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重生于康熙末年 百度 > 第690部分(第3页)

第690部分(第3页)

赵申乔心中一痛,已是嘎巴嘴说不出话,一口气没上来,身子已经歪了过去……

尚书府内外,在一片哭声中,变成素白……

因为赵申乔是黄昏时没的,曹颙在庄子那头,得了消息时,已经是次日下午。

官场上的应酬,其他人家的,曹颙不用亲自露面,派个管家去就行了;这赵申乔却是他丁忧前的上峰,又是他父亲生前故交,于情于理,他都要露面。

赵家近况,在官场中并不是秘密。自赵凤诏定罪后,太原官衙与常州赵家老宅,都被抄了个干净。

饶是如此这般,也没有将赵凤诏“贪墨”的那三十万两银钱补请,这两年还在追缴中。

如今虽说康熙有恩典,不用再追缴,但是赵家这一大家子马上办完丧事,就要扶灵回乡,生计也是问题。

出仕多年,曹颙在官场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地方督抚也好,六部尚书也罢,其中观感最复杂的就是这赵申乔。

直到赵家老宅被抄,赵申乔古稀之年,还忍着康熙时不时的申斥,兢兢业业时,曹颙心中只剩敬佩。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赵申乔在浙江任巡抚小十年,在户部做堂官七、八年,这两处一处是天下富庶之地,一处是六部中最肥的衙门。

赵申乔不用伸手,锦上添花的人,大有人在,但凡有一分私心,有个三、五十万的家底,并不是稀罕。

然后,就算为督抚堂官十多年,儿子背负“贪墨”恶名,赵家也没有抄出几万两银钱。

就连曹颙,不缺银钱,出仕之后,也不过是随波逐流,不愿挡了别人的路,平白添怨尤。

赵申乔,真风骨。

曹颙除了使人预备相关奠仪,另外预备了一百两金子,在“接三”这日,早早的离了庄子进城,亲往尚书府拜祭。

官场上,最不乏的就是“人走茶凉”四字。

不过,因为赵申乔还有状元出身的翰林儿子在,所以大家多少还留有三分余地,即便不前来致祭的,也多使人送了奠仪过来。

尚书府前,停了不少车马,不算冷清。

只是以赵申乔的身份来说,来客的品级都低了些,多是赵熊诏翰林院的同僚,与户部的司官们。

曹颙这个和硕额驸一来,竟成了吊客中品级身份最高之人。

不少户部司官,认识曹颙的,少不得近前请安见过,曹颙皆拱手回礼,随着赵熊诏先到灵前祭拜。

赵熊诏心中也忐忑,这个和硕额驸平素与自家也不过是面上的交情,今日“接三”他就来吊祭,甚是给赵家面子,却不知所为何来。

实不是他妄自揣测人心,而是被兄长的遭遇吓破了胆子。

能出面告首他兄长贪墨,还能举出“铁证”的,岂能是陌生人?

在官场上,有时候“故交”比“宿敌”更可怕。

曹颙却没有多说什么,在灵前祭拜完,坐了半盏茶的功夫,就起身想要离去。

这期间,他看到前来吊祭的顾纳。

顾纳是赵熊诏的同年,两人也算是忘年交。见到曹颙那刻,他只是躬身致礼,没有多说什么。

曹颙也没有多话,毕竟在外人眼中,顾纳不顾曹家养育之恩,弹劾曹家的姑爷孙珏,与曹家“交恶”。

熟面孔,还有在户部为郎中的李卫。他素来热心,见赵家下人手,子弟人手不足,就跟着做些杂事。

曹颙见状,眼中添了柔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