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我坐在垫着布垫的石凳上笑着说:‘莺莺小姐,你这一连串的高帽子,我都有点飘飘然,晕乎乎的了,真叫我不知所措。’
“我这么一说,她们主仆二人也哈哈大笑起来。她接着说:‘还有呢,说先生博闻强识,记忆力很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还说很多赞誉之词,我也记不了那么多。可惜小女子是个女儿之身,不然我也可以投在先生门下,学些知识。不过,我今天能见先生一面,也是三生有幸了!’
“我说道:‘小姐,那都是江湖朋友对我刘基的过誉罢了,是以讹传讹,小姐切不可误信,今天是清明节,你咋不去祠堂祭祖呢?’
“小姐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家历来有个规矩,只准男丁入祠,不准女儿家入祠祭祖,媳妇可以入祠,女儿不可入祠。说什么:女生外相,出家的和尚。因为女儿家早晚得出嫁,是别人家的人,所以不得入宗祠祭祖。’
“我听了不平地说:‘这是什么规矩,女儿未出嫁前还是苏家的人嘛,怎么不能祭祖?这不是重男轻女吗?’
“莺莺小姐平静地说:‘其实我不在乎这个,不要谈这些俗事。刘先生,我听说你是琴棋书画,件件皆能,是高手,今天能否请刘先生弹奏一曲,让我们欣赏一下。’
“我说道:‘小姐,十分抱歉,我对唱歌、弹琴本来就不行,加上长时间没有练习,常言道:三天不摸手脚生。今天弹出来只怕要贻笑大方,有辱视听!’
“莺莺小姐说道:‘先生不必过谦,请先生赐教一二。’
“莺莺小姐转身吩咐丫环梅香道:‘梅香,把指甲盒给先生拿过来,再给先生倒一杯茶来。’
“丫环答应一声:‘是,小姐’。
“我戴上指甲,试了一下音,发现工尺之间和合五之间音不准,高了半度。这是一般人容易犯的错误,这一调基本上很多音都得跟着调整,我依次调整了音阶,再试了一下,觉得比较满意,也就鼓了一曲‘风入松’,小姐两手托着腮,双手肘撑在桌上听得入神,陷入沉思,那个样子好漂亮,我忘了介绍,尽管小姐才十三四岁,模样十分俊俏,真有国色天香之姿,你看她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纤腰袅娜,体态轻盈,将来一定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
“一曲结束,她才放下双手拍掌道:‘好,弹得好,先生,这个曲子叫什么?好像有些悲怆。’
“我说道:‘叫风云松,是描写秋天风吹入松林,松涛霍霍,秋风阵阵,万物凋零的景象,自然有几分悲意。’
“小姐听了点头说道:‘果然是这样,请问先生,你能写下谱教我好吗?’
“我说:‘这没有问题。我现在就给你写下谱来。你先试试琴,再弹一下。’
“小姐和我换了个位置,她就弹起‘雁落平沙’,她鼓完琴后兴奋地说:‘好,这下好多了,以前我总是觉得后面的弦比前面的弦老是高,无法相合,现在就好了,这是为什么?先生。’
“我脱下指甲回答道:‘小姐,那是你没有把工尺与合五之间的半音调出来,于是就形成了越到后面音越高的缘故,今后你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你这里有纸笔墨砚吗?’
“梅香回答说:‘有,旁边那个亭子上就有,先生请随我来。’
“这个亭子是个长方形的亭子,亭子的另一头还有一张石桌,石桌上放着文房四宝,我就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提起笔默写起“风入松”的曲谱来,大约过了一刻,我就将谱写完,小姐走过来,我就把曲谱递给她,她拿在手中看了一下说道:‘先生的字,真是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
“我说:‘小姐,你不要再给我戴高帽子了,这点不过是记问之学,袜线之才,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关于高帽子的事,我倒想起一个笑话来:从前有一个学生在学馆里读书毕业了,准备出门去闯荡江湖,临走时和几个同学一道去向老师告别,同时问老师有什么临别赠言,老师说道:‘你们初出社会,现在江湖凶险,处处充满陷阱,你们一定要万事小心。’一个学生答道:‘不怕这些,老师,我现在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我逢人给他送一顶。’老师听了生气地说:‘我们是孔孟之徒,无论对任何人都要正直、光明正大,你怎么可以用这种下贱的手段去对人呢?’学生忙说道:‘老师有所不知,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听奉承的话,像老师这样正直、善良、刚正不阿的人天下能有几个?’老师听了点点头说道:‘你的话也有道理。’
“几个学生告别老师出门,这个学生对其他同学们说:‘我现在高帽子只剩下九十九顶了!’众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知道为什么?第一顶高帽子在哪里去了呢?
“小姐听了笑着说:‘送给他的老师了!’
“我说:‘对,送给他老师了。现在我有点怀疑你是不是和这个学生一样,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你今天已送了五六顶给我了,已经够了,剩下的九十五顶送给其他的人吧!’
“我刚说完,她们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小姐手拿曲谱,坐在石凳上专心听唱起谱来,用左手在石桌上击着拍,边击边唱。
“我也坐下,这时我看见桌上的竹篮里卷着一幅画,我打开画卷一看,原来就是这幅送行图,不过画还没有完成,也没有题字,我看了一会说道:‘笔画纤细,大概是小姐的大作了。’
“小姐停止唱谱,两眼也就移到画上说道:‘这才真是涂鸦之作,先生不要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