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始暖,街上出游的闺阁女儿见多,穿着如裁新叶新蕊般轻软罗裳,脚步轻盈地穿过街市,仿佛一串串花朵开在春花未吐之时。巡街的官军每隔一刻钟就能见到一拨,打的是“防宵小护良家子”的旗号,实则这般频繁巡街,也是为观赏佳人,这便是是平民式的相亲集会。
嗯,如今南京就是这么半是温柔含蓄,半是大胆豪放。
“有人说那位御前诗家在祈泽池题诗,我们也去看看。”
若只一两名少女,断然不好意思去,但一大群少女凑在一起,便是说去就去的。少女们几人挤一辆马车去祈泽池。王醴的属官此时迎头赶过来,宋则宜“啧啧”道:“如今的女儿家可是越来越敢言敢动了。”
张掖城却道:“往上数千八百年,女子见潘安宋玉卫那般儿郎能掷果使盈车,如今的女儿家才哪到哪,不过是结伴去看人题诗,算什么。”
“便是千八百年前,也没吾等什么事,吾等这般相貌在那时,恐连结亲都难,没哪家女子瞧得上啊!”
三个相貌绝对不可能引来掷果盈车,确实如今都还同样还没女子瞧得上的光棍汉互视一眼,宋则宜尴尬撇开脸,张掖城快要笑死。宋则宜说话永远打倒一大片,身边的人不管谁永远没有不搭进去的。好在王醴从不在意这些,不然遇上个心量窄的上官,宋则宜指定别想好。
“御史,你听……”
王醴二话不说,掉转马头往长安右门去,登闻鼓院便设在长安右门。属官叫王醴听的正是登闻鼓院传来的,可以上达天听的登闻鼓声,那一声声一阵阵急促而洪亮,如同敲打在人心头的,来自于万民的诘问。
一路急行到长安右门,王醴来得不算早,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等督察院上官大多都已到场。几位督察院上官见王醴来,冲他招手,示意他过去。
王醴行礼罢,便听御史大夫道:“我记得宣庆六年负院是你和于则敏监举?”
“正是。”
“敲登闻鼓的是光山县学子彭定远父母。”
“淑宁郡马?”
“正是,彭定远父母状告的正是淑宁郡马,道其属冒名顶替,真正的彭定远已被其害死。”
王醴:“请许下官接手此事。”
“我会为你说项,但结果如何,需看陛下和内阁的意思。”
“是,下官明白。”
第四十五章 何以刑罚加子民
登闻鼓的声音极响,几乎可以传遍整个南京城,孟约治印时听到鼓声还不明所以,是吕撷英脱口道出“有人敲登闻鼓”,她才知道那是登闻鼓的声音。急而紧的鼓声像骤然而至的雷雨,伴随滚滚雷声敲打在人心上,让人不由得会去想,莫非真有天大冤情。
“别分心,那鼓声,每年总响十回八回,有时确是惊天大案,有时却是些许小事。”吕撷英摆摆手,叫孟约注意手下的印石。
孟约将刻刀搁下,她不是很理解,“些许小事”怎么也敢去敲登闻鼓,不是不管有多大冤情,但凡敲登闻鼓都要先打二十大板的吗?难道说,这时候不用打板子,不然谁会为小事去敲登闻鼓,二十大板呢。
确实如孟约所想的那样,敲登闻鼓见天子告御状不管不顾先打二十大板是清朝才有的事,宋时天子脚下有人丢只猪都敢于敲鼓,因为没有打板子这一条。这穿越者太祖建立的明朝,也没有敲登闻鼓打板子的规定,当时有人曾进言,认为只设登闻鼓院而不设门槛,会导致些许小事也来登闻鼓。
穿越者太祖是这样回答的:“无冤且不提,若含冤未白,乃朕与诸公之过失,何以刑罚加子民。”
趁吕撷英去哄炉子时,孟约抽空去看了看《大明律》,翻到指定律例,再看注释,然后孟约才循着注释去翻《太祖本纪》。看过《太祖本纪》后,孟约给世界的自我完善能力献上膝盖,《三醮》作者在书里压根没写这样的细节啊!
在孟约翻《太祖本纪》时,大明宫里,天子与内阁诸公已问明案情,御史大夫已禀明天子,宣庆六年负责监察贡试的监察御史是王醴和于则敏。
“朕仿佛记得,于则敏前年放出去了?”
“回陛下,是,于则敏如今知平阳府。”
“宣王醴进殿。”
王醴进殿行礼后,宣庆帝问:“光山县学子彭定远,当时如何,卿可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