不愿开罪他们,便笑道:“说是自古得民心得天下,似乎这民心很难得,其实不然,这民心最容易得到!”
杨彪等世家大臣拱手道:“奉先公,我等愿闻其详。”
“与周边撮尔小国的国民相比,我们的大汉子民最是温顺,甚至可以说是奴顺,他们最容易满足,只要让他们有口饱饭,他们就绝对不会造反。”吕布说着指了指西边:“在遥远的西方,有个小国叫做高卢,也叫做法兰西,这个国家的百姓最是懒惰,又很刁钻,只要他们的国王或领主让他们稍微不满,他们就全体罢工不做事,逼得国王领主向他们屈服,你们可以想象,若是我们的大汉子民像高卢国的刁民们一样,你们还能如此饱食终日坐而论道吗?”。
说到这里,吕布提高了嗓门,大声说道:“简而言之,想要得到民心,就要让他们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关键是让他们要有饭吃,可是他们如此简单的要求却不能得到满足,一旦遇到饥荒,朝廷补给不及时,地方世家一毛不拔,贫民们只能沦为流民,饿死路边。在座的各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路边的死尸和白骨,有没有扪心自问一下,有没有做到亚圣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
!#
。。
。,
第207章 基本国策
杨彪想起弘农杨家、汝南袁家以及其他世家大族的平时行径,不禁汗颜,羞愧地低下头。 更新
吕布看了一眼卫尉郑泰,赞扬道:“并非所有世家都是一毛不拔的吝啬之辈,像荥阳郑家家富於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因郑家多施粥与贫民,因郑家而得以幸存之流民足有上万。在这里,我替天下难民向公业鞠躬致谢。”
说着,吕布就走到郑泰面前躬身施礼,虽然郑泰一直在跟洛阳那边勾勾搭搭,吕布暂时找不到他勾结王允等人的证据,也顾忌着郑浑,没有处理他,但已经把他视为必定除去的政敌,尽管如此,吕布还是非常佩服他对平民百姓的慷慨。
郑泰自己知道自家事,有田四百顷,一顷地是五十亩,他家有二万亩田地,有这么多地,还经常不够吃,是因为他为了博取名声,故意学孟尝君的做派,说好听一点儿是“交接山东豪杰”, 实际上是招揽了许多没啥真本事骗吃骗喝的食客,真正施舍给穷人的不足招揽食客的万分之一,即便如此,跟其他那些一毛不拔的世家大族比起来,他郑泰就是郑大善人。
郑泰有些羞愧难当,连忙扶起吕布,朗声笑道:“奉先公折杀我了,我自幼通读儒家经典,知道不可为富不仁,知道不可独善其身,需要兼济天下,赈济灾民,乃我儒生应尽之责。”
吕布很感慨地说道:“若是天下世家子弟皆如公业这般慷慨仁义,如公业这般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又何必沦落到如此境地?!”
看着有些世家大臣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吕布觉得,自己不要再深入说下去了,否则这些家伙回去一琢磨总能看出自己对世家的根深蒂固的仇恨,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不管其他地方如何,在我治下的司隶地区,我不希望再有大批饿死路边的流民。诸位,你们只需要从牙缝里挤出一点点粮食,就可以救活数以万计的难民,希望你们抱着仁义之心,多行善举吧。”吕布当然不想把自己这场诗词发布会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