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处长站在门口,冲外面叫道:“老郑、小谭,你俩来一下。”
少顷,从外面进来一男一女两个人。武威一看,都认识,急忙站起来打招呼问好。
老郑叫郑治,也是个老头,五十来岁的样子,但看上去比陈处长要年轻许多,其实他俩年纪相仿。他是老干处的老人,以前当过副处长,前几年升为调研员,算是解决了正处级,可以安安心心等着退休了。
小谭不小,是位女同志,比半老徐娘还老些,是位大妈级的人物。她是农林厅知名的模范,省三八红旗手,以孝敬公婆著称。她的前夫也是农林厅的干部,据说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那时的小谭还是真正的小谭,三十多岁,正是含苞怒放的年纪,人也长得不丑,又是省直机关的干部,按说梅开二度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是一件容易的事。谁知她开出的条件令许多如意郎君止步不前、知难而退:她不仅要带着孩子,还要带着公婆一起嫁。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缺老婆的本来就少,缺老婆又缺父母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以普遍缺乏商业意识,这种娶一搭三的好买卖竟然没人愿意干。有人劝她说,每月给老人一笔生活费就行了,并不一定非要住在一起。她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断然加以拒绝。直到两位老人先后辞世,才把自己嫁了出去。此时,小谭年华已逝,年过四十,早已不是风韵犹存的少妇了。
原来,她前夫老家是农村的,在家是独子,但并非独生子女。上有一姐,下有一妹,均已成婚,只是家境不太好。公婆遵循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把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在儿子身上,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指望着晚年有个依靠。儿子也争气,读完了大学,留在省城工作,娶妻生子。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一心盼望着到省城和儿子一家过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年纪轻轻的没了。晚年丧子,哀莫大焉。更让老人悲哀的是,下半生没了依靠。
就在老人不知所依、万分悲痛之际,儿媳却秉承亡夫遗愿,承担起赡养公婆的重任,把老人接到省城同住,侍奉如亲生父母。老人看到儿媳对自己比儿子活着时还好、比女儿还亲,大为感动,在家属院四处夸耀。于是,小谭名声大振,为大家所熟知。
当时,本省有人在南方做了一些坏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本省人勤劳朴实的光辉形象被损毁殆尽,几乎成了恶人的代名词,甚至有企业招工时列出了本省人除外的条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时任省委书记指示宣传部门,加强正面宣传,重塑本省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形象。于是,有关部门开展了感动全省人民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小谭的动人事迹被挖掘出来,本人也被推荐参加了评选,并当选为首届十大感动全省的人物。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时任厅长徐明理脸上有光,大为高兴,于是提拔她任老干处副处长,也算是发挥其所长。
陈处长说:“大家都认识,我就不介绍了。小武同志调到我们处工作,是厅党组对我们老干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考虑了一下,小武年轻,工作能力强,要多承担一些任务。小武,你没意见吧?”
陈处长一开口,武威便从老武便成了小武。已经好久没人这样叫他了,听起来还有几分亲切。不过,这也意味着今后处里的重活、累活,没人干的活,就全是自己的了。没办法,谁让自己是老干处最年轻的呢?他看了看三位领导,一个比一个德高望重,年龄加起来起码在一百六十岁以上。即便算上他,老干处的平均年龄也是农林厅各处室里最高的。
“没有,没有。处长,你尽管安排。我保证不讲价,认真向三位领导学习,努力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和任务。”武威表决心似地说。
“那就好,那就好。小武不愧是转业干部,觉悟就是高。”陈处长说,“我的意思呢,今后由小武负责档案和管理活动室。老郑、谭处长,你俩看行不行?”陈处长很有*意识,征询两位的意见。
“行,我没啥意见。”老郑爽快地说。
活动室是老干处的主阵地,关系到老干部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没事每天总要来转一转,聊聊天,下下棋,打打球,就像上班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比上班来得晚,也走得晚,总是估摸着家里晚饭做好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如果玩得兴起,往往还要加班。害得管理活动室的人也不能按时下班。
活动室本来由老郑管。成天为那帮老家伙服务,开门关门,打扫卫生,经常加班,他早就不想干了,只是苦于没有人接手。现在终于有人来分忧解愁,他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谭处长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档案管理原来是她的事,虽然累不着,也不需要加班,但却没什么意思。她也乐于交出去,省却一些麻烦。
“既然没有不同意见,那就这样定了。谭处长,你带小武去,给他安排办公室,再把档案移交给他。老郑等会也把活动室的钥匙交给小武。”陈处长吩咐道。
作为政工干部,武威在部队就分管俱乐部工作。俱乐部和活动室相类似,管理起来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经过几天的观察,武威很快就摸清了情况,知道哪些人喜欢来老干处,谁喜欢下棋,谁喜欢打球。然后,他把这些老干部按兴趣分成几个小组,从中挑选几个出勤率高、专业特长突出、热心负责的,任命为正副小组长,给他们配发了钥匙,负责日常管理。这样,老干部们方便了,想玩到什时候就玩到什么时候。他也省了许多事,不用天天守着。
工作步入正轨之后,武威请袁伟喝酒,感谢他的帮忙,并请田小兵作陪。
几杯酒下肚,袁伟说:“老武,老干处怎么样?”
武威说:“就那样呗,你又不是不知道。一个清水衙门,还能怎么样?袁老弟,你还得再给我想想办法,可别把我扔在那儿就不管了。”
“你别管它清水衙门不清水衙门,那也是堂堂正处级单位,处长、副处长一个也不少。”袁伟说。
“你的意思是老干处还要配一个副处长?”武威问。
“按编制老干处就一个副处长,还配什么副处长?我的意思你还没有搞明白。你在老干处上了几天班难道没发现什么?”袁伟说。
“发现什么?”武威想了想,不知道这家伙啥意思。
“调你到老干处不仅是满足你调回厅里来的愿望,我是有考虑的。你没发现,陈处长的年龄快到线了,谭处长年纪也不小,很快就会调整。这是一个机会。你可别把村长不当干部,先解决职务再说。”袁伟看这家伙太笨,辜负了他的良苦用心,只好把话说透。
武威恍然大悟,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与此同时,一股感激之情涌上心头,觉得暖暖的。好兄弟就是好兄弟,自己没想到的人家都为自己想到了。别看袁伟没读过几天书,心思怪缜密的,不由对他另眼相看。
“来,我敬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