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看到交易名册上,没有兵器时,匈奴王倒是更心安理得。他怎么可能,也不会敢交易兵哭。这才是真正的养虎为患!
这场开市让莫离与匈奴王皆打着不同的算盘,可是这两人最后到底如何,就看命了!
匈奴王看着牛羊换来大量的粮食,大量的棉花布料,知道这些东西比起牛羊来,可以够更多的人吃,让更多的子民不必饿肚子。
而那些匈奴自产的宝石,更让匈奴王意识到,交换真是一个好东西,用自己多余或者并不是非常需要的东西,来换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匈奴也并非一定要靠战事获得更多。
比如今日收获到的,绝对比众人想像到的多。特别是那些之前反对匈奴王与中原开市的部落王们,全都不再吱声。
因为货真价实的粮食和衣物,可以让子民们不必饿死,不必冻死,这才是大家真正需要的。争来争去,不就是为了吃喝吗?
匈奴王也没说道那些部落首领有何不妥,只是命子民来领取今日的粮食。
有些东西说再多,倒不如让他们亲眼瞧瞧,什么才是对,什么才是错。
匈奴王希望有一日,自己真的能像自己所想的那般,带着子民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至于那位莫世子,这次匈奴算是欠了莫世子一个天大的人情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六章 十年太平
匈奴王坐在营账内,账子里的放着一口很大的火盆,可是火盆里却并不是中原人用的银霜炭,反而是中原寻常百姓用的黑炭。
虽然可以取暖,可是燃烧起来味儿非常大,特别的呛人。
不过匈奴人已经习惯了这些黑炭,而且就连这里烧的黑炭,也是从中原人处换来的。有这些黑炭就可以取暖,哪怕有些味儿,至少不会让人冻死。
这次的事情,确实是莫世子的相助,匈奴王一直想着如何还这个情,莫家军虽然威武,虽然手握重兵。
可是莫家军只是中原皇帝的臣子,臣子私下作决定帮助敌国,这是死罪。不必说在南宫国皇帝哪里了,就算是在匈奴也是如此规定的。
可是匈奴王却并不认为这位莫世子帮匈奴,真的只是因为两国都深受战乱的影响。
或者他还有其它的原因,不过至少他对匈奴伸出的缓手,这个人情就必需要还的。匈奴人重情重义,虽然野蛮,可是却不是忘恩负义之罪。
特别是匈奴王,也许还情是假,更多的是匈王想好好试探试探 ,这位莫世子到底示好匈奴有何意图。于匈奴有好处,还另有所图。
匈奴王也没多想,直接在兽皮上开始书写,至于写什么就无人得知了。不过写好之后匈奴王立马派人送到莫家军营外。
莫离接到匈奴王的手书时,脸上的表情就有些平常了。好似早就料定了,匈奴王会有此一举似的。
而匈奴王给的是一张停战协议,而且上面的年限是十年。莫离顺手就派人把这张兽皮送往京城。希望爷爷没气的想来边城抓自己吧!
老侯爷真是气死了,自己的儿子为了帮匈奴人,居然让边城的商人与匈奴人互市。
之前老侯爷与皇上的意思时,再看看,若能不开战最好不开战。可是也没想过帮着匈奴人解决困境,如果匈奴人都饿死了,怕是自己更加高兴吧。
可是现在木已知舟。老侯爷看着坐在龙案前,脸上表情阴晴不定的皇上。
直接就跪下了,脸上难得的露出肯求之色。这也是老侯爷多年来,第一次求皇上,求皇上开恩,不要因莫离一人的失误。而害了整个定背侯府。
老侯爷真是想不明白。孙儿好好的,怎么会犯蠢呢?他难不成忘记了他老子,就是死在年年征战上。
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打得匈奴人原气大伤,干嘛要去帮那些匈奴人呢?不要说皇上了,老侯爷自己都气,都想好好拍死莫离。
“皇上,请您给老臣一次机会。老臣一定将功补过,把那个不争气的东西抓回京城。任由皇上您处置。”
南宫明早在莫离送回第一封折子时,就与朝中大臣们商议过此事,好好清点过户部的账目了。
国库确实不充足,想要一直支撑战事,确实很吃力。而且兵部也把前方伤亡的名册送回京城,死伤确实让人忧心。
这样看来,莫离的帮助边城与匈奴人互市。维持边城与匈奴的和平,倒确实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可是南宫明心里却多少不安,会不会莫离另有打算呢?
还是因为自己多想了,莫家人确实只是忠心于国,忠心于百姓呢?可是不管真实如何,也不得不防。
南宫明起身,走下台阶,上前扶起老侯爷。一脸的真诚,“老侯爷不必如此,世子爷也许另有打算,只是未提前通知京城。
这才让朕与老侯爷,皆是措手不及。不过朕相信老侯爷的忠心,老侯爷在朕离京城,护京城有功,朕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