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er,你是理想的王,你的宝具证明了这点。”
然而,令Saber意外的,悬浮在苏夜身边的苏理否定了Saber的想法。
和Rider拥有宝具“王之军势”一样,Saber也拥有“誓约的胜利之剑”。如果说征服王的宝具具现的是征服王的统帅特质,那么骑士王的宝具也是她至尊信念的体现。这份骄傲的光辉是没有人能否定的。
“确实,我是想让自己成为理想之王。为了不犯错,我从不挂念私情,绝不吐露心声。”
Saber低了低头。
“但是……我的确动摇了……”
眼前浮现出的,是离去的骑士们眼中流露出的神色,以及征服王和他自傲的军队。
“只要战争能胜利,政策能正确,那我就是个十全十美的王。所以,我从不想要谁的理解,即使被人看作孤高,也认为那是王应有的姿态……”
“但是我——究竟能不能像Rider一样,挺起胸膛夸耀自己的信念呢?”
“只是因为你的人民的愿望和伊斯坎达尔的臣民不一样罢了。”
苏理似乎笑了笑。
一句话,道明了一切为王之道不同的原因。
不同的人民,在面对不同的时期,自然也就不一样。
伊斯坎达尔的人民希望着繁荣和更多的利益,希望着更多的财富。
人类这种生物,永远只会看到自己被子空着的一半。
生在和平时代的人们期待着更大的利益,而生在战争年代的人们则期待着和平。
如果伊斯坎达尔是生在不列颠那段时期的话,不用说是统一天下,就连那选王之剑都不可能拔起来吧?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君主。
饱经战乱的年代,需要的是能够镇压叛乱,能够带来和平的王。
和平昌盛的年代,则需要能够扩大疆域,给人民带来繁荣的王。
带来和平的王必须孤高,否则不能够冷静判断最适合平息战争的政策。
带来繁荣的王必须真实,否则不能够获得人民的追随和拥有更大的欲望。
不同的王,为王之道自然不同。
但是,时代不需要不灭的王。
再明智的君主,如果一直坐在王座之上,人民也不会同意的。
Saber是不列颠理想的君王,这是毋庸置疑的。
十二场大战,十二场胜利。
如果要硬说Saber错在哪里,就是她把战乱平息得太快了。
拔起了石中剑之后,少女的时间就被停止了。
人民在从战乱的恐惧之中平息了之后,就会对王的不老感到恐惧。
人类是不会知足的生物。
在和平到来了之后,必然会出现希望更加广大的疆域,期待更加繁荣的人。
莫德雷德就是这样的人。
事实上,莫德雷德如果真的按照继续延续下去的话,他或许真的可以让不列颠更加繁荣。
可惜,骑士王是不老不死的。
只要还握着誓约之剑,她就不会老去。
而且,莫德雷德太过于着急了。
于是,出现了剑栏之役。
所以,剑栏之役的惨剧,并不是谁的错,要说是谁的错,就只能说,是人民的期待所转变而导致了对王的排挤。