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行方思远 > 第二十六前方26(第3页)

第二十六前方26(第3页)

守守两眼直视大汉,“真的没有?”

大汉连忙表示,“我们真的没有杀人,我们就是抢些吃的,衣服,还有一些铁器马匹,我们拿钱根本就没用。那些人都是破财免灾,再加上我们又不是给他们洗劫一空,总会给他们留上一些,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反抗的。”

守守听后若有所思,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你要是抢他人钱财,他人铁定和你拼命。若只是抢些吃的用的,那倒不至于拼命。

守守随后问道:“南岸那边修行的人多吗?”

大汉连忙回应,“那边的修行者特别少,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不少。”

守守有些无语,你这和没说有什么区别?

守守又问道:“你们在南岸是犯了什么事?别人非杀你们不可?”

大汉听后有些不愿意说,又怕守守以为他在骗守守,想了想,无奈说道:“公子有所不知,那边的山上人飞扬跋扈,遇到好看些的女子便直接抢去,有的女子更是被当街侮辱。我那可怜的妹妹,就被那群畜牲糟蹋,于是我趁夜晚,那群畜牲酒醉,砍死砍伤了几个畜牲,所以遭到追杀,最后把我追杀到百断山,大概以为我死了,这才罢手。”

大汉指向一位年纪较大的大汉,“老余晚年得子,结果被那些畜牲抢去,不知道送到什么地方……”

守守想了想,“没有人管管?儒家呢?”

大汉听后直接倒在地上,声音沙哑,绝望道:“没有人管啊。儒家来了他们就只是待上一段时间,儒家走了他们又开始。有何区别?”

守守拨了拨燃烧的木柴,有些生气,“儒家就这样?”

另一位大汉望向守守,“公子,你不是本州人士吧?”

守守点了点头,“我到这里不到一年,有什么问题吗?”

大汉听后倒在地上,不再言语。

还是守守身边的大汉解释道:“书院在最北边,儒家在那边好像都忙的不可开交,怎么会有心思管这里?儒家以前也想过肃清此地,一位儒家书院的礼者曾经就来到这里,开设学堂,试图长住南岸,改变南岸。结果没有过多少时间,这位礼者莫名其妙的重伤,最后被书院接走,此后就几乎没有人来。倒是道家有位真人,几十年才来一次,每次来都是杀的血流成河,最后离去。有人求过这位道家真人,留在此处,但这位真人有所顾忌,不能在此长留。所以生活在南岸之人真是苦不堪言啊。”

守守微微点头,世间山上之事,越是强大,身上的牵扯就越大,顾忌就越多,许多事,不是依靠满腔热血,就可以实现。还要根据自身能力而行,不是人人都是君子圣人,更不能将君子圣人之仁德之心强加于他人身上。

聊了许久,已经极晚,众人睡意来临。守守合上书,准备睡觉。

一个大汉目不转睛的望着守守手中的书。

一个大汉拉了他一把,“学这些道理有屁用啊?”

守守听后转身,对大汉说道:“人有好学之心,是好事。若见过太多,做过太多,不被世道磨灭最开始的心性,对道理仍然寄与希望,还愿意去学习,这岂不是更好?”

守守将书放在大汉身前,微微笑道:“你以前也是个读书人,学者不分老少。再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道理都懂,虽然有时候连生存都是问题,但不妨碍我们求知之心,不被环境束缚,不被他人影响。先正心,再求真,最后行。书刚好看完,送你了。”

大汉抬起头正想感谢,守守轻声道:“该休息了。”随后转身离去。

第二天清晨,众人已经起来,守守也准备上路了。守守也曾想写一封书信,交给众人,让他们去大永王朝。可仔细一想,晋王他们可能认,边关的士兵估计不认。最后守守还是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几人,若是有朝一日,遇上了大永王朝的人,可能凭此保住性命。他们不是晋王所说的流寇,就几人的流寇敢在距离大永几百里的地方作恶,大永现在还未弱到如此地步。他们最多算是此地山贼,又不谋财害命,就抢点吃的用的,大永想想也算了,就是出兵多半也是无功而返,加上本来大漠就没有多少商队去大永,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话又说回来,让他们不再打劫行人商队估计不现实,这是他们唯一活下去的办法,若是抛弃生存讲道理,就有些过了,说到底他们是世道的苦命人,不是那儒家的君子圣人。

再者说,他们没做出罪孽深重之事,只是拼命的活着,虽然过程有些不仁义,也只能如此了。若是刻意追求仁义,不顾自身,这确实仁义,确也是愚了。

守守上马,准备赶路了。

那名大汉终于问出一个自己想了一晚上的问题,“公子是否觉得我等只是伪装为弱者,以此博的公子同情,从而饶过我等?”

守守摇头,沉声道:“我曾听他人听过,不要觉得世上没有多少苦难事,不要觉得遇上苦难之人是他人伪装。世上的苦难事,苦难人,就是看一辈子,也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你能问出此问,我就相信你们,心恶与面恶,我还是能看清一丝。”

“走了。”守守转身离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