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醴见是派去盯着周文和的侍从,便知是周文和那边有了动静:“鹿邑县来人已入京?”
“是,来的是周文和的兄长周文定,并十几名仆从与几名女眷。听说,周家老太太给周文和送了个……房里人来。”侍从也是斟酌再三,才用了“房里人”这三个字,毕竟说是通房,这不还没通嘛,说是妾无书无契的,算什么妾。
周家给周文和送什么人来,王醴并不关心,他只需关心鹿邑县周家来人,会不会给孟约带来什么风言风语。女儿家,重闺誉,孟约正谈婚论嫁相看人家,不论王醴心中有什么不愉,都不想叫孟约被人唾面。
再说周文和那边,周文定带来的房里人,叫周文和很是冲周文定发了一通脾气。周文定作为长兄,即使周文和如今已是官身,也不可能受他这样的脾气:“你还有脾气,与孟家退亲,选官后不返乡祭祖,两年余不回家,连书信都一日比一日少。若非父亲母亲年迈不好翻山越岭,今日来的便是父亲母亲,莫非你的脾气还能冲父亲母亲使将出来?周君睦,你是登科,又不是登天。”
“再有,说句你不爱听的,自选官至今,你俸银加禄米,也不过每月百两。你如今却在京城有屋住,有仆从使,能隔三岔五与人酒楼宴饮,放马纵歌,百两可够?”周文定倒不是替自己表功,而是为父母不值。
周文定也是一时的脾气,周老太太送来的娇滴滴房里人,直接就往他身上扑,周文定差点命人直接把人打死了事:“长兄,是我一时糊涂,只不过,这女子还是遣送回去罢,这般不矜持自爱的放荡女子……”
这话周文定哪里听得,他带来的女子,原是周老太太娘家的姑娘,论起来也可以叫一声表妹,幼年也有几分情谊在。周文定不比周文和,这人重情,尤其是旧情:“君睦,你是要她去死吗?”
周文定这才冷静下来,好在他们兄弟俩在屋子里吵架,仆从都躲得远远的,并没有叫外人听去,不然周老太太娘家的姑娘这辈子就全完了。试想,谁家会许一个“不矜持不自爱的放荡女子”进门:“长兄,是我之过,你莫生气。”
“孟家如今住在哪里,你不登门,我总要登门去看看孟伯父与阿孟。”论起来,孟老爷看周文定可比周文和顺眼,那是真当亲儿子一样,如果不是周文定比孟约大十几岁,怎么轮得上周文和。人都是相互的,孟老爷待周文定好,周文定也就真心拿孟约当亲妹妹对待。周文和有脾气,周文定还有脾气呢,所以才轻轻刺周文和这么一句。
周文和:“兄长,即已退亲,两家便最好不要来往,孟伯父与阿孟,也是这个意思。”
周文定怒视周文和,却到底没说仍要登门拜访的话。
第六十八章 攘内安外,各尽其力
周文定虽然不能登孟园的门,路上遇见,好歹还能跟孟老爷打个招呼,不至于同周文和似的,孟老爷连面都不愿见。
在归家路上,孟老爷见到当亲儿子一样的周文定,也同样仍有笑脸:“文定什么时候来的?”
“昨日方至,本想登门拜访,然……”周文定没再说下去,邀孟老爷往左近茶馆。
说到孟约时,孟老爷提了一嘴卢宕,周文定不知道卢宕是个什么人,但范阳卢氏谁不知道。就是非嫡非长,不是近支而是远宗,那也是头顶大帽子,只要是人品德行甚佳,便是上上等姻缘。
周文定也是真心为孟约感到高兴,于是便绝口不再提两家曾定亲之事,只谈世代交的情份。孟老爷见周文定如此,更觉周文定好,对周家的气也就少了许多,至于周文和,这辈子都别想在孟老爷这里再得个好。
“来日定要讨杯酒喝。”周文定言毕,另问起一事,问的正是周文和心心念念的荣氏女。
孟老爷与荣意也见过几面,真真知道那是个怎么夸都值当,分毫不负满京城赞誉的好姑娘。只是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周文定问到孟老爷面前来,孟老爷沉吟片刻方才开口:“荣氏女出身好,只是姻缘不利,两嫁侯府,皆负心薄幸之辈。文定,老夫便与你透个底,荣氏女便低嫁也是嫁到侯府,还是叫文和早早收了心罢。”
这也是周文定来提,近日孟老爷心情又很是不错,才会这么劝一句,不然,孟老爷管周文和去死哟。
在周文定到京城后的第三天,不知为什么,南京城的气氛忽然就紧张凝重起来。往日里除半日练兵,余下的时间闲得能出来卖盐的军汉们全没了往日悠闲,正常的半日练兵,竟改作全天。
孟老爷在工部,偶尔听了一耳朵,说是有个叫“什么什么帝国”已经向大明宣战,战争的起因据说还是大明挑起的。由于大明在海外的殖民地一直还在扩张中,虽然比起太祖时期要缓慢许多,但与诸大国的碰撞是迟早的事,不可能完全避免。
“难道会打到大明的国土上来吗?”
“应当不会,大明如今的战场皆在海外,莫说国土,就是领海也已经二百余年无战事。”孟老爷说起这些时,不免带出一丝骄傲。
孟约是个没见识过战争的,对于战争,有着下意识地畏惧。但是《三醮》里,对这场战争描写并不多,像这种男女主并不直接参与的大事,作者肯定不会着重写,她自然也就没记起什么来。不过有一点她是记得的,那就是这场战争,对于宪政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关键点。
因为在后期,这场被作者命名为“十六国之战”的战争,会在朝堂上被频频提及,那时叶慎章会参与其中,所以孟约能记得一点来。以及,曾经有读者对此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